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職場筆記法-10] 筆記不是複製貼上,改寫資料的3步驟5問題



工作上常常有很多臨時交辦事項,會議中接收到很多雜亂資訊,感覺自己當下明明有筆記,但是往往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客戶指責你怎麼沒有進度,老闆指責你怎麼交代過還做錯,而你覺得明明是對方當初沒有交代清楚。回頭看自己的筆記,愈看愈不甘心,這裡面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其實,「職場筆記」不只是要能接住、記住這些臨時的訊息,更要能「第一時間」轉換成有效的任務與行動。

最近在企業內進行時間管理課程訓練時(歡迎參考我的課程:「電腦玩物Esor的時間管理哲學」(大人學)),我會加入一段「如何寫出待辦清單」的練習,結果我發現許多時候,我們在待辦清單都犯了「只是複製貼上」的錯誤



例如這樣的簡化案例:「有一位國外客戶要跟我們購買200組產品,希望兩個禮拜內可以收到。」這時候,我們如何把這樣的訊息寫入筆記或待辦清單中呢?大多數的人可能會這樣寫:「兩個禮拜內要把200組產品寄給國外客戶」,看起來好像沒問題?

但是嚴格來看,「兩個禮拜內要把200組產品寄給國外客戶」只是稍微整理過的複製貼上資訊,因為這樣的紀錄之中沒有比你接收到的資訊多出什麼更有用的東西,那麼就算把資訊寫進兩個禮拜後的行事曆,也不代表這件事情可以準確地被完成。

那麼應該怎麼寫下來會比較好呢?一則有效的筆記,要懂得「把資料轉化成任務,資訊轉化成行動。」



例如上面那條資訊,可以轉化成這樣的行動:「我要立刻打電話詢問國際快遞公司,確認200組產品的費用、寄送時間」,或者還可以延伸出「計算200組產品的重量與體積」、「搜尋更多國際快遞公司與方案」等等,甚至還可以追問「為什麼客戶想要兩個禮拜?有沒有特殊需求?」

透過這樣的轉化,我們會發現雖然是一條兩個禮拜後的資訊,但是現在的我必須採取一些行動,補充一些資訊,解決一些問題,才能確保這個任務在進度上能有效完成。

缺少了這樣的「轉化」步驟,我們就會很容易落入明明都有筆記下來,但為什麼做起來還是缺乏效率。但「轉化過的職場筆記」,才可以變成更高效能工作流程可以依靠的系統。

寫筆記時關鍵的核心,就是從「記下重點」、「複製貼上」的思維,轉換成「設定任務」、「拆解行動」的思維。

職場工作的核心不是資料整理,而是任務、行動拆解。今天這一篇文章就要透過 3 大步驟、 5 個問題的分析,看看如何在寫職場筆記的時候,快速把接受到的資訊,不要只是複製貼上,而可以轉換成有效任務與行動。




一,筆記要歸因任務:把資料變成任務該有的樣子

有一次課程中有學員詢問我:「會議筆記愈記愈多的時候,以後要怎麼找到那些筆記呢?就算用關鍵字搜尋,也不一定記得當時的會議日期,也很難為會議主題下關鍵字,有可能一次會議就要討論許多不同事情?」我的回答是,一開始就不要用會議的邏輯寫筆記,會議筆記只是一些零散的資料,我們必須先把他們「歸因」到各自的任務。

例如5/10的會議中,討論到了任務A、B、C的細節,這時候不是用一則「5/10會議記錄」來管理任務A、B、C,這樣最後通常就是混亂的系統。而是只要把這次會議討論的細節,各自「寫回」真正的任務A筆記、任務B筆記、任務C筆記即可。(這個方法原則,我在電腦玩物應該提過了非常多次:職場筆記、會議記錄、反省日記如何避免寫過就忘?

