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閱讀器app」標籤的文章

Omnivore 免費稍後閱讀,支援中文朗讀、PDF標註、訂閱電子報

圖片
比起大量的把資訊丟進稍後閱讀,現在我更喜歡停下來,好好閱讀、消化、處理一篇文章 ,即使可能沒辦法每天處理大量資訊,但往往「深度閱讀與理解」一則資訊,反而會帶來更多的啟發與改變,也能因此延伸出更多有效的行動與改變。(延伸思考: 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

Clearly Reader 專注閱讀+朗讀中文網頁長篇文章的好用工具

圖片
我很喜歡在網路上讀長文章,愈長的文章我愈有興趣去讀,因為總是期待作者能夠把一件事情拆解得夠完整,論述可以講得夠深入。如果你也跟我有一樣的喜好,那麼或許一個可以根據需要切換舒適閱讀模式的工具就會很有幫助。

BookStash 零碎時間免費書摘閱讀,3分鐘讀完一本經典書籍論點

圖片
可能是通勤時、等車時、喝杯咖啡時的零碎空檔時間,或許只有幾分鐘,不想(或沒辦法)做正經的工作,但也不想耗費在無目的的瀏覽上,這時候可以做些什麼呢?或許可以試試看「 BookStash 」這個有意思的網站服務, 翻開「 BookStash 」,隨意挑選一本書籍,就提供你可以在 3~5 分鐘內閱讀完畢的「書摘卡片」 ,讓你快速學習這本經典著作內的幾個重要論點、關鍵想法,打發這零碎空檔。

Reader Mode 網頁閱讀專業利器,內建朗讀、列印、專注模式

圖片
大量的網頁文章閱讀,從研究、新聞到各種學習,每天都會佔據我一定的時間。所以我也追求最有效率、更舒適的網頁閱讀方式 。一般來說,我會利用 Evernote 的網頁擷取工具 ,先把文章簡化成易讀模式,接著一邊讀一邊畫重點、做筆記,然後決定有沒有需要存入 Evernote 。(可參考: 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 最近發現一個很符合上述閱讀習慣的另一款專業工具: 「 Reader Mode 」,這款工具可以說是網頁閱讀的專門利器 ,不僅提供可以「隔絕分心」的閱讀模式,而且還整合了許多跟閱讀有關的附加功能。 當我們讀文章時,一鍵開啟「 Reader Mode 」,就能解決許多閱讀、研究問題。

把文章論文轉電子書,用 Google Play 圖書免費聽朗讀與筆記

圖片
今天分享一個比較另類的技巧,不會適用於每一個人,但是如果你有下列需求: 常常需要讀大量長篇文章,這些文章不只是網頁文章,也可能是論文、筆記、工作相關資料。 需要快速大量閱讀,抓出重點,但可能還不到要一字一句精讀的程度。 但是自己又常常沒有時間「停下來」閱讀。 那麼這時候,或許這個另類的方法可以試試看: 把這些長篇文章,轉換成可以「語音朗讀」的電子書。 利用 Google Play 圖書免費上傳自己的電子書,免費聽朗讀,並且可以免費做重點筆記。

上班族如何養成閱讀習慣?我會這樣挑書、讀書與做學習筆記

圖片
「想要養成閱讀習慣,應該如何去做?」這是我常常接收到的讀者詢問。可能比詢問 如何養成早起習慣 、 如何養成運動習慣 ,甚至如何提升工作效率的朋友還要多。 這個詢問背後可能包含了幾個問題: 想要閱讀,但知識太多,不知道從何讀起。 想要多讀書,但總是排不出時間。 已經常常買書、看書、上課,但似乎效果不彰。 求知若渴是好的出發點,但如果因此而有了知識焦慮。卻可能在養成閱讀習慣的過程,遭遇更大的挫折,或是花了時間卻沒有達到真正想要達成的學習效果。 今天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在閱讀學習上的一些小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人,起碼我針對的並非是教授、學生或是真正的愛書人,他們會有不同的閱讀目的與方法。 這篇文章,我只針對想要養成閱讀習慣的上班族來思考,提供一個參考。

