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年度目標」標籤的文章

解決規劃任務還是停滯不前的防彈筆記新策略:記錄驅動目標法則

圖片
最近在一個企業的培訓課程中,有位朋友問到:寫了那麼多筆記,做了那麼多計畫拆解,卻也無法確保每一個目標筆記都能夠馬上推進,這要怎麼辦呢?

如何活用 ChatGPT 拆解目標計畫? 5 個提問技巧,實測旅行規劃

圖片
對於平常喜歡研究時間管理的我來說,除了之前利用 ChatGPT 增加工作上文書、寫作任務的效率外, 接下來想要試試看的就是有沒有可能利用 ChatGPT 來提升時間管理的計畫力呢?當然,這裡並非是說讓 ChatGPT 接管我們的計畫,我們也不想(沒辦法)成為只是聽 AI 指令的人 ,就像利用 AI 來提升寫作效率時也不只是用在複製貼上自動生成內容一樣:「 我如何利用 ChatGPT 提高寫作效率,跟 AI 對話強化論點而不抄襲 」

2023 用這三種思維開始寫目標筆記,不怕訂錯計畫也不怕沒動力

圖片
最近幾次的 課程 學員一對一訪談中,不約而同的提到一個類似的問題:「雖然知道了筆記應該以專案、任務為單位,筆記的核心是目標的設定,而不是零散資料。但是,要怎麼樣才能寫出好的目標筆記呢?」

什麼事都想做、要做?如何達到工作、生活與自我實現的時間平衡

圖片
時間管理的很多焦慮,來自於自己想做、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只工作上的任務希望依照時程完成,也希望把生活、家庭過得精采,還要認同自己的價值。

2023 比起建立目標與決心,不如先設計一個穩定可靠的工作流程

圖片
一個穩定可靠的工作流程,是所有生產力與效率的基礎。

最有效的提醒與動力,來自拆解事情發生的「場景」

圖片
在經典的時間管理方法論 GTD 中,除了清空大腦,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情境」,要讓行動可行、任務完成,思考情境的分類是很關鍵的一步。 在 GTD 的概念中,情境就像是「什麼場景應該處理什麼事情」,只有把事情會發生、事情會執行的「場景」考慮進去,時間管理才能事半功倍 。

[下班後時間管理] 想做的事情好多但要做又沒動力?小心借來的目標

圖片
之前《 防彈筆記法 》的線上導讀會活動,有不少朋友問到類似的問題:「 有時明明是自己想做的長期目標,也已經嘗試拆解成容易達成的行動,設計了引誘自己行動的誘因,但還是會想要偷懶,怎麼辦呢? 」

EP 10 如何發現問題、拆解問題、找到解決問題方法?

圖片
時間管理 最重要的不是安排時間,而是如何有效地完成一件事情,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如何解決那些卡關、阻礙與干擾,其實才是決定時間管理是否有效的關鍵。 甚至有時候如果沒有發現問題、不知道如何拆解問題,當然也不知道如何設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時,就算排出再厲害的時間表或計畫表,最終還是會變得一團混亂 。

難以量化的目標如何變得具體可行?從自信、溝通到職涯案例拆解

圖片
在 時間管理的課程 中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的目標感覺是很難以量化的,例如是某種感覺、態度的改變,或是某種長遠的理想,這時候,常常會覺得無從下手計畫,或是怎麼規劃好像都不對,找不到具體可行的方案,於是也就很容易變得拖延。

2022 起始:停止花太多時間做計畫與整理,執行就是你的計劃

圖片
整理是讓人安心的,只是無法真正減緩事情尚未完成的焦慮。計畫是讓人興奮的,只是無法真正帶來推進成果的成就感。 當然,也不是說不要計畫,就一股腦的執行,這也不是好的時間管理辦法。(延伸參考: 為什麼我會避免在郵件、即時通,甚至待辦清單中直接完成工作? ) 但是如何在整理、計畫,以及真正執行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呢?

為什麼列出目標、行動清單後執行效率零?一張比較表看出遺漏步驟

圖片
我在自己的 時間管理相關課程 中,特別強調「重新拆解」目標、行動清單的技巧,很多朋友會以為我們怎麼會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標是什麼,以為反正就是完成別人交付的任務就好。但時間管理其實不能這麼快下決定,很多時候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拆解行動」。 因為我們太想立即見效、立刻行動,反而:「 跳過了一些關鍵的拆解步驟,於是行動清單變成只是一般的行動,而這樣列出的待辦清單反而容易變成沒動力又拖延的壓力清單。 」

如何制定寒假計畫?還要跟愛追劇習慣競爭?我給一位同學的建議

圖片
最近收到一封讀者來信,提到他即將放寒假,想要在寒假好好制定一個讀書計畫,但又擔心自己喜歡看小說、追劇的習慣,會讓這個計畫失敗,所以寫信來問問我的建議。 讀者提到:「我有看小說追劇的習慣,但也想要在各種考試得高分,可是總是沒有辦法兼顧課業和娛樂活動。每次看完一部劇就去找另一部劇看,看完一本小說就再找下一本小說看。」讀者想知道的是: 很想知道一天中分配給讀書和娛樂活動的時間各要多少? 不知道怎麼做讀書計畫,但做了計畫有時候也不會去執行怎麼辦? 這位讀者心中其實是有具體目標的,他提到: 想善用寒假來準備多益,可是知道自己不可能不看劇。 因為多益需要考到畢業標準800分,但考了兩次都沒有達到標準分。 於是我從這樣的基礎,開始幫這位讀者做了一些分析,我擷取其中的幾個重點,也提供各位讀者參考。

