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我最近開始實驗:「不使用稍後閱讀服務。」

不是稍後閱讀不好,有些人適合使用稍後閱讀服務,例如有完整的時間「聽文章」,或是平常工作忙碌但晚上有足夠的時間回顧閱讀。但如果你的時間比這樣還碎片化呢?有沒有可能有另外一種做法?這是這篇文章我所實驗的方法。

2023/11 更新Omnivore 免費稍後閱讀,支援中文朗讀、PDF標註、訂閱電子報




反思:


如果我們面臨的真實情況是:稍後都不讀怎麼辦?因為根本沒有時間再讀,或是有時間時又被其他新資訊牽走注意力。如果現在沒時間讀,其他時候其實也很難找出時間讀。

如果稍後閱讀累積太多內容而變成另一個花時間的服務怎麼辦?大量的稍後閱讀文章,最後要花很多時間消化,這樣真的有節省時間嗎?如果又加上稍後閱讀流程,是不是多了一個流程?




  • 這篇文章的前因後果:

「前因」:我在過去幾年,研究了幾種不同的稍後閱讀方法,例如用聽的來善用額外時間讀文章:「開始「聽」文章,日常時間加一倍的魔法 」。又或者先讀重要文章,次要文章才稍後閱讀:「如何讀完稍後閱讀清單?反過來想,收集不重要文章 。」但我喜歡思考方法的不同可能性,所以最近又在實驗一個新的可能方法。

「後果」:應該如何處理資訊會更有效?讀完本篇,也推薦繼續閱讀我的「 [整理術-2] 為什麼用 Evernote 收集的餐廳、好書資料都沒用?」一文。以及「我如何保護上網閱讀注意力? 」一文。




稍後閱讀的理想與現實:


一開始稍後閱讀的理想是:「等我有時間時可以仔細閱讀一篇好文章」。我當初介紹初代稍後閱讀經典服務「 Instapaper 」時,對他這句精神標語感動不已。(可參考我當年的介紹文章:Instapaper 網路好文暫存,從稍後閱讀、舒適閱讀到認真閱讀

那是網路部落格剛興起,網路文章質量漸漸取代讀書時間時,提出的一個「深度閱讀網路文章」的方法。這概念來自 Instapaper 的開發者(不過開發者目前已經出售這個服務),但我至今也對這個想法深信不移:

好文章值得花時間精讀。

但是稍後閱讀可能遇到一個「跟原本理想背道而馳」的心理狀態:「我想把沒時間讀的資訊都放入稍後閱讀」,結果這就和稍後閱讀的本意相違背了。

雖然這可以說是個人自制力與使用方法的問題,但也確實很容易發生。甚至 Pocket 等服務也慢慢把自己變成一個永遠讀不完的內容電視頻道,會不斷推送新內容,讓你可以不斷稍後閱讀。

如果稍後閱讀違背了「好好讀完一篇好文章」的本意,而變成「收集現在沒時間讀的文章」的工具,那麼長久下來它可能變成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總在沒時間讀的時候看文章?然後不斷收集沒時間讀的文章?」




比稍後閱讀更積極一點:


尤其到了這個「社群取代網路」的時代,文章不再是靜態等著你去找,而是不斷主動推送到你的面前,或許我們應該採取「比稍後閱讀更積極一點」的做法,防止這種灌食式的餵養法。

關鍵的轉念可能在:不是把資訊讀完,而是把資訊處理好:

當下閱讀、當下處理。

關鍵不在於讀了多少,而是處理了多少。如果不再把資訊納入稍後閱讀流程,而是聚焦在把可以處理份量的資訊納入處理流程,轉換成自己可以吸收的知識,會不會「對某些朋友來說」更好呢?(要特別說明並不是說這是一體適用的唯一方法)



  • 第一步:選擇好你的「讀完」時間

不是設想如何讀完資訊,不要設想有時間稍後閱讀,而是思考「我可以花多少時間讀資訊」,時間到,就是「讀完」,也就沒有稍後閱讀。例如:

