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Hack 7] 大巧不工,一個科技玩家的中年領悟


這是一篇生日心得文。 

金庸小說裡有句話說:「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這是獨孤求敗在經歷年輕時戲耍華麗劍法後的中年領悟,同樣邁入中年的我,今天又將老了一歲,想起自己這一兩年來對數位工作也有了類似想法。 

我們對數位工作常常有個誤會,覺得這是耍弄新工具,是認識很酷很炫的東西,確實,早期我寫文章也有這樣的追求。 但慢慢的我發現為什麼要雲端工作、行動工作?無非還是回歸想讓工作更快完成,想讓生活有更多時間,所以數位工作無非是在找一條更快的捷徑。

既然是更快的捷徑,那麼理應直接簡單,至於遇到新工具,那只是升級時自然的汰換過渡,而非為新而新,用久了,就沒有什麼新不新的問題,也不需為了窮盡所有的新而苦惱,只要解決問題即可。

這是我現在對數位工作的認知:運用新工具或新技術,改進舊方法裡相對沒有效率的部分問題,以達到整體更高的效率。其實,就是在發現更有效的方法而已。 

所以數位工作的最高原則,不是新鮮工具或奇技淫巧,而是「大巧不工」,甚至應該要比傳統工作方法更追求簡明但效用大的原則。 



大巧不工,數位工作的簡明原則: 


我想起之前在分享「 Evernote 也可以用多層樹狀分類」這個技巧時,有讀者留言提醒我:「標籤應該是直覺簡單的東西,搞得太複雜反而失去本意。」 

這是很好的提醒,數位時代的核心整理方法是:搜尋,透過數據分析讓我們快速搜尋到資料,而反過來就是減少分類工夫、避免多餘整理。 

在數位工作中,先思考搜尋得到嗎?再思考這樣分類有必要嗎?然後讓分類整理愈來愈簡單,這是數位工作的簡明原則。 



什麼時候要懸崖勒馬?簡明,是最好的評估: 


簡明原則,也是我為自己或為團隊挑選數位工具時的關鍵評估標準。

後來還有讀者詢問到使用 ifttt 這類自動化工具的問題,理應我會喜歡這類自動化工具,但其實我對 ifttt 反而有所戒心。 

這個戒心不是安全或隱私,而是可能大量研究與玩耍其自動化方案後,獲得的效果卻很小(例如只是讓Facebook訊息會自動進入Evernote),導致花費的時間效益不成正比。或是獲得的效果不穩定(例如不時同步失敗),導致還要花更多時間檢查。

我不是說 ifttt 完全不好,只是我對這樣的情況會有警惕,就會轉換一個更簡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例如我乾脆直接在 Evernote 寫好草稿才發佈到 Facebook ,這樣不就一開始就沒有同步問題?



愈簡明的方法,愈減少壓力、節省時間: 


也因此這幾年來我很少介紹電腦或手機優化「工具」,不一定是這些工具不好,而是同樣來自大巧不工的思考。 

用節省記憶體或清理工具讓手機加速省電,假設有一點效果,但自己就必須時時在意手機效能數據,愈在意反而壓力大,不時還會想花更多時間研究一下再快一點的方法。 

或許換個簡明的方法想,那我在手機上先簡化自己的使用習慣呢?把照片與資料雲端化來空出手機空間,只安裝有必要的工具來簡化軟體,讓手機專注在真正需要手機做的幾件事,這樣一來使用習慣簡明了,或許不需優化手機就會一直很快。 

而且這樣一來我不再擔心效能,不用花時間去管效能,時間反而多了更多。 



簡明技巧,更能跨平台工作: 


這是一個跨平台工作的時代,我們會不會在跨裝置工作時需要學會更多繁複的技巧?使用更多工具呢?這是一個陷阱,但同樣我們可以用簡明思考來對應。 

在之前很多場 Evernote 課程中,總會有人問我:「有沒有什麼自動工具可以更快把 line 訊息傳到 Evernote ?」這時候我的思考不是去找新工具,因為太多不同情況,要找起全部對應的工具很麻煩,光是設定、維護與替換就要花上不少時間。 

所以我的回答通常是:就複製貼上吧!或是截圖轉存吧!有時候用最原始最簡單的方法就能解決時,雖然看起來比較笨,但其實這才是:所有平台通用的好方法。 

因為數位工作是捷徑,捷徑確實會讓人容易誤入歧途,一開始看起來比較快,最後卻是讓人迷路的巨大迷宮,這時候還不如繞過迷宮外面,一開始看起來路比較長,但最終更早到達終點。 