要做到「歸因任務」並不困難,只要在每一次撰寫筆記時,有意識的問自己:

「這是要用來完成哪一個任務成果的?」

這個問題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寫出好筆記的最佳方向。

例如我接到一通主管來電,跟我討論了一個新產品的某些特色、精神。我打算把這些討論重點筆記下來,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筆記才不會淪為以後用不到的資料,那就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是要用來完成哪一個任務成果的?」

這時候我可能想到,接下來我需要完成一份新產品的文案設計,那麼剛剛這段來電討論的特色、精神,就是要用在這個「任務成果(新產品文案)」上,我就直接把這段內容寫進(或連結到)這個任務筆記。

也可能剛剛電話中討論的特色、精神,跟我接下來要規劃新產品的下個階段改進目標有關,那麼我就應該同時把這段內容寫進(或連結到)那個「任務成果(新產品下階段目標)」中。



甚至更好的作法,是當下就改寫成適合任務的樣子,問自己:

「如果這段資料要放到那個任務中,他會如何變成那個任務該有的樣子?」

例如把剛剛跟主管聊的新產品特色、精神,變成幾句文案,或是變成目標規格的格式。

這是寫筆記的第一個關鍵原則,一旦我們第一步可以把資料歸因到任務筆記,那麼就創造出一個簡單但準確的結果:「每次打開任務筆記要執行時,我不用特別去找,但也不會漏掉之前收集、討論過的那些資料。」反過來說,我們不用在從最雜亂的底層資料邏輯去找資料。




二,筆記要設計成果:所有的資料筆記都應該是任務筆記

但是接下來我們會遇到下一階段的問題,有時候接收到資料時,我們只是覺得這個資料以後可能有用,但又看不出他可以明確歸因到哪一個任務中。而可能很多資料、資訊都是這樣。

例如在「「運用數位子彈筆記成為目標管理達人」(天地人文創)」這樣的數位筆記課程中,我講完任務筆記的原則後,會提醒最好筆記系統中都是任務筆記。這時候會有許多朋友提問說,難道不能只是單純收集覺得不錯的資料嗎?

於是我會回過頭鼓勵大家說,如果真的覺得這個資料不錯、有用,

難道不是應該由我們「主動幫他設計一個任務成果」嗎?

例如我自己生活中有一個例子,有一次我看到有篇文章介紹一套大英百科全書漫畫版,我覺得介紹得很好,覺得這套書也很棒,我就想把這個資料收集下來,在這個階段,他可能就是屬於單純覺得有用的資料,但停留在「先把這套書的資訊收集下來,以後或許可以親子共讀」而已。

但是更好的做法是,收集的當下就「主動幫他設計一個任務成果」。那段時間剛好想要多帶孩子出去踏青,我就跟這個任務成果結合在一起,不只收集了那篇介紹套書的文章,還在筆記中規劃出針對其中自然、生物科學部分的內容,怎麼轉化成我可以在出外踏青時帶孩子一起認識與體驗的行動。

到了現在,這則百科全書漫畫版的筆記都還在常常更新,不僅記錄了閱讀的進度,還記錄了過程中有哪些親子活動,這樣一來這則筆記就「活起來」了。他不再只是資料的收集(但也有這部分),同時也是生活、工作中真正會採取的行動,並且有創造與累積一些真正屬於自己的成果。




職場中的筆記,當然更應該如此,如果我接收到的真的只是一些片段的資料,零散的行動,找不到歸因的任務,與其就真的零散的筆記下來,不如自己主動試試看設計出任務成果。

例如可能在會議中聽到一個別組同事報告的行銷案例,一般來說可能事不關己,有時候我們為了打發時間,也會拿著一個筆記本寫下一些好像重點的內容。只是如果就這樣寫下來,往往這些隨手記下的重點,最後就是一些從來不會拿出來的資料而已,甚至根本不能說是資料,因為幾乎用不到。

那麼,如果可以在要筆記這些重點之前,想一想:「我要設計一個怎麼樣的任務成果,可以讓這些資料變成真正行動呢?」

於是可能我會想到自己最近手上的專案,或許需要一個新的行銷活動,試試看剛剛別組同事報告的那個行銷案例裡的某些方法,確認看看這些資料是否也可以對自己有幫助。於是產生了一則「行銷活動的任務筆記」,剛剛的重點也直接寫入這則筆記中。

這樣一來,我們的筆記系統,就會是一個以「完成任務」、「創造成果」為核心的系統,這時候我們不僅不會陷入找資料、整理資料的迷思,而且這樣的筆記可以幫助我們聚焦在「為自己製造成果,對自己的成果負責」這條流程上,這對工作乃至於生活的效率都是至關重要的。




三,假設問題,拆解行動:寫出資料、資訊之外你的思考

最後第三個階段,我們不能只是寫出那些很像複製貼上的筆記,即使歸因到任務、設計出成果,如果我只是在重新整理資料,沒有任何內容超出資料範圍,那我們的筆記系統就真的會變成一個只是在整理資料的系統。

那麼如何寫出資料訊息之外更多更重要的筆記內容呢?建議可以試試看對著已經歸因到任務、設計成果的資料,問問看兩個核心的問題:

為了完成任務成果,還缺少什麼資訊?
為了完成任務成果,接下來要做什麼行動?