限制每天早上起床閱讀30分鐘。
限制工作到一段落,給自己10分鐘上網閱讀。
等到完成重要工作,可以有閱讀資訊的20分鐘獎勵。

然後那個當下就全力衝刺閱讀,這樣可以讀的更暢快。



  • 第二步:選擇好你的資訊來源

有些資訊對你來說是可看可不看,但卻很容易耗掉閱讀時間,所以一開始就建立一個「只有自己需要的重要資訊」的管道。

這樣時間再短,也能優先留給最重要資訊的閱讀,就不需要稍後閱讀重要資訊了。

而剩下的休閒或次要資訊,就算不稍後閱讀,就算沒讀完也沒關係。



  • 第三步:當下閱讀,不需看完

用「20%跳躍式閱讀法」,或者就很單純的在時間內能看多少就看多少。

一個從 RSS 時代我就一直提倡的方法,不需讀完所有文章,不需把所有文章讀完,如果設定的時間到了,能看到多少重點都已經是收穫。

你讀到的都是得到,而不會因為沒讀完而損失。



  • 第四步:多進行資訊到知識的「轉換處理」

並且當下閱讀時,立刻就進行處理:畫上重點、寫下筆記、安排任務。這是把「資訊變現成知識」的過程:

畫上重點:變成以後方便引用的材料。
寫下筆記:變成用自己的話解釋的自己知識。
安排任務:變成自己親身實驗的經驗。(這裡推薦閱讀:改掉畫重點與抄筆記習慣,寫與說的筆記更有效學習

與其留時間給稍後閱讀,繼續創造更多「只是閱讀的資訊」,或許你也可以跟著我試試看:「當下閱讀,當下處理」的新邏輯,創造更多「處理過」的轉換知識。

我的這個實驗,不是否定稍後閱讀,而是提供另一種可能性,也歡迎你分享心得。

  • 最後,如果你是搜尋而來,說不定你想找的,還想學的是:


*感謝您閱讀電腦玩物 Esor 的文章,電腦玩物專注人性化的高效率工作方法,您可以追蹤電腦玩物 Facebook,或是參考 Esor 的改進工作效率相關課程書籍,更歡迎把電腦玩物加入你的 RSS 訂閱清單。


(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從讀不完的稍後閱讀轉念:當下讀完,當下處理

留言

  1. pocket积压了几十篇文章没去看。果然我也是那种只能当下完成阅读的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是長期反覆無法解決的問題,那麼就可以試試像我這篇文章的轉念,用不一樣的方式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法

      刪除
    2. 谢谢,这篇文章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

      刪除
  2. 像我這種把 twitter 當 RSS 用的狀況,有稍後閱讀會比較方便,順便練練英聽,可惜的是 Pocket app 沒辦法駐記,畫重點,這樣擺到 evernote 的是原始資料,app 無法像電腦套件那樣第一時間整理重點,會沒效率 ...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也是我常常覺得的兩難(就是手機收集當下比較難即時註記重點,而這一點我覺得很需要)

      刪除
  3. 稍後閱讀的積累問題,也許不僅是時間上的限制,可能是心理上的排斥。
    理由1:高品質閱讀不一定是愉悅的體驗。
    個人覺得,高品質的閱讀,應該在讀後結合自己的經歷思考點什麼不一樣的東西,比如對自己觀念上的顛覆,對以往模糊理念思辨,對當下的行爲做出點不一樣的改變,這個結果產生的過程很痛苦。因爲他需要否定,否定自己以往支持,會忽視的東西。他需要把自己赤裸裸真實的撕裂開,才能有所得。我把它視作如健身一樣的訓練,Pain是正常且必須的。否則,會陷入如知識問答社區一樣的怪圈,排除正確專業但非大衆潛意識所能接受的答案。閱讀如果只是在尋找如自己所想的共鳴與認同,個人認爲所得近無。
    理由2,這樣的流程,可能導致過多的耗時,而耗時多使得注意力渙散,乃至拖延迴避閱讀。
    考慮提高速度?最快的速度,就是不要去思考,去邏輯思辨,只要感性的覺得作者說的讓你爽不爽。但我想這與精讀的原意相違。精讀,應該是帶着包容的心態,去邏輯的思辨不一樣的觀點。每個人都會有反感的禁區。試想,在一本經典中穿插讓你反感的點,你會否因爲生氣而錯過精彩內容?所以,精讀不該是取悅自己,而耗時長短取決於你的忍受度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又是一個很棒的反思:「高品質閱讀不一定是愉悅的體驗。」值得好好咀嚼。

