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寫日記」標籤的文章

為什麼我不寫 Journal 日誌?以及我如何快速記錄臨時想法

圖片
前幾天颱風夜,《 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進行了一場新書讀者 QA 線上活動,沒想到還有將近 50 位朋友上線,我們也一一回答了讀者提出的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是:「先記錄工作時的步驟跟想法在當天的journal(利用 heptabase ),但下班後就很累,就不想處理,等到週末累積更多資料後更不想動,結果就是好多暫存資料分散在 Journal 中,這要怎麼辦呢?」

筆記,累積的效應,2024 開始撰寫我們的第一則 10 年筆記

圖片
你的筆記系統中,有多少筆記已經累積、修改超過 10 年的時間?並且有些最近還會拿出來使用? 我的系統中,有很多這樣的筆記。

寫日記時多思考「下一次行動」,突破單調重複的日記循環

圖片
如何讓每天寫日記更有意義,避免陷入重複的情緒抒發,或是單調的資料整理循環?並且讓寫日記的過程,真正成為生活、工作改變的一個契機呢?

點亮心中動力,我和五歲孩子一起練習寫目標與覆盤日記

圖片
最近跟一位朋友分享自己帶孩子寫筆記的方法,朋友覺得很有意思,所以我也寫成一篇有趣的文章,留下紀錄與分享。

2023 試試看開始這樣寫防彈日記,小改變讓你的日記聚焦出目標

圖片
在建立 個人知識管理系統(PKM) 的過程中,蒐集、整理、組織學習到的資料固然重要, 但第二大腦要有效,更關鍵的是筆記下自己的經驗、記憶,乃至於自己實際的行動流程,甚至是在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情緒感覺 。

[高效能職場筆記法-8] 間歇日記結合每週清單,要事完成率大提升

圖片
之前在電腦玩物分享了「 用寫「間歇式日記」取代規劃待辦清單,不會再寫了一堆卻做不到 」一文後, 我便開始把「間歇式日記」中的某些方法,融合在自己實踐多年的「每週子彈行動清單」習慣中。而這樣實踐了快兩個月的時間後,現在這套「間歇日記結合每週清單」變成我固定的每天執行待辦清單的新習慣。

我如何在 Evernote 持續 4 年寫下與管理 500 篇孩子成長日記?

圖片
這是在 筆記課程、時間管理課程 中都常常有朋友問我的問題:「Esor,剛剛看到你秀出來的筆記記錄中,有大量的育兒筆記、孩子成長日記,讓我看得很感動,原來寫筆記可以寫到這樣。」但通常接下來會開始出現三種提問:

[下班後時間管理] 這 5 種技巧寫生活日記,在家時間管理更有動力

圖片
疫情期間待在家裡工作、學習與生活,週末也在家渡過休閒時間、家庭時間,有更多的時間面對自己、面對家人、面對「家」的各種大大小小任務。 我們可能因此擁有更多時間去管理家的生活需求,但其中也有許多對於「在家」的新挑戰:

反省覆盤說得簡單,為何我仍無法落實 PDCA 的改善方案?

圖片
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更有效率的工作,都希望可以節省時間、掌控時間,都希望自己能夠輕鬆解決工作問題。 這些問題其實有一個最實際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善用經驗、持續改善,讓下一次比這一次做得更快更好」。 或許我們很難一次做出完美計畫,很難第一次就做出最有效率行動,我們不一定是天才,不一定一開始就是專家。 但只要做好 PDCA 的查核與改善,那麼大多數朋友都能透過快速進步,讓自己快速的提升效率。

[生活時間管理06] 寫日記任務化,我從育兒日記練習生活洞察

圖片
最近在閱讀一本書《心流》,裡面有一段話,大意是這樣: 擁有過去的記憶,對提升生活品質很有幫助。他讓我們擺脫當下的暴政。我們可以創造有助於自己面對未來的過去。 但我想對這段話,做一些個人體驗的修改。 如果能創造過去的記憶,那麼我就改變對當下生活的認知,可以採取我原本無力採取的解決之道。我所說的「創造」,不是憑空捏造我的記憶,而是對發生的事情要採取「觀點」。 這樣的觀點,形塑我們現在的行動方式,好的觀點,就能提升當下生活行動的品質。

