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AI」標籤的文章

ChatGPT GPT-5 比 4o、 o3 好用嗎?一週使用心得,8個應用案例比較

圖片
OpenAI 在 ChatGPT 上推出GPT-5,已經有一個多禮拜的時間,經過了這個禮拜實際在工作生活當中的實務案例驗證,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目前我的一些應用案例與心得。

收集資料時 3 步驟「任務化」!AI 工具取代不了的整理技巧教學

圖片
資料、筆記之間最好的「連結」關係是「任務」,而不是屬性、相關性 ,這也是在 AI 時代擁有大量自動分析資料工具後, AI 依然無法為我們代勞的整理技巧。也是幫助你不再努力分類、標籤、連結後,還是出現「用不到」、「找不到」、「只是蒐集沒在用」的狀況。

不只 AI 問答!我用 ChatGPT 打造專案第二大腦的六步驟實作教學

圖片
單純在 ChatGPT 聊天問答,幫助找答案,雖然已經很好用。不過當作問答機器人來用,可能最後就是一大堆雜亂訊息,只能解決當下淺層問題。

AI 時代建立筆記系統的關鍵是「任務/經驗」而非「資料/知識」

圖片
在 AI 可以幫我們生成內容、整理資料的新時代,我的個人筆記還有價值嗎?如果有,我到底該記什麼、怎麼記?我建議把重點放在「任務 / 經驗」而非「資料 / 知識」:

如何跟 AI 合作挑戰原本我不會做的事?我用 AI 設計實境解謎遊戲,案例分享

圖片
這篇文章,分享一個我近期完成的有趣、生活化 AI 應用案例。許多朋友會問我,現在 AI 工具這麼多,要完成一個任務時,要如何選擇搭配不同的 AI 工具,又怎麼進行 AI 輔助的工作流程呢?這個例子也給了我自己許多啟發,與後續跟 AI 一起完成任務的參考。

ChatGPT 串連 Gmail、Google 雲端硬碟、 Outlook 行事曆,我的 8 種高效工作新應用

圖片
AI 工具如果只能從工具內建知識庫裡面找答案,往往會有資料太舊、資訊錯誤的問題。所以,後來 AI 工具大多都內建了網路搜尋功能,透過即時的資料搜索,一定程度提升了回答的正確性與即時性(延伸閱讀: 先用 Deep Research 掃清認知盲區,再用 Google 搜尋,我的 6 種學習新流程 )。而現在, 許多 AI 工具開始可以「連結」使用者自己的資料庫,例如郵件、行事曆、雲端硬碟的內容 ,於是 AI 開始可以幫助用戶更直接分析工作問題、設計專案企劃,用既有的資料生成更準確的新內容。

我用 NotebookLM 搭建 AI 稍後閱讀、學習輸出工作流,操作教學與延伸應用

圖片
古老的 Pocket 稍後閱讀工具最近決定收攤,近年火紅的 Readweise reader 我付費使用一段時間後,又覺得自己用不到那麼多功能,目前我的閱讀與過濾資訊方式,更像我之前寫的這幾篇文章:「 如何過濾資訊與稍後閱讀?2022年五個克服資訊爆炸的學習技巧 」、「 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 雖然有收集資訊的流程,但更聚焦在之後的輸出與任務上,而非在建構大量稍後閱讀的資料庫。 所以,大多時候我反而沒有使用特定的稍後閱讀工具來整理資訊,因為最後的「任務輸出整理工具」才是我更想建立的第二大腦。

個人學習、考試新利器! Google Gemini 測驗功能,一次完成知識研究、出題、複習

圖片
上週 Google Gemini AI 推出了一項新功能:「Canvas Quizzes」,簡單來說,就是幫助我們用 AI 設計出個人學習後的「測驗題」 ,而且在回答後會提供各種學習提示,還可以透過總分計算,提供一份「學習報告」,明確指出我們目前學習中應該強化的部分!

先用 Deep Research 掃清認知盲區,再用 Google 搜尋,我的 6 種學習新流程

圖片
在每天需要挖掘、研究大量資訊的工作與學習生活中, 以前我長期仰賴 Google 搜尋、社群瀏覽、RSS 訂閱服務,這往往會花費我大量的時間,其中很多還是好奇引發的分心時間,而找資料不一定有結果,任務則開始拖延......。

[實戰教學] 懶人也能持續的筆記法:記下來就好,讓 AI 整理架構

圖片
你是否也曾經想建立一套有效的第二大腦筆記系統,一開始確實充滿熱情、花了時間把系統架構做好,接下來卻總是在忙碌之中半途而廢?你是否也常常兩天打魚三天曬網,覺得要維持做筆記的習慣實在太困難?其實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把筆記流程設計得「太過複雜」,導致每次要做筆記時都覺得麻煩,最後自然就會放棄。

Google NotebookLM 幫你書籍、錄音、影片一鍵畫出心智圖,快速記住學習地圖

圖片
Google NotebookLM 是我很常使用 AI 工具之一。可以上傳大量的文件、簡報、網頁、錄音檔、 YouTube 影片作為「我的資料庫」,讓 AI 從我的資料庫中整理、分析、生成各種需要的筆記、報告、說明等等,在工作與學習上都非常有幫助, 而最近 NotebookLM 開始推出一項新功能:「為資料庫畫出一張互動心智圖」,透過心智圖快速理解資料庫中所有內容的重點、邏輯、流程與架構。

