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稍後閱讀」標籤的文章

我用 NotebookLM 搭建 AI 稍後閱讀、學習輸出工作流,操作教學與延伸應用

圖片
古老的 Pocket 稍後閱讀工具最近決定收攤,近年火紅的 Readweise reader 我付費使用一段時間後,又覺得自己用不到那麼多功能,目前我的閱讀與過濾資訊方式,更像我之前寫的這幾篇文章:「 如何過濾資訊與稍後閱讀?2022年五個克服資訊爆炸的學習技巧 」、「 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 雖然有收集資訊的流程,但更聚焦在之後的輸出與任務上,而非在建構大量稍後閱讀的資料庫。 所以,大多時候我反而沒有使用特定的稍後閱讀工具來整理資訊,因為最後的「任務輸出整理工具」才是我更想建立的第二大腦。

Readwise Reader 如何自訂 AI 中文摘要指令?我的 prompts 分享

圖片
Readwise Reader 是近年來最受歡迎也最強大的「 稍後閱讀工具 」,雖然需要付費使用(可免費試用一個月),但它結合了 RSS、電子報訂閱,可匯入電子書筆記、 PDF、 YouTube ,也可隨時擷取感興趣的網頁文章,可以說是把「所有數位閱讀可能的來源管道」做了整合,用一個統整的閱讀器統一瀏覽。

個人知識管理的時間平衡心法,忙碌中我如何維持高效率輸入輸出

圖片
前幾天參加了瓦基「 卡片盒筆記法實戰課 」線上課程的直播活動,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esor 在你有正職工作的情況下,是如何兼顧部落格文章的持續撰寫呢?平時是如何處理資訊的輸入與輸出流程?」這個問題,讓我重新仔細檢討了一下自己平時如何在資訊的輸入與輸出之間達到平衡。

Omnivore 免費稍後閱讀,支援中文朗讀、PDF標註、訂閱電子報

圖片
比起大量的把資訊丟進稍後閱讀,現在我更喜歡停下來,好好閱讀、消化、處理一篇文章 ,即使可能沒辦法每天處理大量資訊,但往往「深度閱讀與理解」一則資訊,反而會帶來更多的啟發與改變,也能因此延伸出更多有效的行動與改變。(延伸思考: 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

試用 Bionic Reading 仿生閱讀工具,提升英文文章閱讀速度與專注

圖片
「Bionic Reading(仿生閱讀、仿生學閱讀)」 這個方法在 2022 年初獲得了不少網路上的討論聲量,因為瑞士大學在今年初開始研究這樣的閱讀方法是否真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速度,甚至幫助平常閱讀很容易分心或有閱讀障礙的朋友更順利的理解文章內容。而網路上也有愈來愈多人分享了「Bionic Reading(仿生閱讀、仿生學閱讀)」的測試心得,有些人覺得有效,有些人覺得何必多此一舉。無論如何,方法本來就不一定能適合所有的人,我們只需要自己來試試看即可。

如何過濾資訊與稍後閱讀?2022年五個克服資訊爆炸的學習技巧

圖片
資訊爆炸是個老問題,但最近收到一位讀者的提問,利用這個機會,跟大家聊聊近期我的處理方法。雖然在電腦玩物上多年來我似乎一直熱衷於收集很多數位生產力工具、生產力技巧的資訊,但資訊過載這樣的想法其實一直不曾構成我的困擾。尤其這幾年來慢慢放下積極追蹤社群新動態的習慣,也似乎能找到即使如此還是不焦慮,並更有時間繼續推動自己的重要專案成果的方式。

BookStash 零碎時間免費書摘閱讀,3分鐘讀完一本經典書籍論點

圖片
可能是通勤時、等車時、喝杯咖啡時的零碎空檔時間,或許只有幾分鐘,不想(或沒辦法)做正經的工作,但也不想耗費在無目的的瀏覽上,這時候可以做些什麼呢?或許可以試試看「 BookStash 」這個有意思的網站服務, 翻開「 BookStash 」,隨意挑選一本書籍,就提供你可以在 3~5 分鐘內閱讀完畢的「書摘卡片」 ,讓你快速學習這本經典著作內的幾個重要論點、關鍵想法,打發這零碎空檔。

