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早起習慣」標籤的文章

最簡單養成習慣方法是「解決問題」,不靠時間表、獎懲與意志力

圖片
要持之以恆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先不說長時間的堅持往往強人所難,光是要每天重複一樣的行動、相同的規律,難道不會覺得膩?這時候一旦新鮮感淡去,剛好遇到其他事物的干擾,或者自己偶爾處在懶洋洋不想動的低潮中,那麼這件事情就很容易開始拖延下去,而想要養成的習慣也往往中斷了。

追蹤記錄自己習慣中的這三個要素,比養成新習慣更重要

圖片
「規劃」一個新的習慣、新的目標,通常簡單沒有壓力,只是規劃完成後,真正要執行目標、養成習慣的過程,卻還是遇到許多窒礙難行的困境, 結果習慣的養成、新目標的推進,忽然沒有像是規劃時那麼簡單了,甚至因為遲遲無法前進而開始變成新的壓力。

2023 試試看這樣記錄理財、飲食、運動筆記,把流水帳變成目標

圖片
最近讀到一本理財書籍《 Finance for the People: Getting a Grip on Your Finances Kindle Edition 《為大家而寫的理財書:掌握個人財務未來》 》(也有在高效人生商學院 podcast 中說書,歡迎收聽),這本書提到一個很有啟發的觀念,我們大多數一般人並非是理財顧問、投資經理人,也不是經營公司的老闆或會計,這時候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從繁複的財務數字管理開始、是否真的需要細密的流水帳,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

2023 打造更快樂的生產力技巧,跟你分享 5 道簡單可行的練習題

圖片
時間管理中有工具的技巧、管理的方法,但快樂、動力、情緒與成就感的管理也很重要。

Habits Garden 灌溉我的習慣花園,把養成習慣、克服拖延遊戲化

圖片
最近看到一個小巧、親切的生產力小工具:「 Habits Garden 」 ,顧名思義這是一個跟養成習慣有關的服務,不過養成習慣往往面對的是很多痛苦、困難、拖延的情況,而這個服務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小巧」,讓工具本身簡單好操作,不要跟設計習慣一樣困難。「親切」,讓服務的介面更人性化,甚至加入了「花園」這個遊戲化設定,讓習慣養成更感性一些。

Timecap 設計養成習慣達標追蹤工具,你的好、壞習慣計時計次器

圖片
之前在電腦玩物上已經介紹過不少生活習慣養成 App ,甚至最近我自己的反思是:「 如何設計有效的生活習慣,從數字思維到目標思維 」。不過,在最近的一些課程討論中,也有朋友跟我說到數字還是有效的,或許數字不是最終目標,但可以是養成習慣過程中的激勵與調整。

[下班後時間管理] 如何設計有效的生活習慣,從數字思維到目標思維

圖片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 Why Focusing on Healthy Habits, Not Weight Gain, Can Better Help Kids 」,文章主題是從疫情以來許多孩子可能因為居家學習、缺乏運動而體重增加出發,這時候如果要幫助孩子改變,或許比起設計一個體重降低的要求,專注在健康習慣的養成,是更有效的方法:

Autopilot 美好早晨的心流儀式,設計早起、放鬆時的自動導航工具

圖片
為了創造一個美好的早晨,我們可能會為剛起床還在迷濛狀態的自己設計一些小儀式,幫助自己放鬆心情、建立動力、提振一下精神,並且開始鎖定一天的重要行動。每個人喜愛的早晨儀式可能各有不同,有些人會有待辦清單提醒自己,但或許今天要分享的這款免費 App (目前 Beta 早鳥階段可以免費下載使用)「 Autopilot 」,可以提供更自動化且更專注的選擇。 「 Autopilot 」利用一個簡單的「語音引導」方式,讓我們不需分心確認待辦清單,幫助早起儀式建立「自動導航」 ,讓我們更容易進入 心流 的專注狀態。

[下班後時間管理]  實現年度目標前,原來這 5 個提升活力習慣這麼重要

圖片
以前覺得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犧牲一些體力換來,但中年後、有了孩子後,發現不能再這樣做。 在生活中,更優先的時間管理技巧,是關於提升活力的任務設計: 生活中提升了活力,工作時也更有精力。而生活中如何提升活力,並非是休息或玩樂就可以,需要像是工作中如何完成工作一樣進行計畫,好好利用時間。 放假不再懶洋洋,才可以完成許多充滿回憶的行動。有計劃的管理精力,提升活力,就能完成更需要活力的任務。 自己的個人目標,也可以充分運用自己的時間去實現。最怕的是時間有了,卻沒有力氣去做。

everyday 極簡漂亮習慣進度條,每天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

圖片
最近我重新開始了晨跑的習慣,尤其在最近特別寒冷,加上基隆陰雨的天氣中。其實這個 跑步習慣 從大前年開始,曾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去年因為一些因素中斷了,然後就漸漸荒廢了。 而當要重拾這樣的習慣,但又剛好遇到天氣不佳等等各種外在環境的限制因素時,我做了幾個步驟,幫助這個習慣更容易開始與持續:

[生活時間管理-10] 比早起更重要的五個簡單睡眠習慣

圖片
我們容易只關注醒著的時間,醒來後的任務。但其實睡眠的時間,睡眠這個任務,可能對我們來說同樣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 比起晨型人,或許重要的是成為一個好好睡覺的人。