旅途中不動手聽寫日記: Siri 捷徑與自動加照片、日期、地點

圖片
在 iOS 12 中將 Workflow 更新為「捷徑」,並加上可以自訂語音指令的「 Siri 捷徑」後,我便常常在測試對我來說有哪些實際的用途。其實,大多數我試過的方法都被我淘汰,因為覺得好像也沒更方便,其中真正留下來繼續使用的方法,也已經寫過兩篇文章介紹: iOS 12 Siri 捷徑用自訂語音呼叫常用 Evernote 筆記!實測教學 設計「捷徑」讓手機自動算帳教學:議價不用再重新按計算機

把子彈筆記直接改寫成日記,串連計畫、執行與反省的循環流程

圖片
從 2015 年在電腦玩物撰寫了第一篇子彈筆記術的介紹後:「 子彈筆記術(上) Bullet Journal 快狠準清單日記法教學 」,我就搭配自己的需求,不斷改造這個國外知名的方法,也持續利用在我個人的每日行動清單管理上。

格志日記:用「目標提問」養成寫日記習慣,不再只記流水帳

圖片
寫日記如果只是「流水帳」,很容易寫得無趣,慢慢覺得無聊,最後就流於形式。寫日記如果「只是反省」,很容易變成內心小劇場,久了發現沒有改變,甚至常常重複,不知道該寫什麼,於是也就放棄。我在自己的《 電腦玩物站長的筆記思考術 》中,就提出這樣的問題。

Chronodex 一張圓錶圖完滿每一天,視覺系手帳行事曆上手教學

圖片
紙本手帳的愛用者,不僅追求高效率的筆記技巧,更追求視覺化的記錄創意。「 Chronodex 」正是在這兩個前提下,誕生的一種「記錄時間」(也可規劃時間)的方法。

[筆記術-15] 待辦清單不要完成就劃掉,日記不要只寫昨日反省

圖片
提升生產力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只是我們反而常常忽略他,這個方法就是:「 讓下一次可以做得比這次更快更好。 」或許這一次的生產力還不好,但如果下一次的生產力可以優於這一次,那麼下下次、下下下次時,通常我們就能創造出大多數人所沒有的生產力了。

解析一張結合番茄鐘的每日任務計劃表,紙本範本免費下載列印

圖片
我很喜歡去嘗試不同的生產力工具,或是不同的工作方法。不過,我並非一直替換方法,也不是同時使用很多工具,我只是從這些嘗試中,吸取養份,學會裡面的精髓,這樣也可以用回自己原本的管理方法中。

我從寫部落格經驗裡,學會自我實現日記的寫作關鍵

圖片
今年(2017年)是我寫部落格的第 10 年,在持續寫作分享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部落格文章,和我的自我改變之間,有著一個奇妙的正向循環。一方面我的文章分享著我對高效率與時間管理的思考、實踐。但另外一方面,當這些經驗文章誕生之後,我會因此變得更像是我文章裡所期待成為的那樣的人,並且更有實踐那些方法的動力。 今年這篇文章:「 新手爸媽3個月時間管理心得:你有足夠時間完成更多想做的事 」,就是很好的應證。 3 個月前我寫下那篇文章,分享我當上新手父母頭三個月的心得,裡面提到,不要因為時間被孩子佔據而焦慮,應該面對這個現實,在剩餘時間進行更專注的行動選擇。 當然,那確實是我頭三個月探索與實驗的真實心得,但那時候,我的這個「 優質時間 」習慣其實還沒那麼穩固,那篇文章更多的是「我想要變成」的樣子,是我「對這個新現實想要創造的認知」。可是因為那篇文章寫了出來,現在又過了 3 個月,我發現我真的成為了那個樣子,並且這個優質時間方法,已經變成我更根深蒂固的習慣。 或許我是有計劃持續練習也有幫助,但我覺得「那篇文章本身」也是一個關鍵的轉捩點。