Podcastle 稍後閱讀英文文章自動轉成 Podcast ,最自然 AI 人聲

圖片
今年 Podcast 在台灣成為熱潮,而 「 Podcastle 」這個外掛,訴求可以幫助你將想要稍後閱讀的網頁文章,自動轉成一集一集,像是有一位真實主持人口述給你聽的 Podcast 節目。

Reader Mode 網頁閱讀專業利器,內建朗讀、列印、專注模式

圖片
大量的網頁文章閱讀,從研究、新聞到各種學習,每天都會佔據我一定的時間。所以我也追求最有效率、更舒適的網頁閱讀方式 。一般來說,我會利用 Evernote 的網頁擷取工具 ,先把文章簡化成易讀模式,接著一邊讀一邊畫重點、做筆記,然後決定有沒有需要存入 Evernote 。(可參考: 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 最近發現一個很符合上述閱讀習慣的另一款專業工具: 「 Reader Mode 」,這款工具可以說是網頁閱讀的專門利器 ,不僅提供可以「隔絕分心」的閱讀模式,而且還整合了許多跟閱讀有關的附加功能。 當我們讀文章時,一鍵開啟「 Reader Mode 」,就能解決許多閱讀、研究問題。

Evernote 數位書櫃整理法,如何打造讀書筆記的活用系統

圖片
之前分享了自己的選書、讀書方法後( 上班族如何養成閱讀習慣?我會這樣挑書、讀書與做學習筆記 ),有許多讀者進一步追問我:「如何整理讀過的書?」 我自己的數位書櫃,是建立在 Evernote 這個軟體上,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分享我的整理方法。

把文章論文轉電子書,用 Google Play 圖書免費聽朗讀與筆記

圖片
今天分享一個比較另類的技巧,不會適用於每一個人,但是如果你有下列需求: 常常需要讀大量長篇文章,這些文章不只是網頁文章,也可能是論文、筆記、工作相關資料。 需要快速大量閱讀,抓出重點,但可能還不到要一字一句精讀的程度。 但是自己又常常沒有時間「停下來」閱讀。 那麼這時候,或許這個另類的方法可以試試看: 把這些長篇文章,轉換成可以「語音朗讀」的電子書。 利用 Google Play 圖書免費上傳自己的電子書,免費聽朗讀,並且可以免費做重點筆記。

我如何走出資訊焦慮?不是整理資訊,而是轉換行動

圖片
今年, Google 與 Apple 在推出新手機系統時,有志一同的開始內建「提升數位生活品質」的功能。像是隔離通知干擾、紀錄 App 使用。 Google 甚至說要在我們看太久 YouTube 時,主動提醒我們要休息一下。

Google 新聞改頭換面新版教學:中文版也有效 AI 為你推薦新聞

圖片
大概是從 2009 年開始吧!我每天看傳統新聞報導的習慣,就從一個一個打開媒體報紙來看,改成先看「 Google 新聞 」的篩選推薦。並且常常寫文章推薦大家可以使用 Google 新聞。例如可以回顧這篇我最早最早撰寫的文章:「 利用 「Google搜尋」、 「Google新聞」自訂功能變化來追蹤查詢最即時資訊 」。

RSS 不是臉書演算法解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垂直閱讀與實踐

圖片
或許我取這樣的題目很奇怪,因為長期追蹤 電腦玩物 的讀者,都知道我是一個 RSS 閱讀工具優先的使用者。

聽讀生產力: iPhone 朗讀螢幕的 9 種考試、學習、工作活用法

圖片
兩年前我在電腦玩物撰寫這篇文章:「 開始「聽」文章,日常時間加一倍的魔法 」,獲得非常多的迴響,那時候我提到一個方法,就是可以把原本「看」的文章,透過語音朗讀功能,轉成可以「聽」的文章,這樣我就可以在處理其他事情時也能收聽知識內容。

