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整理術」標籤的文章

今年不從斷捨離開始整理,先建立以自己為主角的高效生活流程

圖片
最近在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中,和趙胤丞老師一起聊了「年底如何做斷捨離」這樣的議題 ,一開始我們從怎麼捨棄、如何丟掉不需要的東西、如何放下過去的焦慮開始談起,不過最後我們都有一個共通的結論:那就是最有效的斷捨離,不是一直糾結著要丟掉什麼東西、任務、心情,而是拿回自己的主導權,建立自己決定的使用、處理流程,這時候,自然就會放下那些干擾自己的雜物。

PARA 筆記整理法實作示範:簡單可行個人第二大腦知識管理系統

圖片
如果你常常覺得自己需要整理的資料非常的龐雜,不知道如何做好有效的分類。或是各種雜亂的資訊混在一起,要決定下一步行動的時候覺得非常干擾,但真的要找參考內容時又找不到。也可能努力的整理出一個看起來很豐富的資料庫,但執行目標、創造價值的產出沒有提升,反而是花了太多時間再整理。

2021覆盤:如何用標籤管理上萬則筆記?Evernote, Notion, obsidian 都適用

圖片
在上 時間管理課程 、 數位子彈筆記課程 時,我通常都會示範很多自己的真實任務筆記案例,這時候往往都會看到我在 Evernote 中利用標籤快速切換各種專案、任務筆記,非常便利。於是常常會有學員問我: 「如何利用"標籤"(Tag)來管理大量的筆記資料呢?」 今天這篇 2021 回顧,我想統整自己實驗、實踐、調整了 10 年以上的標籤運用系統,分享一個「標籤」整理的方法論,並且無論  Evernote  ,還是 Obsidian 、  Notion  這些擁有標籤(或類似標籤)功能的工具中,其實都可應用。

工作愈忙愈要「離開前歸位」, 4 個小步驟幫助未來的自己減少拖延

圖片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提到了 「Clearing To Neutral」 這個技巧,並稱其為克服拖延的一個關鍵習慣。這個習慣可以稱為「清理回原位」,或者我會稱之為「離開前歸位」。 該篇文章來自一個跟電腦玩物同樣經營多年的國外生產力部落格:「 Asian Efficiency 」。其原文:「 How To Stop Procrastinating By Learning One Simple Habit 」。

3W 資料收集法:整理我的資料庫、知識庫,不要變成垃圾場

圖片
從稍後閱讀到各種筆記、資料庫服務,可以儲存各種「感覺有用資料」的工具是很多的,但是很多工具用久了,資料愈來愈龐大,但卻開始感覺工具愈來愈難用: 稍後閱讀儲存了一堆永遠不讀? 剪貼網頁收集了一堆從沒使用? 筆記日誌整理了卻還是難以找到? 我自己早期使用這類工具,也會有這樣的問題,後來逐步修正自己的整理方法,到了現在,可以建立起一個「大量收集但用得到,簡單整理但找得到」的使用邏輯。 這個方法如果跳脫特定數位工具的功能,可以歸納成「3W資料收集法」,是我在收集任何類型資料時,一定會做的三大關鍵步驟。

實踐簡單但符合需要的生活物品整理系統,不需庫存目錄的方法

圖片
前一陣子在網路上讀到一篇文章,分享「個人的物品庫存整理系統」,管理自己平常家居生活購買、收藏、收納的物品。他的方法是整理出一份非常鉅細靡遺的表單,有清楚的分類邏輯架構。但是該文作者也提到, 他自己整理出這套表單系統,確實花了不少時間,而且也發現最終有些資料其實很少有機會用到,甚至用不到。 我們在尋找一個好用的工作、生活管理方法時, 其實很容易遇到這樣的困境:「先從理論上最完美的方法開始」,但最終可能不小心「為了方法而方法」 ,結果雖然花了很多心力去架構系統,卻不一定實用,反而因為太花心力而容易半途而廢。 建立物品的庫存表單系統,可能是最完美的方法。如果是公司要管理自己的倉庫庫存、設備清單,當然需要建立一個非常嚴謹的表單資料庫,因為每一項物品都是公司財產帳目,汰舊換新時更要緊密追蹤。 可是如果是自己家居生活的物品,一來數量可能沒有那麼龐大,二來有些物品的資料不嚴謹也無傷大雅。這時候是不是要花很多時間清點物品,建立庫存表單,其實是可以有彈性的。