Amazon Kindle 繁體中文電子書的購買、筆記與匯出書摘教學

圖片
上個禮拜(2019年5月下旬), Amazon 亞馬遜 Kindle 電子書商店,終於正式「上架」繁體中文電子書。 不過,這不是一個 Amazon 的台灣版網站,而是在原本的 Amazon 美國網站、帳戶下,增加了「繁體中文電子書」的分類,在裡面目前收錄了兩萬多本的繁體中文電子書,可以用 Amazon 美國區帳戶來購買。 Amazon 也為新上架的繁體中文電子書設立了一個網站內的專頁,網址是:「 Kindle 繁體中文書店 」。雖然名稱看似有個專門店,但就像前面所說, 其實只是 Amazon Kindle 大量電子書中的一個繁體中文分類而已。 也因此,如果使用 Kindle App 時,預設打開還是英文為主的電子書商店,需要另外打開繁體中文分類,並且繁體中文書本身沒有進一步的分類,只能搜尋特定書名、作者,才能找到想要的某主題繁體中文書。 這一點上, Amazon Kindle 相對目前專門的台灣繁體中文電子書商店來說,例如 Readmoo 、 Kobo、 Google Play 電子書 商城等,都還有些不便。

Readmoo mooInk 電子書閱讀器使用心得, 8 個看書重點解析

圖片
最近因為完成了自己的新書《 大腦減壓的子彈筆記術 》,加上生日快到了,老婆問我想要什麼禮物呢?想要好好犒賞我一下。於是我打開自己的「 購物欲望清單 」,找到了存在裡面一段時間的:「 mooInk 電子書閱讀器 」筆記,和老婆分享,結果就真的收到了老婆的贈禮。 我已經使用了兩個多禮拜以上,讀完兩本書,包含在最近一次的出國旅途中閱讀。一邊使用,我也一邊筆記了許多心得。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想整理自己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我購買的是 6 吋的 mooInk ,而非更新、更大的 7.8 吋,為什麼呢?後面就讓我跟大家一一分享,我如何設想自己的需求、如何應用,以及在使用 mooInk 上的優缺點與設定方式。

Readmoo 電子書劃線筆記匯出 Evernote ,搭配朗讀實測教學

圖片
我自己閱讀電子書很「功能性」,明確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利用零碎時間快速獲取新知識、新啟發,並且可以整理到我自己的工作實踐、寫作流程中。所以我對電子書其實只在意一件事情:「讀書筆記可不可以匯出到我自己的筆記( Evernote )中」。

Google Play 讀電子書完整心得教學:朗讀、做筆記、匯出書摘

圖片
這幾個月來,我利用「 Google Play 圖書 」閱讀電子書的比例逐漸提高。以前我會利用電子書的方式來讀一些小說(例如我在上面重讀了一整套金庸,和抽空讀些古典文學)。而現在我則是更常利用電子書來進行一些「功能性(功利性)」的閱讀。 因為台灣的商管類、知識類電子書,擁有 ePub 版本的比例逐漸提高了,例如我的新書「 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 」就有 ePub 格式。而這樣的文字可重排格式,除了手機上好閱讀外, 在「 Google Play 圖書」還可以畫螢光筆、做筆記,並且「匯出我的筆記與書摘」,在 Android 上具有朗讀功能 ,這些對學習來說大大加分。 對我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可以「匯出一本書全部的書摘和筆記」,這樣我可以輕鬆再 整理到 Evernote 等處建立真正資料庫。於是,我開始養成了在 Google Play 圖書上讀電子書的習慣,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分享我操作上的心得和方法。

用 Inoreader 開始為自己閱讀作主:15步上手指南與訂閱包分享

圖片
新的一年,當然還是要繼續貫徹我在「 社群時代,你還在手工訂閱嗎? 」、「 我如何保護上網閱讀注意力? 」兩篇文章提到的網路資訊閱讀方法: 利用由我作主的 RSS 訂閱,以「集中」、「高效率」、「手動挑選」的方式,幫助自己更深入的閱讀值得深入了解的資訊 。 像是 Feedly 或 Inoreader 這類文章訂閱服務,他們可以: 「集中」:把我最需要、最喜歡的網站文章或影音,集中在一個閱讀器裡閱讀。 「高效率」:新文章準確送達,閱讀時統一介面,再結合一些整理功能,帶來更高閱讀效率。 「手動挑選」:由我自己選擇自己要的文章來源,也只會有我自己選擇的文章,讓閱讀更專注。 面對社群源源不斷的訊息更新,以及被機器服務推薦所主導的閱讀方式。我還是喜歡回到像是 Feedly 與 Inoreader 這樣的 RSS 閱讀器中,手工訂閱自己喜愛的網站,認真閱讀他們上面發表的文章。