用 ChatGPT 陪我讀英文原文書:5 個強化學習、筆記整理到行動轉化的 AI 技巧

圖片
今天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如何「邀請」 AI 一起來陪我閱讀英文原文書的工作流程。為什麼說是「邀請」呢?因為我不是讓 AI 幫忙摘要整本書的內容,也不是讓 AI 去閱讀然後我自己不讀。我認為「閱讀」這件事情還是要自己去讀、去吸收、去消化(延伸閱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我的深讀、反芻、拆解三步驟 )。所以,邀請的意思是:

ChatGPT Deep Research 寫出專業報告的 AI 深入研究助理教學,實測 5 種應用案例比較

圖片
ChatGPT 在 2025 年初針對目前最高階的 Pro 版帳戶推出了「 Deep Research 」功能,並在 2025/2/26 宣布將這個功能開放給 ChatGPT Plus、 Teams 版帳戶使用(有每個月使用 10 次的限制,最大上下文容量也和 Pro 版有差異) 。透過「 Deep Research 」,我們將獲得一位具有初階代理人(Agentic)能力的 AI 研究助理,只要指定題目, 他會「全自動」擬定研究計畫、上網搜尋資料、進行摘要統整、撰寫出研究報告。

如何利用免費 Claude AI 畫出漂亮知識圖表,簡報教學、文章摘要、理論報告必備

圖片
我自己的工作流程中常常要「畫圖」,但不是畫出擬真的照片或情境圖,而是要能放在簡報、報告、文章中的解說圖、流程圖, 把原本長篇大論的資訊或理論,摘要出重點,然後用圖解的方式說明邏輯,設計出一看就懂的「資訊圖表」、「知識圖卡」 。

史丹佛大學 STORM 免費 AI 研究助理:一鍵自動蒐集資料、對話辯論、撰寫報告!

圖片
最近收到幾個讀者的詢問,提到說他們在使用 AI 工具的過程,常常無法幫他們生成有效的報告草稿、簡報大綱,AI 給出的往往是比較膚淺、平庸,甚至充滿錯誤的生成結果?但是,當我回頭仔細詢問他們是怎麼應用 AI 工具的?常常發現很多朋友往往就是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希望讓 AI 直接幫我們生成一個理想中的最終內容,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任務」。

無需程式碼!用 tldraw computer 畫張流程圖輕鬆打造 AI 自動化系統

圖片
你是否因為不會寫程式,總覺得無法打造自己的自動化工作流程?每次設定 AI 工具都需要大量手動操作,效率難以提升?試試看一個實驗性的新工具: 「 tldraw computer 」,透過直覺的流程圖設計,就能將繁瑣 AI 指令與工作流程視覺化,打造高效率的 AI 自動化系統!

Google Gemini Deep Research 實測比較:自動蒐集資料、推理分析、撰寫報告的 AI 研究助理

圖片
如果生成式 AI 不只會針對問題直接文字接龍出答案,而是會:「 先寫好一份研究計畫,接著自動根據計畫去蒐集資料,針對資料進行推理分析,最後把整理出的結果撰寫成研究報告。 」甚至能夠「 同時摘要數十篇參考資料,並一口氣自動完成3000字以上的文章 」,那這樣是不是在人與 AI 協同合作的過程中, AI 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品質更好、更有效的內容草稿呢?這就是這篇文章想要測試的 Google Gemini Deep Research 目前可以做到的事情。

ChatGPT 「專案」 AI 專屬資料庫實戰案例,和 NotebookLM 比較

圖片
ChatGPT 前幾天推出了「專案(Project)」功能 ,雖然這個功能目前只開放給 ChatGPT Plus、Pro 和 Teams 用戶使用( 2025/9/4 更新:免費用戶也可使用,一個專案最多可免費上傳 5 個檔案 ),但根據 ChatGPT 功能的開放方式,未來應該有機會免費用戶也會獲得此功能。(就像昨天免費用戶也可以開始使用 ChatGPT Search 功能一樣)

如何用 AI 工具提升工作效率?三個關鍵步驟讓生成結果更精準有效

圖片
  過去一年多,我在許多企業裡講授了與 AI 提升工作效率相關的課程,同時也將多種 AI 工具整合進自己的工作流程。在這樣的經驗累積下,我發現若要讓 AI 生成的結果真正對工作產生效益(不僅需具備足夠的品質,也要在效率上有所提升),AI 的工作流程需要掌握三個關鍵階段。

ChatGPT Search 實測:用 AI 搜尋生成即時報導、摘要文章、整理改寫內容

圖片
Google 搜尋幫助我們快速找到來自不同網站的文章、報導,方便我們從不同角度的資料中深入研究各種見解,最後萃取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洞見。然而,有時候面對大量資料,我們需要的是即時整理或快速摘要,即使要深入研究之前也可以先有一個基本知識架構,這時候 AI 搜尋工具的價值就能突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