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深度工作力」標籤的文章

工作愈忙愈要遊戲化拆解任務,不需用大道理逼自己去做

圖片
有一段時間,我在電腦玩物上喜歡研究各式各樣的遊戲化 App ,從養成習慣到專案管理,其實都有遊戲化工具,幫助我們展開原本困難、枯燥的行動: 練習專注的遊戲化: Forest 用專注力養育一片森林,動人的時間管理 App 儲蓄習慣的遊戲化: 記帳城市:最會遊戲化台灣團隊幫你「直接上癮」每日記帳習慣 早起習慣的遊戲化: SleepTown 遊戲化養成早起習慣,來自 Forest 台灣團隊開發 走路運動的遊戲化: Walkr 把走路變成最好玩的遊戲,放口袋裡的銀河冒險 目標管理的遊戲化: 玩,很重要!我在 Habitica 跟真實人生玩遊戲的一年後心得 近幾年來,比較沒有發現什麼更有創意的遊戲化工具, 但「遊戲化的拆解」,反而變成我自己在推進任務時的一個習慣。

工作愈忙愈要先理清順序,但不是排重要性,是避免時間浪費

圖片
忙碌的工作者,常常會被賦予許多的新任務,於是很容易陷入有一個任務就趕快做一個任務的情況,沒有時間仔細思考排程、順序的問題。 但這個「沒有時間」好好做計畫的原因,很有可能正是來自於沒有仔細思考排程、順序本身。正是因為沒有先做好計畫,所以才沒有時間。 不過,我這裡說的計畫與排程,「不是」單純排出事情的優先重要性而已。 而是沒有理清多個任務之間「真正的行動步驟」次序,做好快速工作切換,讓多個任務可以同步並進。於是導致自己在工作上要花掉更多時間,最後更沒有時間做計劃。(可延伸閱讀: 如何在忙碌職場深度工作?反思對深度工作力的 4 個實踐技巧 )

瑣事不一定是干擾工作效率元兇,是我們自己讓瑣事變麻煩

圖片
當工作特別忙碌的時候,苦惱於工作已經很多了,卻還是常常東跑出一件瑣事、西跑出一件瑣事。明明重要的事情都已經做不完了,為什麼零散的意外還那麼多,且不斷的干擾著我們的工作流程與效率? (在這裡,把瑣事定義為那些常常臨時跑出來的額外任務,不是無法完成,但看起來也不是那麼重要,卻會不斷吃掉我們工作時間的事情。) 我記得自己剛剛進職場的時候,也覺得瑣事真的是干擾工作效率的元凶。 但更多年的職場經驗累積後,雖然還是不喜歡瑣事(應該沒人喜歡), 但是我漸漸體悟到,真正的元兇並非層出不窮的瑣事,常常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我自己的工作流程上:

工作愈忙愈要練習放下很急的事,世界越快心則慢的核心方法

圖片
我們的情緒、感覺,有時候和「事情真正的面貌」是有距離的。 當我們被自己的情緒綁架,很有可能被與事實不符的情況中,不僅距離事實愈來愈遠,也讓自己陷入焦慮之中。 這時候如果我們懂得辨識出情緒與事實,那麼可以放下的東西更多。例如現在很流行的正念方法,正是在幫助我們練習自我覺察,而覺察的目的只是在辨識出事實與現象,讓自己不要被表面現象情緒綁架。 個人的心靈可以這樣練習,那麼工作上有沒有類似的方法呢?

如何在忙碌職場深度工作?反思對深度工作力的 4 個實踐技巧

圖片
最近遇到一位朋友跟我聊《深度工作力》這本書,這當然是一本好書,不過朋友看完後卻產生了一個疑惑,如果我不是書中那些專家、研究者,在忙碌的日常職場中,可不可以實現深度工作力所說的效果呢? 我相信大家讀完書後,都會認同深度工作的好處,都想要捨棄更多的淺薄工作。但我們也可能產生一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