      刪除
    2. 我贊同樓上說的,很多時候文章內容很扎實、很長,雖然覺得有其重要性,但沒看多久覺得痛苦、難耐,實在因為看多快短的網路內容,要回來看大篇幅的有點難受,就乾脆放入POCKET,久而久之越積越多,實在人有惰性、好逸惡勞、喜樂避苦。ps:要不是非常共鳴,否則會繼續當潛水族 呵~

      刪除
  4. 感謝站長~

    當時間不夠,而feedly又有破千則文章,這時後我通常只挑10-15篇文章來讀,而若要再整理成資訊存到evernote其實非常花時間,真是個浩大工程。站長今天把資訊轉化成知識的方法一次整理給大家,真是要好好收藏起來,期望有一天我也能像站長一樣擁有清晰的思路與高效率的整理能力。

    其實這種讀不完的狀態真是讓我懊惱已久。最近36氪一篇文章中才提到關於蒐集文章帶來的愉悅遠超過讀文章本身,並且提到自古以來就有文獻記載這些現象。文章最後推薦給大家的三個解決方案:1.及時處理2.定時清理3.學會取捨。在這貼上連結和站長分享http://36kr.com/p/5076421.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看起來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呢,感謝分享

      刪除
  5.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6. 想和作者和樓上大大推薦 hypothesis.is 網站,它可以在本來的網站加上自己的註解,chrome 灌好擴充套件後,到任一個自己之前用它存過的網站,右上角就會顯示自己之前劃過的螢光筆和註記的總數,點了以後,就像在本來網站上鋪上一層圖層,出現自己之前做的筆記和螢光筆劃記。而且可以加上標籤,印象中沒有
    diigo 免費版的數量限制。

    解決了我長期不知如何整合網頁與筆記的困擾。

    他可以針對整個頁面或單獨一句話做註解或打上許多標籤,我覺得標籤也許是面對資訊洪流的好解法。

    簡介可以見這兩個網址:
    https://blog.jxtsai.info/2017/05/12/hypothesis
    http://www.kexuehome.com/articles/201512022205.html

    感覺超好用,不知為何那麼少文章介紹,希望作者大大如果覺得不錯也可以介紹看看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因為標籤就好像思緒的一個節點, 只要曾經和其他節點 (標籤) 連結過, 將來只要想到其中一個, 就可以很快拉出其他的
      2. 如果在未來可以很輕易的找到過去的文章內容 (這邊甚至精確到某個網站的某句話), 那就不用有 "非得現在讀完這篇文章, 不然會錯過或遺忘" 的壓力了
      3. 就算太重要或者有時效性, 也可以加上 "y17" "m09" "d04" 等當作閱讀 deadline 的標籤~
      4. 線上 pdf 也可以註記喔, 本地端 pdf 的話, 可以在擴充套件的設定那邊, 也可以勾選 "允許存取檔案網址", 這樣就可以針對本地端的 pdf 來做註記~
      5. 做的註解可以選擇公開, 或只有自己看到

      刪除
    2. hypothesis.is 是不是已經停止服務了呢? 搜尋不到,現在只有看到https://web.hypothes.is/solutions/ 但他的功能好像跟原本網友說的不一樣 (現在感覺在網頁上做直接寫,用社群的方式寫閱讀心得之類的)

      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微軟 Bing AI 繪圖工具 Image Creator 免費開放,30秒輕鬆生成圖片

Arc 瀏覽器 windows 版測試心得,用四大介面改造升級專注工作流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個人知識管理的時間平衡心法,忙碌中我如何維持高效率輸入輸出

5 條「這時候,不要做」清單打破無意識行動模式的低效率循環

如何用 ChatGPT 加速生成一份有圖有文的簡報,實戰案例教學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

ChatGPT DALL-E 3 的7個特殊 AI 繪圖應用教學,勝過 Midjour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