YouTube App 終於內建加速播放:2 倍速調速的影片速讀術

圖片
當然,絕對不是所有影片都適合速讀,如果把侯孝賢和蔡明亮的電影拿來速讀,那就破壞了導演敘事的節奏,以及在等待中醞釀的時空氛圍。 但也一定有些看影片需求很適合「 速讀 影片」, 這就是在看 YouTube 學習、看 YouTube 直播錄影時很受歡迎的技巧:「 2 倍速播放 」 。 例如我在看線上演講課程、觀賞遊戲過程錄影,這時只是想快速瀏覽重點,但又怕跳著看錯過重要部分,那麼就可以把影片調成「兩倍速」,於是 10 分鐘影片只要 5 分鐘就可以看完,而且每個重點都會看到。

Feedly 新功能找回高品質資訊閱讀,自動過濾無效與噪音網站

圖片
比起依靠特定的綜合型大媒體給資訊,或是依靠社群推薦給資訊,我都更推薦「自己為自己量身打造資訊管道」的方法。 只有在自己為自己訂閱、整理資訊管道的過程中,你才能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知識世界觀,開始思考自己需要什麼資訊,而這時候的資訊閱讀才是有效的。 (延伸閱讀: 社群時代,你還在手工訂閱嗎? ) 在這樣的時代裡,也確實有一些「手工訂閱資訊的服務」依然活得不錯,例如 Feedly ,他們可以讓使用者訂閱自己感興趣的網站的新文章,在統一的閱讀器中瀏覽,並且根據閱讀需要分類資訊管道,建立起自己最舒服也最有效率的個人閱讀節奏。 而且 Feedly 今天還推出了「 全新的資訊訂閱整理功能 」,可以幫我們自動分析失效的、少讀的、噪音的網站來源,並且讓我們可以批次刪除、分類大量訂閱,於是重新整理出自己適合的資訊閱讀方式,變得更簡單了。

重新愛上古文之美的 3 款詩詞 App ,學習本身也充滿視聽美感

圖片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詩詞中可以學習語言簡潔的美感,了解怎麼運用比興去巧妙形容複雜的情感哲思,而歷代流傳下來的詩詞,其實也就代表每一個時代的思潮和感受,不僅是藝術的欣賞,也是對歷史另一種面貌的認識。 但要空下時間好好讀詩,或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這時候與其強求煮酒烹茶後吟詩的情趣,不如善用數位隨身 App ,讓自己隨時都能置身詩詞的天地,多學幾首詩,也多增長一些對語言和歷史的知識。 而且不要以為詩詞 App 像課本那般枯燥,近幾年可能因為大陸電視節目的風潮,也可能是學習的興趣,有許多「本身就充滿視聽美感」的「 詩詞 App 」誕生,這些優秀的詩詞 App 甚至可以讓 學詩 、 讀詩 、 玩詩 ,甚至 聽詩 ,變成有趣又賞心悅目的事情。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來推薦自己實際嘗試過多款 App 後,我最喜歡的三款詩詞 App ,如果你有其他更好的推薦,也歡迎留言討論。

簡悅 SimpRead 追求 Chrome 上的沈浸式中文閱讀體驗

圖片
曾經開發過「簡 Tab 」( 帶走一片風景!打開極簡 Chrome 新分頁下載高解析照片 )的開發者,又為我們帶來了一款提升 Google Chrome 上網體驗的新工具:「 簡悅 SimpRead 」,這是一款讓 Chrome 可以獲得類似「 Safari 閱讀模式 」的擴充套件,開放原始碼,且有客製化的功能。 「 簡悅 SimpRead 」有一個很棒的理想,希望真的想要認真閱讀一篇網頁文章的朋友,可以「完全專注在閱讀裡」,我也很認同這樣的想法。並且「 簡悅 SimpRead 」期待自己有一個非常快速的閱讀載入速度,而且能夠提供最好的中文閱讀體驗。 所以這位來自大陸的開發者,手工調配了中文閱讀者常用的 120+ 網站(應該還會繼續新增),給了這些網站最好的「 中文閱讀模式 」,甚至提供不同的「 中文字型 」切換! 而其他沒有支援特別閱讀模式的網站,則還有「聚焦模式」幫你專注在本文閱讀上。