[整理術-9] 最節省時間、不出錯、找得到的 4 個整理步驟

圖片
我常常會收到讀者關於「整理」的問題,可能是資料的整理,可能是筆記的整理,更多時候真正的問題核心在於人生怎麼整理。 一個好的整理系統,就是讓物品、資料、任務擺放在「有效的位置」,「需要的時候」可以「快速的取用」,甚至「不怕遺漏」。這是我們希望建立的整理方法。  我在「 Evernote 子彈筆記術 (相關課程與書籍)」當中,也建立了一套這樣的整理邏輯,並在 Evernote 中用來整理專案、任務、資料,甚至也用來整理想法,還可以整理家居物品。後來我延伸到 Google 雲端硬碟上面的檔案整理,都採用相似的整理邏輯。

用 Notion 整理閱讀學習、研究筆記資料庫,超完整的圖解教學

圖片
我喜歡把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大小事,建立一套專案、資料庫整理系統 。「一個路徑清晰的系統」,其實就能幫助我們更容易推進目標、聚焦目標、創造成果。我在《 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用Evernote打造快狠準任務整理系統 》這本書中,也一再強調,真正缺乏效率、缺乏成就的問題,不是自己的個性,也不一定是環境,而是往往在於缺乏為自己建立一套系統。 我自己用來建立這套系統的工具,是 Evernote (目前依然如此)。而 Notion 是一個我也觀察、研究許久,覺得也很適合用來建立這套系統的工具。 所以今年我有一個目標,希望對 Notion 做更深入的研究,並跟大家分享我研究後的整理方法。 對我個人來說,不是要轉換到 Notion 。而是我想試試看自己在 Evernote 中建立的系統,如果轉換到 Notion ,可以做哪些調整?又可以建立怎麼樣的專案、資料庫整理系統? 這對我來說,是很有趣的練習。 而對讀者來說,也可分享給想要試試看、已經在使用 Notion 的朋友。 當然,我也在這樣的過程中,更清楚分析了一些 Notion 與 Evernote 的應用差異,不過這就等到之後的文章再說吧!

2020 重新整理 7 種數位工作工具與資料,我的整理心法教學

圖片
重新整理,去除無用的東西,讓有用的東西放在有用的位置。可以幫助我們增加使用東西的速度、準確度。 整理,不只是居家收納的整理,我們的日常工作流程、使用的數位工具與產生的雜亂資料,也很需要整理。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分享自己在不同工作流程、數位工具與資料上的整理方法,提供大家一份 2020 工作整理的參考。

如何分類整理 Google 雲端硬碟?不靠資料夾的五個整理技巧

圖片
Google 雲端硬碟 ( Google Drive )上備份同步的檔案愈來愈多 ,只是照著原本資料夾分類的邏輯,還要加上會有許多「要和別人一起協同合作」的檔案,可能雲端硬碟上的資料愈來愈混亂,要找到需要的檔案,要花掉很多時間。 尤其是「共用」的時候,如何管理會是一個麻煩。 當團隊一起共用一個雲端硬碟的資料夾,每個人有不同的檔案分類邏輯,我們不好去改動別人的資料夾分類,最後很容易變成檔案都丟上去,但資料夾卻很混亂。 這也是我到很多 企業教學 時,最容易遇到的 Google 雲端硬碟問題之一。 這時候,關鍵的解決方法,不再是嚴謹的資料夾分類,因為再怎麼分類,還是會遇到下面問題: 分類愈複雜,愈難管理。 分類愈多,打開資料愈花時間。 分類無法有彈性的適應檔案不同使用需求。 協同合作的時候,分類很難達成共識。 所以一個更輕鬆,但有可能更有效的整理法, 是運用「專案推動」的邏輯,建立自己的「工作流程整理法」。 並且這個整理法不只對個人有用,在團隊協同合作時,也可以幫團隊建立簡單清晰、快速有效的檔案整理邏輯。