例如前面那個例子:「主管來電,跟我討論了一個新產品的某些特色、精神。」除了直接筆記,我更應該問自己如果是為了完成產品規格的設定,那麼這裡面有沒有缺少什麼關鍵的數據?主管想像的對比競品是什麼?所謂的特色是出現在什麼樣的場景跟用途呢?所謂的精神又是要符合什麼目標對象的精神?這些問題,我會先看看主管給我的資料、資訊裡面有沒有可以解答的,如果有就依照這樣的問題與解答格式筆記下來。如何沒有解答,也要把缺乏的資訊、未解的問題筆記下來。

這樣的筆記就會產生出比給我的資料更多更重要的內容,並且也會產生我接下來需要馬上執行的下一步行動。例如上面例子中我的下一步行動就會是跟主管對焦、補充那些缺乏的資訊,或是開始去研究未解的問題。

又例如前面所說的,聽到會議中別組案例想到的「行銷活動任務筆記」,這時候也不是只把對方的資訊記下來就好,更進一步的,我當下筆記時就可以去想想,如果這是我接下來想要試試看的行銷活動,那我該做哪幾個步驟開始?甚至如果不知道,會議上還有機會詢問對方來尋找答案。




小結:

最好的筆記,就是寫出比對方告訴我的更豐富、更有價值的內容。最好的筆記,一定不是複製貼上的資料整理筆記。

而在職場筆記中,我們更要避免習慣性收集剪貼內容,甚至也要避免單純抄重點的筆記方法,因為只是把資訊重點抄下來的筆記,最後就只是一則死氣沉沉、進度卡關、缺乏行動,又難以找回資料的筆記。

試試看從本文分享的 3 大步驟、 5 個問題來切入:
  • 歸因任務:
    • 問自己這是要用來完成哪一個任務成果的?
    • 如果這段資料要放到那個任務中,他會如何變成那個任務該有的樣子?
  • 設計成果:
    • 我要設計一個怎麼樣的任務成果,可以讓這些資料變成真正行動呢?
  • 假設問題,拆解行動:
    • 為了完成任務成果,還缺少什麼資訊?
    • 為了完成任務成果,接下來要做什麼行動?
這樣一來,即使你跟別人都接收到的是一樣的資料、類似的資訊,但你就是可以寫出比別人更有價值、更有行動力,也更能有效率管理工作流程的任務筆記。

如果想要跟著我一起練習最深入的撰寫職場筆記技巧的朋友,歡迎報名「「Esor防彈筆記術(高效能職場筆記技巧)」(振邦顧問)」課程。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最近我也開設了新的 podcast 節目,歡迎追蹤:高效人生商學院」。或是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

也跟大家介紹我開設的一系列時間管理、筆記術、數位工具相關課程相關書籍,歡迎參考。

系列文章: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高效能職場筆記法-10] 筆記不是複製貼上,改寫資料的3步驟5問題

留言

  1. 建議也把 Podcast 上架到 Google 播客或 Apple Podcast,讓更多人可以聽到

    回覆刪除
  2. 非常棒!主动为资料设计一个任务目标,以此来激活行动这个思考非常有启发。感谢。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Facebook Groups新版社團功能,和一小群朋友建立臉書秘密空間

Acer Chromebook 台灣開箱 Google Chrome OS 心得

Fences 1.0 正式版推出!管理桌面圖示從此井然有序,美化優化桌面的收納盒

如何在 Rainlendar 2.6 桌面行事曆添加RSS、天氣預報、倒數計時面板?

LINE App PC電腦版下載設定教學,手機電腦彈性即時通

Comodo Internet Security 4.0 免費防毒防駭防火牆新版心得

Rainlendar 2.2 桌面行事曆基本安裝設定完全攻略

Comodo Firewall + AntiVirus:全中文免費防火牆+防毒軟體上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