用 Inoreader 開始為自己閱讀作主:15步上手指南與訂閱包分享

圖片
新的一年,當然還是要繼續貫徹我在「 社群時代,你還在手工訂閱嗎? 」、「 我如何保護上網閱讀注意力? 」兩篇文章提到的網路資訊閱讀方法: 利用由我作主的 RSS 訂閱,以「集中」、「高效率」、「手動挑選」的方式,幫助自己更深入的閱讀值得深入了解的資訊 。 像是 Feedly 或 Inoreader 這類文章訂閱服務,他們可以: 「集中」:把我最需要、最喜歡的網站文章或影音,集中在一個閱讀器裡閱讀。 「高效率」:新文章準確送達,閱讀時統一介面,再結合一些整理功能,帶來更高閱讀效率。 「手動挑選」:由我自己選擇自己要的文章來源,也只會有我自己選擇的文章,讓閱讀更專注。 面對社群源源不斷的訊息更新,以及被機器服務推薦所主導的閱讀方式。我還是喜歡回到像是 Feedly 與 Inoreader 這樣的 RSS 閱讀器中,手工訂閱自己喜愛的網站,認真閱讀他們上面發表的文章。

YouTube App 終於內建加速播放:2 倍速調速的影片速讀術

圖片
當然,絕對不是所有影片都適合速讀,如果把侯孝賢和蔡明亮的電影拿來速讀,那就破壞了導演敘事的節奏,以及在等待中醞釀的時空氛圍。 但也一定有些看影片需求很適合「 速讀 影片」, 這就是在看 YouTube 學習、看 YouTube 直播錄影時很受歡迎的技巧:「 2 倍速播放 」 。 例如我在看線上演講課程、觀賞遊戲過程錄影,這時只是想快速瀏覽重點,但又怕跳著看錯過重要部分,那麼就可以把影片調成「兩倍速」,於是 10 分鐘影片只要 5 分鐘就可以看完,而且每個重點都會看到。

Feedly 新功能找回高品質資訊閱讀,自動過濾無效與噪音網站

圖片
比起依靠特定的綜合型大媒體給資訊,或是依靠社群推薦給資訊,我都更推薦「自己為自己量身打造資訊管道」的方法。 只有在自己為自己訂閱、整理資訊管道的過程中,你才能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知識世界觀,開始思考自己需要什麼資訊,而這時候的資訊閱讀才是有效的。 (延伸閱讀: 社群時代,你還在手工訂閱嗎? ) 在這樣的時代裡,也確實有一些「手工訂閱資訊的服務」依然活得不錯,例如 Feedly ,他們可以讓使用者訂閱自己感興趣的網站的新文章,在統一的閱讀器中瀏覽,並且根據閱讀需要分類資訊管道,建立起自己最舒服也最有效率的個人閱讀節奏。 而且 Feedly 今天還推出了「 全新的資訊訂閱整理功能 」,可以幫我們自動分析失效的、少讀的、噪音的網站來源,並且讓我們可以批次刪除、分類大量訂閱,於是重新整理出自己適合的資訊閱讀方式,變得更簡單了。

簡悅 SimpRead 追求 Chrome 上的沈浸式中文閱讀體驗

圖片
曾經開發過「簡 Tab 」( 帶走一片風景!打開極簡 Chrome 新分頁下載高解析照片 )的開發者,又為我們帶來了一款提升 Google Chrome 上網體驗的新工具:「 簡悅 SimpRead 」,這是一款讓 Chrome 可以獲得類似「 Safari 閱讀模式 」的擴充套件,開放原始碼,且有客製化的功能。 「 簡悅 SimpRead 」有一個很棒的理想,希望真的想要認真閱讀一篇網頁文章的朋友,可以「完全專注在閱讀裡」,我也很認同這樣的想法。並且「 簡悅 SimpRead 」期待自己有一個非常快速的閱讀載入速度,而且能夠提供最好的中文閱讀體驗。 所以這位來自大陸的開發者,手工調配了中文閱讀者常用的 120+ 網站(應該還會繼續新增),給了這些網站最好的「 中文閱讀模式 」,甚至提供不同的「 中文字型 」切換! 而其他沒有支援特別閱讀模式的網站,則還有「聚焦模式」幫你專注在本文閱讀上。

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圖片
我最近開始實驗:「不使用 稍後閱讀 服務。」 不是稍後閱讀不好,有些人適合使用稍後閱讀服務,例如有完整的時間「 聽文章 」,或是平常工作忙碌但晚上有足夠的時間回顧閱讀。但如果你的時間比這樣還碎片化呢?有沒有可能有另外一種做法?這是這篇文章我所實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