Timestripe 以人生為單位的戰略性待辦清單,獨特介面激勵目標拆解

圖片
在時間管理上,我們常常犯一個關鍵錯誤,就是因小失大,只聚焦在每天待辦清單上的瑣事,變成只能追著事情跑,卻無法掌控自己真正有價值的長期目標。 有時候長期目標迴盪在腦袋中,卻沒有循序漸進的拆解,我們就不知道當下應該掌控哪些行動才是最重要的,於是每天就會被那些臨時的、次要的雜事所牽制。 但是一般的待辦清單工具,都是先聚焦在每天要做的事,缺少長期的、鳥瞰的視野。 有沒有可能有一種待辦清單的設計,可以幫助我們聚焦在很長期而重要的目標,例如 5 年計劃,但又可以幫我們有序地進行拆解。 歸納出每年、每月的子目標,拆解出每週的任務進度,然後才聚焦在每天真正跟目標有關的行動呢?

只需準備一本空白筆記本,讓年度計畫有效實現

圖片
這篇文章源自於最近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接近年底,上 時間管理相關課程 時,總有學員問我,有沒有推薦什麼年度計畫的格式?當然,各式各樣的計畫格式是有的,但為什麼對有些人有效?對有些人無效呢? 要做好年度計畫,其實只要一本空白筆記本就足夠了。在設計出任何時間表、看板、表格清單之前,其實年度計畫的本質,不外乎是:

OKRs App 規劃個人目標專用 OKR 表格,教你追蹤關鍵成果

圖片
「 OKRs App 」是一個免費的目標規劃線上工具 ,從其命名就可以知道,這個工具根據 OKR 理論(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目標和關鍵成果),引導我們去設計自己的目標、追蹤目標成效。 OKR 理論來自於 Google 等知名企業的目標管理方法,但「 OKRs App 」這個工具,主要是提供用戶規劃「個人目標」,所以功能很簡單, 只是設計出一套「表格」,讓即使不了解 OKR 的人,也不需要先搞懂理論,只要照著功能設計一步一步做,就能做出 OKR 訴求的: 明確、有難度的目標,並定義好要追求的可衡量成果。 OKR 可不可以運用在我們個人的目標管理上呢?我認為當然是可以的,甚至生活中的一些往往虛無飄渺的目標,更需要 OKR 思維來翻轉。我也在電腦玩物撰寫過相關文章,分享自己如何把這樣的理論,納入自己的生活目標管理中:「 把 OKR 用在生活與家庭目標管理,學會設定要事 」。

不一定要計畫新年度目標,用這五步驟為「現在」找到目標

圖片
新的一年,我們會覺得應該開始設計新的年度目標嗎?但更應該擔心的,是那些多出來消耗我們精力的新目標。 我自己通常很少去做年度目標的規劃。 我不是說年度目標不重要。但年度目標有可能陷入一個這樣的迷思:「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所以我可以透過全新的目標,帶給自己全新的人生。」 但是,現實中沒有什麼「全新」的開始,12/31和1/1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新的一年不會是全新的一年,明天也不會是全新的一天。 如果目標是新年新希望,很容易變成像購物買新東西,滿足的往往只是當下的新鮮感,新買的東西卻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費。 這些「新買的」年度目標不僅實現的機會不大,甚至可能變成我們`「明年的挫折與壓力」。想想看,要做的事情都做不完了,還要透過新目標來逼自己做更多,而做不到時又更挫折嗎?

[讀書心得-1] 把 OKR 用在生活與家庭目標管理,學會設定要事

圖片
看似高遠的人生願望,像是我要健康、我想更快樂、我要工作與生活平衡,雖然好像很有價值,但卻總是沒辦法實現。於是我們說,這是人生給我們太多限制,讓我沒辦法去實踐「自己想做」的事。 但或許真相不一定是我們的時間不夠、動力不夠,而是因為沒有為這些願望設定好「高價值目標」與「關鍵結果」,所以看似有模有樣的目標計畫,可能根本「不是真正重要的事」! 在沒有人幫我們設定目標,也沒有人要求我們產出具體成果的生活中, 或許我們更應該透過 OKR(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結果) 這樣的方法論,練習「幫自己的人生設定要事」的技巧。

想做的事情太多怎麼辦?讀者的多目標實踐拆解案例分析

圖片
你是不是想做的事情很多,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分配時間去完成這些目標呢? 你會不會常常做很多事情,但除了很累、壓力很大外,這些事情忙完了,也好像沒有為自己帶來真正的成長改變?

計畫好更沒動力做?三個擺脫計畫愈大壓力愈大的技巧

圖片
每次排計畫時總是很興奮,甚至花了很多時間排出完美計畫,但是反而因為排好了計畫,讓人更加抗拒,更不想做嗎? 而且愈多計畫帶來愈多壓力,一旦某個計畫中的事情卡關,就會想要整個放棄,或是一直卡關在那邊,而整個計畫都往後拖延?

如何開始實現年度計畫?別想一年後,從這週階段性成果開始

圖片
某次 時間管理課程 後,有學員來跟我討論,雖然設定了像是「要好好陪伴孩子」這樣的計畫,但執行起來似乎還是找不到著力的重心,於是這些看起來好像很棒的目標,最後真的都變成實現不了的年度願望。這裡面有什麼需要調整的方法嗎? 我問到:要好好陪伴孩子,當然是好事,但要如何驗證這個計畫真的實現呢?有沒有一個可量化的、具體的成果可以代表這個目標實現呢?對方回答說,這樣的長期價值實現,如何去量化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