雖然數位工作有很多新工具與新技巧,但我們的目的永遠是解決真正工作與生活上的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問題。 所以這時候大巧不工,保持簡明的原則,可以讓我們善用數位思考的優點,但又能保持優雅輕快的速度。

役物,而不要役於物。

LifeHack系列文章歡迎參考:
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lifehack 7] 大巧不工,一個科技玩家的中年領悟

留言

  1. 祝Esor生日快樂,謝謝您一直產出優質的文章讓我們觀看學習,真的非常受益良多,從大學閱讀到畢業後工作至今三年,對於我個人成長及工作上都學習到了很棒的建議或工具讓我進階成長。

    役物,而不要役於物。讓我們生活更美好!

    回覆刪除
  2. 沒錯,科技就是要讓人們更簡單,更便利,更快速,而非更複雜
    祝Esor 生日大快樂 ~

    回覆刪除
  3. 不好意思,很早就沒在看您繁複的文章, IT啟自簡化工作流程,提昇工作產能,數學用來化簡繁複的算式,每當有人說用什麼軟體或app可以達到這個目標,我心中想的是,這個問題應該早就被前人解決放入系統中了,我們犯不著自作聰明地再去開發什麼東西,幾乎九成九都是能達到這個目的,像昨天解決VLC Player 中文顯示成方塊,今早想在新買的KingSton 128GB U1 C10TF 卡加個autorun.inf資料夾辨識圖示,網路查詢結果天花亂墜,一堆軟體提供下載還有應用教學,其實不過用個小畫家另存成32x32 bmp檔再將副檔名改成ico即可使用, VLC問題是程式本身指錯了字型檔檔名,改個名字就好了!練習吸收新知很好,但實務上解決問題的要徑,最直接快速才比較實在!等到覺得不滿足時自然您會知道有創意的迅速途徑其實也來自基本操作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這是天秤的兩端,沒有哪一端是絕對的真理,而是要用經驗與智慧去選擇一個最佳的折衷之道,而且這個折衷之道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有不同可能性,我想能夠進到這個層次,才是更好的高效率思考。

      刪除
    2. 犯不着自作聪明去开发什么东西,我不大赞同这种观点啊。
      因为照你这么说,evenrnote或是one note等等的笔记软件也根本不需要了啊,我们把笔记写在txt上,自己上传到服务器上面,需要用到的时候再下载下来就行了,就像你说的,也来自于基本操作而已。

      刪除
    3. VLC Player这种视频播放软件被开发出来也是自作聪明了,播放字幕更加是自作聪明开发出来的无用功能,你打开字幕文件,时间和字幕内容全在里面了,甚至于连打开字幕文件的notepad也不需要了,拿个编码对照表直接看文件源就好了。

      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5. 生日快乐,在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回覆刪除
  6. Esor大大,生日快樂!

    我個人覺得中年這階段,是人生最精華的部分,因為已經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也累積了相當的社會經驗與人脈,請大大持續加足馬力,分享給你忠實的讀者們最實用的知識文吧^^

    回覆刪除
  7. Esor大大,生日快樂!

    我個人覺得中年這階段,是人生最精華的部分,因為已經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也累積了相當的社會經驗與人脈,請大大持續加足馬力,分享給你忠實的讀者們最實用的知識文吧^^

    回覆刪除
  8. 我算是你長期讀者了吧!網絡真太多資訊/資源了,不時會迷路,有時要看看playpcesor找找明燈才行。

    Esor兄,生日快樂!~~~

    回覆刪除
  9. 3/27 站長, 生日快樂!

    回覆刪除
  10. Great article. That is exactly what i am talking about all the time.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

    回覆刪除
  11. Esor大,生日快樂喔!

    回覆刪除
  12. 生日快樂! 您的網站讓我獲益良多 非常感謝!

    回覆刪除
  13. 贊同這個說法,對自己是簡單、確實又穩定的方式,就是最科學的方法,
    很科技、很新穎,但不穩定,為了遷就新的玩具,而改變處理事情的流程,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檢查,就本末倒置了!!
    BTW...Happy Birthday, Esor

    回覆刪除
  14. 祝 Esor生日快乐,第一次流言,嘿嘿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ChatGPT Canvas 全新 AI 寫作、程式碼編輯工具,不再只能對話!

Excalidraw 免費 AI 生成流程圖,一鍵畫出知識圖表、專案流程、寫作大綱

少記筆記,減少整理,高效輸出:6 原則打造任務驅動型第二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