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恐怖遊戲」標籤的文章

INSIDE 失敗是藝術,故事即遊戲:經典動作解謎遊戲心得

圖片
我一直很想玩,卻一直排不上任務清單的遊戲:「 INSIDE 」,這兩天登陸了 iOS App ,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樣我就可利用零碎時間,好好來體驗一遍這款備受好評的動作解謎遊戲。 手機上能開始移植一些優秀的電腦遊戲,對我們這樣沒時間,但是又想體驗「藝術般遊戲作品」的玩家來說,真是個好消息。像是之前「 To the Moon 繁中版登陸手機,經典說故事型 RPG 無劇透評析 」、「 銀河歷險記 Samorost 3 用白日夢融化你心,攻略也美得像繪本 」,我就是在手機上利用零碎空檔完成的。 又或是我推薦過的一些經典遊戲,例如「 FEZ 古典創新解謎遊戲世界,俯拾即是遊戲的反轉冒險 」、「 The Witness 遊戲心得,首週10萬套的謎題之島魅力 」、「 奇妙人生:最寫實科幻遊戲,人生的後悔是最美的一首詩 」,近期也都陸續推出 App 版本,如果已經沒時間在電腦或電視前玩遊戲的朋友,或許就在手機上體驗這些經典吧!

Distraint 不敢玩恐怖遊戲也會給滿分,最駭人是你我內心的妥協

圖片
不要害怕恐怖故事,因為沒有什麼比平凡社會裡潛藏的怪物更恐怖。 經典的恐怖電影,最駭人之處往往不是嚇你的怪物、病毒或殺人魔,而是日常好人心中,不由自主的冷漠、自私。最最恐怖之處則是, 恐怖故事往往投射出的,是你我內心深處,對正義與道德歧路上「輕而易舉」的妥協 。 或許平常按讚的正義很簡單,但是當選擇「不正義」對於我們來說有利,而且不一定違法,甚至社會政策默許這樣的不正義時,我們是否常常因此就「妥協」了,並無視於可能加諸在其他人身上的傷害呢? 最近有兩個「恐怖故事作品」給了我上述的啟發。一個是 2017 上半年推出的台灣電影:「 目擊者 」,他有精彩的剪輯運鏡,也有懸疑驚悚的故事。但最大的翻轉,不是每個人看到的真相不一樣,而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真相前,對私心的妥協,於是無預謀的共謀出一齣沒有真相的悲劇。 另一個作品,則是這篇文章要跟玩家們推薦的「 Distraint 」,這是一款 2015 年在 PC 上推出的「 2D 心理恐怖冒險遊戲」(遊戲是這樣自稱的), 2017 年陸續在 Android 與 iOS 上架,其中 Android 版還可免費下載(包含廣告),並且目前遊戲已經具備簡體中文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