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工作分心」標籤的文章

不用移除干擾與找目標?懶人版減少分心技巧,我的實戰案例分享

圖片
人,不可能不分心,起碼我是沒辦法控制自己要專注就專注,也做不到有意志力去克制自己的分心衝動。所以許多常見的分心技巧,對我來說往往不一定能發揮效用。

跟分心和平共處,不一定要移除干擾也能專心致志的專注力策略

圖片
有時候,我發現自己為了避免分心,安裝了各種隔離社群的外掛和設置了一堆限制,試圖阻擋自己隨意瀏覽網路,以免一上網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浪費掉幾小時的時間。然而,即使使用了這麼多防干擾工具,當我不知道要做什麼或是不想做任何安排好的事情的時候,這些工具似乎仍然無法真正讓我保持專注,甚至讓我更加煩躁。

這樣設計離線、上線時間,不依賴專注工具,兼顧工作與生活平衡

圖片
當我們隨時都在線上時,大量的即時通、社群訊息通知會讓我們失去很多專注時間。 睡前如果還在保持上線,可能因為使用手機的藍光,加上訊息干擾帶來的焦慮,以及未完成事情的煩惱,導致我們睡不好。

如何從生活小事培養專注力?我的 5 個親子練習技巧經驗談

圖片
Focus by  Nick Youngson   CC BY-SA 3.0   Alpha Stock Images 專注力不集中,時間不知不覺被浪費,事情也往往做不好,做不完。但是要培養專注力,需要克服很多阻礙。 我們需要練習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心力做好一件事情。尤其在有壓力、事情雜亂、外在還有很多分心誘惑的時候。 專注力分散,就需要更多時間做事,執行過程更難感到滿足,更缺乏成就感。 所以我們需要練習如何在執行過程發揮自己最大的執行力,並且深入體驗一件事情,獲得心流與樂趣 。 那麼這些專注力的培養,如何從日常生活的小事情中開始練習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從自己多年累積的專注力練習經驗,到現在親子之間做專注力的練習,分享一些實用技巧。

工作愈忙愈要遊戲化拆解任務,不需用大道理逼自己去做

圖片
有一段時間,我在電腦玩物上喜歡研究各式各樣的遊戲化 App ,從養成習慣到專案管理,其實都有遊戲化工具,幫助我們展開原本困難、枯燥的行動: 練習專注的遊戲化: Forest 用專注力養育一片森林,動人的時間管理 App 儲蓄習慣的遊戲化: 記帳城市:最會遊戲化台灣團隊幫你「直接上癮」每日記帳習慣 早起習慣的遊戲化: SleepTown 遊戲化養成早起習慣,來自 Forest 台灣團隊開發 走路運動的遊戲化: Walkr 把走路變成最好玩的遊戲,放口袋裡的銀河冒險 目標管理的遊戲化: 玩,很重要!我在 Habitica 跟真實人生玩遊戲的一年後心得 近幾年來,比較沒有發現什麼更有創意的遊戲化工具, 但「遊戲化的拆解」,反而變成我自己在推進任務時的一個習慣。

工作愈忙愈要練習放下很急的事,世界越快心則慢的核心方法

圖片
我們的情緒、感覺,有時候和「事情真正的面貌」是有距離的。 當我們被自己的情緒綁架,很有可能被與事實不符的情況中,不僅距離事實愈來愈遠,也讓自己陷入焦慮之中。 這時候如果我們懂得辨識出情緒與事實,那麼可以放下的東西更多。例如現在很流行的正念方法,正是在幫助我們練習自我覺察,而覺察的目的只是在辨識出事實與現象,讓自己不要被表面現象情緒綁架。 個人的心靈可以這樣練習,那麼工作上有沒有類似的方法呢?

適當安靜與專注的手機整理術,回歸 Android 後的設定經驗談

圖片
不要過度喧囂,但也不是與世隔絕,適當的安靜與專注,或許是一個讓我更舒服的手機中庸整理之道。

臨時工作加不停,重要專案都卡關,我能怎麼辦的七個步驟

圖片
這是我很常被詢問的問題:「 Esor ,雖然我知道時間管理就是自我管理,就是專注自己的重要事情。但問題我的工作上就是無法專注,因為每天都有老闆、客戶臨時加入的大量工作,而且每件意外工作都說是緊急又重要,導致就算我想專注重要工作,最後重要專案還是都卡關。」

