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這是我介紹軟體工具多年的最大體悟。一開始我會想說明明我覺得很好用的工具,為什麼有人覺得很難用(或者反過來),後來就知道了,其實只是需求程度的不同,或者是感覺表達程度的不同,例如一鍋看起來火紅的麻辣鍋,他客觀來講一定是辣的,但吃在一個愛吃辣的人嘴裡,他表達出來的話語卻可能是「不會辣」。 這就有點像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功能: Google Chrome 手機版上內建的「離線稍後閱讀」。 客觀來說,他是陽春的,甚至 Android 與 iOS 版上有不同的設計,還不能彼此同步。但回到每個人的主觀需求來看,也有讀者跟我說,他覺得 Chrome Android 的離線稍後閱讀,已經能幫他取代 Pocket ,因為他就是只使用 Android ,並且大多在手機上讀文章,而且確實需要克服離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