當你有上萬筆資料如何快速找到資料? Evernote 四個整理技巧

圖片
常常有讀者問我類似問題:「當 Evernote 資料庫龐大的時候,如何能夠確保自己可以"想起" / "找到" 之前建立過的相關資料?」 無論是否使用 Evernote ,如果你的資料量很大時,要找到資料都會變成一件麻煩事。即使 Evernote 有強大的「 搜尋功能 」,但有時好像搜尋結果中也無法輕易看到你真正需要的資料,或是搜尋了老半天依然找不出自己需要的筆記嗎? 如果你的筆記量是幾百則,可能這個問題還不是那麼明顯。 但是像我的 Evernote 中筆記數量來到 12000 則以上,每次搜尋關鍵字,常常都會一下子找到幾百則相關筆記時,我是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今天這篇文章, 就以 Evernote 為例,跟大家分享 4 個整理技巧,如何幫助我即使有上萬筆資料,還是能快速找到我需要的筆記?

從近藤麻理惠的整理魔法,思考 5 個時間管理的關鍵啟示

圖片
《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是我很多年前閱讀的一本書,作者近藤麻理惠被稱為日本的整理教主、整理女王。最近她又因在 Netflix 上播出的收納整理教學影集,再次受到很熱烈的討論。而在這之前,麻理惠的整理術在日本、歐美就已經非常知名,且擁有許多支持者。 雖然在很多物品,像是衣服、書籍、文件等的整理上,我並非真的採用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技巧。 但從《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中汲取的某些關鍵反思,經過我自己的驗證後,也成為我在做各種人生管理時的思考基礎。 我翻開自己多年前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做的讀書筆記 ,列出我信服的幾個書中觀點,並帶出自己將其驗證在不只衣物整理,也是在生活整理、工作整理、時間整理時,所引發的各種心得,整理成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

「新年整理術」總整理:整理物品、工具其實都是在整理人生

圖片
剛剛過去的 2018 年,對我來說是關於「整理」的一年。

適當安靜與專注的手機整理術,回歸 Android 後的設定經驗談

圖片
不要過度喧囂,但也不是與世隔絕,適當的安靜與專注,或許是一個讓我更舒服的手機中庸整理之道。

Checkvist 完全專注鍵盤快捷鍵就能筆記的待辦清單與大綱工具

圖片
我在電腦玩物介紹過不少待辦清單與大綱工具,待辦清單像是:「 20 種待辦清單 App 軟體推薦:評論不同需求時間管理利器 」,又或者一些專門的大綱清單工具:「 讓腦中混亂回歸條理: Dynalist 強烈邏輯組織者的筆記工具 」、「 WorkFlowy 教你如何簡單打點大腦靈感、專案任務流水帳 」。

Google 雲端硬碟檔案整理技巧總集,四個高效率的管理邏輯

圖片
我自己主要的工作平台,除了 Evernote ,就是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並且我主要會使用「網頁版」的 Google 雲端硬碟,除了上面有很多線上編輯功能外(可參考: 新版 Google 雲端硬碟網頁上線,非用網頁版不可的 11 個功能 ),也因為網頁版有許多高效率的檔案管理方式。

如何重新整理自己的手機 App ?我的「主動選擇」刪減 App 法

圖片
朋友的手機 App 愈裝愈多,常常為了找一個要用的 App 翻著手機老半天,或是對自己要利用什麼 App 一團混亂,只是在手機 App 上不自覺打發時間。於是朋友問我, Esor 平常介紹那麼多 App ,會全部都裝嗎?又會怎麼整理自己的 App 呢?

hypothes.is 網頁文摘註解共享,老師學生、編輯作者合作利器

圖片
如果我們看到一篇文章時,覺得這篇文章某一段寫得很好,或是某一處心中還有點疑惑,而且又很想知道解答,很想跟人討論,我們可能就會在文章底下留言,邀請作者、其他讀者一起來參與知識的交流。

三步驟教學「一次完全整理好」爆炸的 Gmail 郵件

圖片
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中提到了一個「整理節慶」的概念,作者近藤麻理惠説整理要像節慶一樣,一次做好做滿,不要東整理一點西整理一點,而是下定決心一次整理到位,那麼以後就再也不會回到混亂狀態。

一頁 Google 文件專案管理筆記,重整 Google Drive 混亂檔案

圖片
我最近進行的幾個專案,都在嘗試用這個新方法,來整理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 上的混亂檔案資料,嘗試了幾個專案後,也覺得應該有效(起碼對我有效)。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