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閱讀方法」標籤的文章

用 ChatGPT 陪我讀英文原文書:5 個強化學習、筆記整理到行動轉化的 AI 技巧

圖片
今天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如何「邀請」 AI 一起來陪我閱讀英文原文書的工作流程。為什麼說是「邀請」呢?因為我不是讓 AI 幫忙摘要整本書的內容,也不是讓 AI 去閱讀然後我自己不讀。我認為「閱讀」這件事情還是要自己去讀、去吸收、去消化(延伸閱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我的深讀、反芻、拆解三步驟 )。所以,邀請的意思是:

Omnivore 免費稍後閱讀,支援中文朗讀、PDF標註、訂閱電子報

圖片
比起大量的把資訊丟進稍後閱讀,現在我更喜歡停下來,好好閱讀、消化、處理一篇文章 ,即使可能沒辦法每天處理大量資訊,但往往「深度閱讀與理解」一則資訊,反而會帶來更多的啟發與改變,也能因此延伸出更多有效的行動與改變。(延伸思考: 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

2023 三步驟建立第二大腦,強化大腦記憶,不會拚命寫卻記不住

圖片
最近幾次的企業內訓或公開班 課程 ,常常被問到一個問題, 如果建立了第二大腦系統,會不會太依靠這些筆記的記憶,反而讓大腦遲鈍了呢? 資料收集了,大腦記憶卻變差?第二大腦工具很完整,但需要第一大腦當下思考與選擇時卻完全沒有排上用場?可是不寫筆記,大腦的很多記憶細節又常常失準、遺忘?這時候要怎麼辦呢?

Clearly Reader 專注閱讀+朗讀中文網頁長篇文章的好用工具

圖片
我很喜歡在網路上讀長文章,愈長的文章我愈有興趣去讀,因為總是期待作者能夠把一件事情拆解得夠完整,論述可以講得夠深入。如果你也跟我有一樣的喜好,那麼或許一個可以根據需要切換舒適閱讀模式的工具就會很有幫助。

試用 Bionic Reading 仿生閱讀工具,提升英文文章閱讀速度與專注

圖片
「Bionic Reading(仿生閱讀、仿生學閱讀)」 這個方法在 2022 年初獲得了不少網路上的討論聲量,因為瑞士大學在今年初開始研究這樣的閱讀方法是否真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速度,甚至幫助平常閱讀很容易分心或有閱讀障礙的朋友更順利的理解文章內容。而網路上也有愈來愈多人分享了「Bionic Reading(仿生閱讀、仿生學閱讀)」的測試心得,有些人覺得有效,有些人覺得何必多此一舉。無論如何,方法本來就不一定能適合所有的人,我們只需要自己來試試看即可。

如何過濾資訊與稍後閱讀?2022年五個克服資訊爆炸的學習技巧

圖片
資訊爆炸是個老問題,但最近收到一位讀者的提問,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聊聊近期我的處理方法。雖然在電腦玩物上多年來我似乎一直熱衷於收集很多數位生產力工具、生產力技巧的資訊,但資訊過載這樣的想法其實一直不曾構成我的困擾。尤其這幾年來慢慢放下積極追蹤社群新動態的習慣,也似乎能找到即使如此還是不焦慮,並更有時間繼續推動自己的重要專案成果的方式。

BookStash 零碎時間免費書摘閱讀,3分鐘讀完一本經典書籍論點

圖片
可能是通勤時、等車時、喝杯咖啡時的零碎空檔時間,或許只有幾分鐘,不想(或沒辦法)做正經的工作,但也不想耗費在無目的的瀏覽上,這時候可以做些什麼呢?或許可以試試看「 BookStash 」這個有意思的網站服務, 翻開「 BookStash 」,隨意挑選一本書籍,就提供你可以在 3~5 分鐘內閱讀完畢的「書摘卡片」 ,讓你快速學習這本經典著作內的幾個重要論點、關鍵想法,打發這零碎空檔。