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圖片
我最近開始實驗:「不使用 稍後閱讀 服務。」 不是稍後閱讀不好,有些人適合使用稍後閱讀服務,例如有完整的時間「 聽文章 」,或是平常工作忙碌但晚上有足夠的時間回顧閱讀。但如果你的時間比這樣還碎片化呢?有沒有可能有另外一種做法?這是這篇文章我所實驗的方法。

安裝 OneNote 學習工具增益集:為你朗讀中英文紙本書內容

圖片
今天這篇文章,推薦一個可以安裝在 OneNote 2013 或 2016 軟體上的「外掛(增益集)」,叫做「  OneNote 學習工具 」,顧名思義,這個工具特別針對學校老師與學生設計,也適合一般學習者使用,它可以讓我們在 OneNote 中開啟「沉浸式閱讀」模式,用舒適排版、語音朗讀、專注視覺、快速聽寫等方式,學習筆記內容。 結合 Onenote 強大的圖片上中英文文字辨識能力 ,這個學習工具甚至可以幫我們「直接朗讀出紙本書上的內容」。 在英文內容上, OneNote 的「學習工具」還支援對英文筆記進行各種詞性的理解,這個特殊功能在教室環境使用上或許有其助益。

Flipboard 4.0 從混亂回歸簡潔,聚焦你感興趣的事

圖片
在資訊的獲取上,我自己心中有一個 輕重緩急的差別 ,最重者是 Feedly ,我喜歡這種完全自己控管優質內容的方式,長久來看閱讀效率最高;次重者是 Flipboard ,聚焦專屬自己獨一無二的雜誌,但又多了一些根據內容主題做智慧型推薦的廣度深度;最輕者是 Facebook ,他依然重要,但我認知到這是一個完全由他人推薦構成的資訊系統,方便獲得額外資訊,卻不方便獲得核心內容,且額外資訊容易消耗主要時間(延伸閱讀: 我如何保護上網閱讀注意力? )。 Feedly 我會在認真嚴肅的時間閱讀,可能是起床後,可能是下班前。 Flipboard 我會在 通勤時間 閱讀,他對行動翻閱有極大的便利性,而其綜合整理各路創作者內容的能力,比任何只是轉貼文章的綜合型媒體網站都要好。剩下的 Facebook 則是剩餘零碎時間偶爾看看。 而今天的更新裡,我一直有使用的 Flipboard 推出了 4.0 版,作為「 自己打造自己要看的智慧型雜誌 」的本質沒有改變,依然可以幫我們訂閱內容來源、推薦相關資訊、篩選優質文章,還有美觀好翻閱的排版。

[LifeHack-23] 我如何保護上網閱讀注意力?

圖片
工作時覺得想偷懶,平常沒事做無聊,自然的打開手機、打開臉書、打開 PTT ,開始刷著「無窮無盡更新」的訊息、新聞、討論,但有時候我們會忽然自覺到: 怎麼一下子一個早上就過去了?剛剛只是想偷個懶,沒想到卻延誤了大量工作。剛剛只是沒事做,但卻浪費了假日早晨原本可以好好利用的時間。 是臉書很邪惡嗎?還是 PTT 是 時間黑洞 ?都不是,因為這些管道確實就是獲取有用資訊的有效來源,邪惡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使用方法,是方法讓這些管道變成時間黑洞。 2017/3 新增方法整理 : 有效解決工作分心問題:我嘗試過的 7 個實用小技巧與工具 (或許你有興趣下一篇繼續讀讀看: 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

開啟新版 Chrome Android App 下載網頁稍後離線閱讀功能

圖片
當在手機上打開許多篇網頁文章,一下子沒有時間閱讀,想要等一下沒有網路時也能好好瀏覽,這時候你或許想要像「 Pocket 」一樣,可以把這些文章下載,稍後離線閱讀。 而在最近更新的 Chrome Android App 中,加入了更完整的下載網頁、離線閱讀功能, 讓你可以直接把 Google Chrome 手機瀏覽器也當作 稍後離線閱讀工具 使用。 像我都用「 Chrome 取代 Facebook 雙App 實測一個月的省電心得 」,所以常常在 Chrome 打開許多網頁文章,上述功能對我就很有幫助。這篇文章,就讓我來簡單介紹如何使用這個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