[習慣力19] 養成好習慣不是堅持重複做,放下恆毅力,打破習慣鎖鏈

圖片
很多朋友問我,在堅持一個習慣的過程中,還會不會使用習慣鎖鏈工具? 所謂的「習慣鎖鏈」,就是做到習慣後在每天行事曆打勾,如果連續多日的打勾,就會形成一條鎖鏈。 很多習慣追蹤工具,都是利用這樣的習慣鎖鏈概念,讓自己可以追蹤各種習慣持續不間斷的成績單。我在電腦玩物也介紹過多種這類工具: 快速列印「一張」紙本習慣鎖鏈月曆與三個月進攻行事曆表格 Chains.cc 建立好習慣養成鎖鏈,綁住習慣改變不要間斷 從無到有21天養成好習慣!從這10個網站與 App 開始 2024/11/23 更新: 最簡單養成習慣方法是「解決問題」,不靠時間表、獎懲與意志力 不是習慣鎖鏈的方法沒用,而是在我自己更長一段時間的練習,更多習慣養成的測試後,體悟到這樣的心得: 要讓習慣更有力量,關鍵不在可以堅持多久,而是能夠創造多少。

比惱人鬧鐘有效! Google 時鐘結合智慧助理的早起設定技巧

圖片
我好幾年前也喜歡在電腦玩物介紹各種有趣的 鬧鐘 App 與工具 ,不過後來自己開始研究更系統性的早起習慣後,慢慢的只用簡單的鬧鐘。 因為在想要早睡、早起的流程中,更關鍵的是生活習慣的建立,還有早起目標的設定 。我的幾個核心經驗分享,可參考:

實現目標不一定有時間才能做,試試看從找到核心小改變開始

圖片
沒時間,確實是讓人很焦慮的一件事情。不可避免有真的完全時間被卡死的困境,但是當我面對這樣的困境時,會先試試看下面的方法,看看有沒有可能為他找到突破口。 很多目標想要實現,卻苦於沒有時間。很多重要任務被逼到只能擠出時間做,但精力、注意力常常不足。當真的空檔來臨,自己卻已經身心俱疲,只想躺在沙發上滑手機、看電視,什麼都做不了。 我們常認為時間管理是「時間充裕的人」才能做的事 ,而大多數時候,似乎環境限制已經快要把我們消耗殆盡,覺得自己根本沒時間,所以也無從自我管理。

[習慣力-18] 練習養成各種習慣一年後,我養成了 4 種成長心態

圖片
「 養成好習慣 」對個人來說,是相對簡單又充滿效益的投資。 比起工作上許多真正困難的專案,養成好習慣要承擔的失敗風險很低,沒做到也頂多就是和原本一樣而已(雖然從整個人生來看:「和原本一樣」,才是最大的風險)。 但一個好習慣,帶來的往往不是一次性成果,而是人生某個功能的持久改變。 一旦習慣建立,就好像某個開關被打開了,某種世界觀被重新設定,於是之前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無法想像的視野,也會在新的好習慣中,隨之而生:「 養成習慣之後,為人生開啟新功能,才有更多應用 」。 練習養成好習慣,就是這麼值得去嘗試與投資的行動。

[習慣力-17] 養成習慣之後,為人生開啟新功能,才有更多應用

圖片
我在 課程與講座 中,常常分享自己養成習慣的方法與故事,最近有一次,有位朋友聽完分享後,問我說:「那養成習慣之後呢?習慣養成了,接下來該怎麼辦?」 是啊!養成習慣之後,該怎麼辦呢?我在電腦玩物寫了如何克服自己的拖延、猶豫、無法堅持的方法:「 養成好習慣之前,如何建立真的做得到的習慣養成目標? 」都是在討論養成習慣「之前」應該怎麼做,倒是沒有好好說說自己養成習慣之後,到底獲得了什麼?又或者接下來我會怎麼做?

我們不小心給習慣太多限制,所以總是無法養成習慣

圖片
如何開始跑步,現在去跑就對了。 如何開始早起,立刻起床就對了。 最近閱讀《 自律就是自由 》這本書,提出了上面這樣簡潔明瞭的說法,看似一種激勵宣告,但對於 練習各種生活習慣 一年多的我來說,卻是最能感同身受的句子。

[習慣力-16] 練習好好休息的七種方法,不用一口氣衝到終點

圖片
我們大多數朋友都很會工作,但不一定會休息,甚而害怕休息。我們把休息當作「剩下的事」,隨便對待,於是無法獲得休息真正的好處。但工作與休息其實是一體兩面:

[習慣力-15] 把休息放入你的待辦清單:在累了之前開始休息

圖片
上個週末,連續上了兩天的 整日時間管理課程 ,一堂針對職場工作者,一堂針對在學學生,很巧的是,兩堂課後,都有學員跑來跟我說,上完我的課程後,決定把「好好睡覺」當作每天的重要任務來安排。

[習慣力-13] 長期使用睡眠追蹤 App 有用嗎?我的心得分享

圖片
我們關注自己清醒時的「生產力成果」,卻容易忽略自己不清醒時的「睡眠品質」。但兩者之間循環相關:有充足而高品質睡眠,就容易有更高的生產力和專注力。反過來說,工作時專注又有好成果,睡眠的品質也較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