免費 Notion 自動化書櫃模板下載:有巧思的閱讀進度與學習知識庫

圖片
因為 Notion 的「 Database (資料庫) 」功能十分強大,不只是可以建立表格式管理,還有互相連結、過濾的功能,而其中的「 property (屬性)」設計也充滿彈性,甚至還有結合統計公式、程式碼運算的功能, 對於專業進階的使用者來說,花時間好好設計出獨一無二的「 Database (資料庫)」,可以建立許多自動化的工作流程。

Evernote 數位書櫃整理法,如何打造讀書筆記的活用系統

圖片
之前分享了自己的選書、讀書方法後( 上班族如何養成閱讀習慣?我會這樣挑書、讀書與做學習筆記 ),有許多讀者進一步追問我:「如何整理讀過的書?」 我自己的數位書櫃,是建立在 Evernote 這個軟體上,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我的整理方法。

Read Aloud 最便利的文字轉語音,一鍵朗讀網頁、郵件、PDF

圖片
有時手邊有事情要做,但又想一邊讀一些比較輕鬆的文章。例如做家事的時候,讀幾篇自己感興趣的新聞、評論。 有時候想要一邊讀文章,一邊做筆記。例如一份郵件、PDF、Word 文件,一邊讀又需要一邊查找資料、整理筆記。 或者,單純覺得眼睛累了,想用聽的,來吸收上述各種內容。 這時候,或許可以 透過「文字轉語音朗讀」的工具,把新聞、評論、郵件、PDF 或文件檔案內容朗讀出來 ,這樣自己就能離開盯著文章的視線,手邊同時進行其他可以一起處理的事情。

買書必備瀏覽器外掛,書蟲小幫手自動搜尋多種書店同一本書

圖片
這是在 Twitter 上看到網友分享的外掛,對於愛買書、愛看書的朋友來說,可以節省一些找書的時間。 「書蟲小幫手」 可以在我們瀏覽像是博客來、 Kobo、 Readmoo、 Amazon、 讀冊等書店時,自動擷取目前查看的書籍資料,提供其他書店查詢同一本書的快速連結。 或許我在博客來排行榜找到一本書,但想看看自己常用的 Readmoo 電子書 、 Google Play 圖書 上面有沒有電子書?(或者反過來) 還是在 Amazon 找到一本感興趣的英文書,快速查一下博客來、 Kobo 上有沒有已經翻譯好的中文版? 「書蟲小幫手」功能雖簡單,但對於在多個書店中快速找書,也確實能提供便利的幫助。

把文章論文轉電子書,用 Google Play 圖書免費聽朗讀與筆記

圖片
今天分享一個比較另類的技巧,不會適用於每一個人,但是如果你有下列需求: 常常需要讀大量長篇文章,這些文章不只是網頁文章,也可能是論文、筆記、工作相關資料。 需要快速大量閱讀,抓出重點,但可能還不到要一字一句精讀的程度。 但是自己又常常沒有時間「停下來」閱讀。 那麼這時候,或許這個另類的方法可以試試看: 把這些長篇文章,轉換成可以「語音朗讀」的電子書。 利用 Google Play 圖書免費上傳自己的電子書,免費聽朗讀,並且可以免費做重點筆記。

上班族如何養成閱讀習慣?我會這樣挑書、讀書與做學習筆記

圖片
「想要養成閱讀習慣,應該如何去做?」這是我常常接收到的讀者詢問。可能比詢問 如何養成早起習慣 、 如何養成運動習慣 ,甚至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的朋友還要多。 這個詢問背後可能包含了幾個問題: 想要閱讀,但知識太多,不知道從何讀起。 想要多讀書,但總是排不出時間。 已經常常買書、看書、上課,但似乎效果不彰。 求知若渴是好的出發點,但如果因此而有了知識焦慮。卻可能在養成閱讀習慣的過程,遭遇更大的挫折,或是花了時間卻沒有達到真正想要達成的學習效果。 今天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在閱讀學習上的一些小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起碼我針對的並非是教授、學生或是真正的愛書人,他們會有不同的閱讀目的與方法。 這篇文章,我只針對想要養成閱讀習慣的上班族來思考,提供一個參考。