覺察五種拖延心態,或許不會更積極但會更快樂

圖片
最近重讀了「 拖延心理學 」這本書。利用之前分享過的「 電子書閱讀方法 」,在零碎時間讀,在有啟發處畫上重點,最後把畫上重點的段落匯出成筆記,重新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並加入個人的想法詮釋一次。這是我覺得頗有效,也能 深讀 一些重要書籍的方法。

如何處理工作常常被打斷問題?五種解決方法

圖片
很多朋友跟我說,對於「工作常常被打斷」感到很困擾:老闆總是隨心所欲,想到就臨時交代任務?專案進行中總是會有一些意外突發狀況?這些都是工作可能被打斷的原因。

除了保護「暫時專心」,我們更需要提升「長期專注」的工具

圖片
常有朋友問我如何隔絕數位網路服務的干擾?尤其現在工作上不得不使用數位工具,但打開網路又很容易被臉書或各種新聞、娛樂所吸引,要怎麼樣才能擁有更高的注意力,也創造更多 優質的時間呢 ?

連假後雜事大爆炸,試試 GTD 四個最簡單上手的無壓工作技術

圖片
在我主講的 時間管理、 Evernote 等課程 中,常常會遇到學員詢問我這樣一個問題:「雖然知道要事第一的原則,但工作上就是雜事特別多,而且特別容易被打斷,於是工作壓力愈來愈大,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時間技客-20] 加班不一定壞,但不要因為這 9 種壞習慣加班

圖片
我之前常常在電腦玩物中提到,我回家後喜歡規劃自己的「 神聖時間 」(可延伸參考: 10 個真的可以被具體執行的時間管理技巧 ),讓我每天有專注的時間可以寫文章。我老婆總喜歡笑我說:「你又在加班了。」 加班不一定壞,工作、生活、人生目標之間是彼此融合的 ,很難用準時下班、不加班來清楚區隔工作與生活時間,甚至我覺得在現代職場,如果還在嚴格區分自己的工作與人生時間,可能不是好事,反而會讓你工作不快樂,時間更混亂。 一個創業家為了自己喜愛的事業加班,一個作家為了自己鍾愛的寫作加班,當公司團隊為了某個大家期待的專案加班,這並不一定都是壞事。 但是, 如果你的加班不是因為你想把時間花費到對自己真正有產值的事情上,而是因為「你前面把時間浪費掉了」 ,所以最後不得不加班,那這就不是好事了。

打開上癮 App 前深呼吸: Space 幫手機與網路創造不焦躁空間

圖片
各式各樣的遊戲 App、 社群網站,甚至是優秀的生產力工具,基本上都是設計成「 要讓你上癮 」的模式,尤其優秀的 App 更是如此,這樣你才離不開他,所以頻繁的新通知、不斷更新的有趣內容,或是讓你心心念念的某種目標、挑戰、成就感,於是我們不斷忍不住打開這些工具。 對這些 App 與網站來說,讓你我上癮,是成功的設計。但是對你我來說,我們一方面喜愛這些遊戲或工具帶來的價值,另一方面也必須時時提醒自己:「找回控制權」。(例如: 乾脆脫離 Facebook 過濾演算法控制的三種閱讀方法 ) 找回控制權不是要拋棄社群論壇、購物網站或遊戲,而是調適自己的心情,「真正享受」好遊戲、好工具、好網站,但「 保持頭腦清醒 」。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這個 Chrome 外掛、 Android 與 iOS App :「 Space 」要帶給大家的效果。

有效解決工作分心問題:我嘗試過的 7 個實用小技巧與工具

圖片
我愛分心,有時候分心代表著一種對四周更敏捷的觀察,還有對事物的好奇心,這幫助我快速地進行探究、評估,從而發現一些別人沒有發現的可能性。但是,我也跟大家一樣不希望自己太分心,如果在工作時隨時隨地會因為一件小事情而離開工作的專注狀態,那回到工作大道將會是一條漫長且痛苦的歧路。 所以,我不苛責自己的分心,有時候我還擁抱他,但我也常常嘗試著各種解決工作時分心問題的工具與方法。 經過各種嘗試後,對我來說 最有效的「不分心方法」 ,就是我在「 為什麼隔離干擾也不會讓你專心?關於專注的5個思考 」這篇文章裡提到的: 找到自己很想做的事情,然後投入去做 。一旦投入,分心問題就自己消失了!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通常沒有幫自己去選擇真正值得讓自己投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