[筆記術-13] 準備好瑣事清單,幫你不費力進入決定性工作狀態

圖片
老婆是我的忠實粉絲,昨天認真聽了兩遍我在 年輕人 Show 吧的時間管理專訪 ,在今天我們開車回基隆的路上,跟我說她聽了專訪裡我談「 覆盤系統 」後,提醒了她,今天到公司上班時,立刻打開之前完成的幾筆訂單筆記,加上「下一次可能要增改哪幾個步驟」的下一次行動清單。 我們接著聊到最近一次經驗。老婆與我都有一個凡事先列清單再說的習慣(可參考: 晚上列待辦清單,養成早起習慣跟你的鬧鐘無關 ),例如我們列了一份帶小孩外出要準備的物品清單,並且根據每次經驗增改,讓這份清單愈來愈有用,而我們會在外出前打開清單來收拾物品。(類似方法我們還用在: 聰明的旅行行李打包清單法,如何用 Evernote 實作與清單分享 ) 不過最近有一次,我們出門前覺得很自信,想說就根據大腦印象來收拾東西就好。結果,雖然重要物品都記得帶,卻忘了「有準備會更方便的」口水巾和尿布墊。 那次經驗我們都覺得,一份「瑣事清單」,隨著經驗累積與增改,可以真的有效地幫助自己把事情完成得更好,只要我們記得去參考他 。(畢竟記憶是不可靠的: 跟過去的自己取經:用第二大腦高效率思考的系統方法 )

[筆記術-11] 寫出元經驗,不要讓筆記日記變成無用流水帳

圖片
今天這篇文章,可說是我在電腦玩物的前一篇筆記術文章:「 [筆記術-10] 如果你無法養成寫日記習慣,試試我的寫日記方法  」,最直接的延伸方法探索。 我記得以前剛進職場,為了學習新工作,每天拼命的做筆記,把工作上發生的大小事情,以及我的反省,都一一的記錄下來。那時候覺得這樣 寫日記 應該很有用。 但過了一段時間,開始發現自己日記雖然寫的勤,但工作好像沒什麼進步, 常犯的錯還是一犯再犯,常漏掉的事情還是會漏掉,只是重複在日記上繼續不斷紀錄與反省一樣的事情而已 。 那時候覺得這樣寫日記打擊很大,一直重複類似的反省,最後反省也疲乏了。於是我開始想,是哪裡做錯了呢?為什麼勤勞的紀錄流水帳,但事後的效用卻很低?(這種時刻通常都是關鍵的契機,就像我反省自己記流水帳卻效用低,於是發展出「 我自己獨特的記帳方法 」一樣。)

[筆記術-10] 如果你無法養成寫日記習慣,試試我的寫日記方法

圖片
我不是說不需要寫日記,事實上我認識很多高度自我實現的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例如我幫他出版《 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 》一書的張永錫老師,他改良的九宮格晨間日記方法就讓我非常佩服,我甚至也在自己的《 打開大家的 Evernote 》專書中採訪過他的方法。 然而,我自己卻一直無法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沒辦法做到每天有一個固定的時間,有一本固定的筆記本,坐下來開始反省過去一天的功過與事件。我相信也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樣,想要寫日記,知道寫日記的好處,卻一直難以養成持續寫日記習慣。(關於養成習慣,你還可參考: 從無到有21天養成好習慣!從這10個網站與 App 開始 ) 就像我之前的「 記帳方法 」,從沒辦法每天記流水帳,轉變成變通的「 預算記帳習慣 」。 既然沒辦法堅持每天寫日記,那有沒有辦法換個方式獲得寫日記的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