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術-4] 你如何記得寫過什麼文章?我建立大腦輔助搜尋系統


這是一個在「電腦玩物部落格」中,起碼被讀者問過十幾次以上的問題:

Esor,你寫的文章裡常常有很多參考連結,跟你之前寫的文章串連在一起,你寫的文章起碼數千篇,你是怎麼記得自己寫過這些文章的呢?

其實,這確實是一個整理資料時很需要的技能:「你要如何記得收集過什麼資料?」更重要的是:

你要如何在未來工作時,很快很輕鬆的用上自己收集過的資料、寫過的筆記?

這個技能不只在我寫文章時每一次都用得到,他還會在下面這些情況派上用場:整理一份公司報告,很快的歸納出可能是很久之前收集或研究的資料。準備「電腦玩物的各種課程」簡報,很快地條列出可用的案例和筆記。寫一本「 Google 或 Evernote 工作方法新書」,只花一點時間就完成所需資料的重新整理。




大腦和資料分類都並非完全可靠:


因為這個技能對我來說是如此重要,所以我很早就發現「為什麼找不到資料」、「為什麼要花很多時間重新找回資料」的兩大問題所在,或者說兩大錯誤:

  • 錯誤一:我誤以為可以只依賴大腦去找回資料,誤以為當工作時我會自己自動想起我有什麼資料可用。
  • 錯誤二:我誤以為可以依賴自己的分類方法去找回資料,誤以為資料每一次都會自己出現在我需要他的位子上。

但真相是:

  • 真相一:大多數我收集過的資料,我都會忘記,所以我不會在需要時想起我有這些資料。
  • 真相二:因為我的需求一直在變化,所以資料不可能每一次都出現在我需要他的位子上,因為當我分類他時,我可能還沒想到我有什麼需求。

所以,大腦不可靠,想要按圖索驥從資料分類整理中找回資料,也一樣不可靠!如果你只依賴這兩種方法,就會發現找資料、用資料變成一個效率很低的事情。




建立大腦輔助搜尋系統:


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中:「人為什麼需要睡眠?為了遺忘」中提到,《科學》(Science)期刊裡的論文研究提出一個說法:「我們睡覺是為了忘記每天所學到的一些東西。」因為我們每天大腦新增的資訊量太多,所以睡眠時會自動忘記大多雜訊,這樣才能有些記憶被真正的保存下來。

(上面是一篇我在2017年2月看過並收集起來的文章資料,過了四個月後,我引用到我的這篇2017年6月的文章中,正是利用了我的「大腦輔助搜尋系統」。)

事實上我們接收與產生的訊號很多,而我們真正記住的少,忘記的則是大多數

雖然這其實是一個合理的生理機制,我們只要優先記住那些可以影響我們生活、幫助我們生存,對我們在個人處世、專業工作上有幫助的內容就夠了。

然而,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可能不是只有生存那麼簡單,因為現在的生存不再只是單純的食衣住行,為了生存,職場上的「知識工作」的技能很重要,專業之外的「跨領域知識」也很重要,面對龐大的資料量,就「不是」原本大腦「記住重點的事情就好」可以解決的!

這時候方法無他,大腦不是沒用,而只是需要有東西來「輔助」他,所以我要建立「大腦輔助搜尋系統」,這有分「內功」和「外功」兩個層面。




大腦輔助搜尋系統的「內功」:


因為大腦只會記住他覺得真正重要的事情,並且自動幫我們忘掉雜訊,所以如果真的想要記住什麼東西,那麼就要「幫助大腦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並且「告訴大腦這不是雜訊」。

要怎麼做?絕對不是自己在腦袋裡面跟大腦說:「這很重要」,或是在這個資料上貼個紅色標籤,打個星星,這都是不夠的!

真正的做法是,順應大腦的機制,「騙」大腦自己認為這件事情很重要,然後大腦就會特別「保留」他們,讓他們變成長期記憶,而這樣以後我需要時,就「更容易從大腦自動想起他們」。

我有三個做法:



  • 1.嘗試做系統化的串連:

當我想要記住一個資訊時,我會想想:這件事情和我目前的工作與人生系統有什麼關聯?

例如你看我電腦玩物中所寫的文章,無論從「遊戲心得」,還是「新鮮工具評論」,還是寫「時間管理方法」,我都會回歸到:

這對我的生活習慣、工作方法、人生態度可以有什麼改變。

這就是一個「系統化的串連」,關鍵是:「把我想記住的資訊,變成我個人系統的一部分。」當我在研究時建立了這樣的連結,以後就很容易「想起他們」,因為他們已經和我的人生息息相關。

而那些你只是收集、看過,卻「跟你不相干」的東西,就會被當作雜訊忘記。(可延伸閱讀:為什麼用 Evernote 收集的餐廳、好書資料都沒用?