Amazon Kindle 繁體中文電子書的購買、筆記與匯出書摘教學

圖片
上個禮拜(2019年5月下旬), Amazon 亞馬遜 Kindle 電子書商店,終於正式「上架」繁體中文電子書。 不過,這不是一個 Amazon 的台灣版網站,而是在原本的 Amazon 美國網站、帳戶下,增加了「繁體中文電子書」的分類,在裡面目前收錄了兩萬多本的繁體中文電子書,可以用 Amazon 美國區帳戶來購買。 Amazon 也為新上架的繁體中文電子書設立了一個網站內的專頁,網址是:「 Kindle 繁體中文書店 」。雖然名稱看似有個專門店,但就像前面所說, 其實只是 Amazon Kindle 大量電子書中的一個繁體中文分類而已。 也因此,如果使用 Kindle App 時,預設打開還是英文為主的電子書商店,需要另外打開繁體中文分類,並且繁體中文書本身沒有進一步的分類,只能搜尋特定書名、作者,才能找到想要的某主題繁體中文書。 這一點上, Amazon Kindle 相對目前專門的台灣繁體中文電子書商店來說,例如 Readmoo 、 Kobo、 Google Play 電子書 商城等,都還有些不便。

Readmoo mooInk 電子書閱讀器使用心得, 8 個看書重點解析

圖片
最近因為完成了自己的新書《 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 》,加上生日快到了,老婆問我想要什麼禮物呢?想要好好犒賞我一下。於是我打開自己的「 購物欲望清單 」,找到了存在裡面一段時間的:「 mooInk 電子書閱讀器 」筆記,和老婆分享,結果就真的收到了老婆的贈禮。 我已經使用了兩個多禮拜以上,讀完兩本書,包含在最近一次的出國旅途中閱讀。一邊使用,我也一邊筆記了許多心得。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想整理自己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我購買的是 6 吋的 mooInk ,而非更新、更大的 7.8 吋,為什麼呢?後面就讓我跟大家一一分享,我如何設想自己的需求、如何應用,以及在使用 mooInk 上的優缺點與設定方式。

用聽書養成效率加倍的閱讀習慣:聽說讀寫合一的讀書筆記法

圖片
今年開始養成閱讀電子書的習慣,寫成幾篇文章,獲得不少回響:「 我如何利用電子書養成更積極的閱讀習慣? 」、「 Readmoo 電子書劃線筆記匯出 Evernote ,搭配朗讀實測教學 」。 閱讀電子書時,除了用眼睛讀,我也常常利用「耳朵」來聽 ,而針對「聽書」這件事,我嘗試了一些可能性,有一些真實經驗的體悟,今天這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

用 Google 中文助理強化做筆記與閱讀學習,不需語音更有效率

圖片
「 Google Assistant( Google 助理) 」過去一個禮拜開始,陸續在 Android 各機型上推出了大家期待已久的「 繁體中文版 」,不僅可以用中文語音互相應答,也支援更多中文語音指令,還有符合台灣使用環境的智慧型秘書,讓台灣的 Android 用戶終於能享受更像 iPhone Siri 的功能。

我如何走出資訊焦慮?不是整理資訊,而是轉換行動

圖片
今年, Google 與 Apple 在推出新手機系統時,有志一同的開始內建「提升數位生活品質」的功能。像是隔離通知干擾、紀錄 App 使用。 Google 甚至說要在我們看太久 YouTube 時,主動提醒我們要休息一下。

RSS 不是臉書演算法解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垂直閱讀與實踐

圖片
或許我取這樣的題目很奇怪,因為長期追蹤 電腦玩物 的讀者,都知道我是一個 RSS 閱讀工具優先的使用者。

聽讀生產力: iPhone 朗讀螢幕的 9 種考試、學習、工作活用法

圖片
兩年前我在電腦玩物撰寫這篇文章:「 開始「聽」文章,日常時間加一倍的魔法 」,獲得非常多的迴響,那時候我提到一個方法,就是可以把原本「看」的文章,透過語音朗讀功能,轉成可以「聽」的文章,這樣我就可以在處理其他事情時也能收聽知識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