  • 2.嘗試做有驗證的行動:

而如果有一個方法、知識,我非常非常想要記住時,那麼我會更進一步去「實驗他」,把這個方法實際拿到我的工作與生活上試試看,讓他「不只是資訊,而是變成我的一個經驗」,經驗要被忘記就更難了,大腦也會認為經驗比單純的資訊更重要。

所以為什麼我大多都記得自己在電腦玩物寫過什麼文章?因為我介紹那些數位工具、工作方法時:

「不是轉貼別人的內容」、「不是整理網路資訊」而已,我都是「自己親自實驗過後的心得」,而且大多都起碼實驗好幾天以上。

對你來說,這些是資訊,看過後大多都遺忘。但是對我來說,這些都是「經驗」,要忘掉就沒有那麼簡單,我自然多多少少記得我實際試過什麼工具與方法。(關於如何留下有效經驗,可以延伸參考:如何正確且高效率的犯錯?我做錯時這樣做筆記



  • 3.嘗試做有邏輯的演繹思考:

另外,我在寫文章、做筆記、整理資料時,都是一個非常強調「前後邏輯推理關係」的人,你看我的文章應該就知道,我很在意要把前因後果講清楚。

或許有些朋友會覺得這樣文章變得很長,但是對我來說,這讓我每一篇文章都「思考得很透徹」,並且整篇文章的「邏輯論證站得住腳」,甚至我會把「可能被批評的角度」也都想清楚。不只寫文章,我寫筆記時也都會常常做這樣的「邏輯演繹」思考。

這樣的好處是,因為「演繹法」是一個「連帶推理」關係,從A可以推論到Z,而這對記憶的好處是,只要我能先想到其中一個節點,那麼在演繹下,我可以很快地想到所有推論過程的連帶資料。

這就是我常常可以寫一個重點,就連帶出我的很多其他工作方法的原因,因為在我的思考底下,他們都是有邏輯演繹關係的,自然而然就會想到。(按線索的索引對記憶很有幫助,可以延伸參考這個技巧:編輯教你整理一本書最快的索引筆記法,紙筆記可用




大腦輔助搜尋系統的「外功」:


但是只有大腦輔助搜尋系統的「內功」還不夠,因為我們需要的記憶量遠遠超過大腦可以提供的滿足,所以即使是上面做的那些「內功」,還是有可能因為超過負荷,而漸漸的被淘汰掉一些次要的、少用的內容,所以這時候一定也需要「外功」輔助。

大腦輔助搜尋系統的「外功」,我在電腦玩物就講過非常多次了,也就是我常常說的:「跟過去的自己取經:用第二大腦高效率思考的系統方法 」。

關鍵字只有一個:搜尋、搜尋、搜尋!(大家都常常忘記這個最簡單但最有效率的做法:不需要搜尋時才要搜尋!這一步徹底改變你的工作效率

我們太習慣「依賴自己」去找到資料,每次需要資料時就想說看看大腦記不記得,或是看看自己手邊的抽屜、記得的資料夾裡面有沒有,但結果都是很難找、找不到,從前面的原因可以發現,想要「靠自己找到資料是最沒有效率的」!

所以有很多讀者「誤以為」我是靠自己找到資料,才以為我很厲害,怎麼都記得自己寫過什麼文章,其實大家都搞錯了:我是靠搜尋找到我寫過什麼文章,而這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

我的「電腦玩物」部落格右上方就有一個「搜尋按鈕」,在裡面輸入關鍵字,什麼相關文章找不到呢?當然全部都可以記得,因為「搜尋出來就好」。

所以關鍵就在於:

你有幫自己的資料、知識、經驗、內容「建立一個好搜尋的資料庫」嗎?不是一個好找的資料庫喔!是一個「好搜尋」的資料庫

像我就有,除了「電腦玩物」右上方的搜尋按鈕外,還有我自己的「 Evernote 知識庫」,這部分歡迎參考我一系列的文章:


而且也不要覺得這是因為我很勤勞才會搜尋自己的文章、建立自已的資料庫,我正是「因為懶惰」,因為知道以後要靠自己的大腦來找資料會很麻煩,所以才用輕鬆的「搜尋系統」來建立大腦的索引外功。

只要做好這個「大腦輔助搜尋系統」的內外功,那麼自然可以很輕鬆想起自己寫過什麼文章、找過什麼資料、有過什麼筆記,並且可以隨時利用了。

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留言

  1. 真的很感謝esor 總是無私地分享 ....所學所思考的~

    真的很棒!! 值得學習

    回覆刪除
  2. 問題關鍵是,怎麼才能建立一個便於搜索的資料庫呢?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微軟 Bing AI 繪圖工具 Image Creator 免費開放,30秒輕鬆生成圖片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3個 ChatGPT 輸入到輸出實驗,第二大腦筆記用 AI 生成文章報告

Arc 瀏覽器 windows 版測試心得,用四大介面改造升級專注工作流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

如何為筆記命名,建立搜尋規則?我的標題、分類、標籤命名法

Draw.io 中文線上製作流程圖首選!專業水準完全免費

如何用 ChatGPT 加速生成一份有圖有文的簡報,實戰案例教學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