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力-4] 新年拯救沒時間的第一個推薦練習:時間數據化



除了真的被各種重要事情卡滿的少數人外(但如果你的時間都被重要事情卡滿,表示你在完成有價值的事,換個角度其實就不是沒時間,而是善用時間了),我自己的經驗是,大多時候我「感覺沒時間」,其實是三個原因:「瞎忙」、「不專注」和「不面對現實」

而要做時間管理,一定要先解決這三個問題。而要解決這三個問題,其實有一個很簡單且立即可做的第一步,就是「把時間數據化」,讓自己真實看到到現實時間的使用情況。

因為,大多時候我們都是憑感覺在時間管理,而這正是掉入時間黑洞最大的兇手(所謂時間黑洞,就是時間不見了,但你不知道自己完成了什麼)。

不需說別人,就拿我自己當做例子,跟大家分享去年(2017年)小孩剛剛誕生時,我如何讓自己掉入時間黑洞,誤以為自己沒時間,後來又利用「時間數據化」的方法,重新自我調整的故事。

2020 年更新,我錄製了一段解釋番茄鐘工作法的影片,也跟大家分享。






時間數據化,幫我走出時間黑洞的故事:


2017 年的上半年,我的小孩剛剛誕生,那時候發現自己的時間被切割得更破碎,工作、家人、孩子、寫作,和許多我想做的事情,全部混在一起,我發現自己「感覺沒時間」去做每一件事情。有一小段時期,真的覺得自己什麼都完成不了,只能被時間拉著跑,雖然覺得很忙,卻一點成就感都沒有,只有許多事情沒時間去做到的壓力。你或許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那時候,因為我多年來的時間管理經驗,當遇到這種「全新的時間情況」,或是這種「又掉入混亂的時間情況」時,我總有一個習慣,就是我會開始練習「把自己的時間重新數據化測量一番」。

每一次這樣的練習,都能有效地幫我重新認識時間的「新現實」,找到在新的現實時間中「專注」的節奏,然後停止瞎忙,開始「快樂的忙碌」。

那時候我使用的工具是「時間塊」這個 iPhone App ,在 Android 上類似的工具有「 Time it 」。這是我下面文章要介紹的「三種可選擇的」時間數據化工具的其中一種,他的特色是可以把 24 小時的每一格填滿,讓自己了解時間運用的比例。



我是怎麼利用這個工具做練習,來讓自己脫離時間黑洞呢?



  • 把現實數據化,讓自己接受現實

一開始,我並不是把這樣的工具當作「自我考試工具」來使用,我就是「很真實」的記錄自己每半個小時、每一個小時的時間區塊,到底幹了什麼。

這樣紀錄了兩週後,我發現自己上班日大概每天需要三到四個小時照顧孩子的時間,週末起碼需要每天七到八個小時。而且晚上時間、早晨時間,都是照顧孩子最高峰的時間。這就是我要面對的新現實,我必需接受他,找到與他快樂和平共處的方式,而不是硬要像之前一樣在這段時間排入寫文章、學新技能等任務。

如果不接受現實,硬要排入更多任務,或是把任務排在錯誤時機,那當然完成不了,完成不了就帶來更多壓力,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 製造更多專注時段,才能創造「產值」

接著,我在這樣的「時間數據化」中,發現自己因為太多想做的事,時間又比之前更少,於是我開始焦慮,開始不專注,開始什麼都做一點。

但是,「什麼都做一點」的意思就是「什麼都沒完成」!也就是什麼價值都沒有。

我發現我沒辦法在「時間塊」的每半個小時、每一兩個小時的紀錄中,記下我剛剛到底做了什麼,因為我什麼都有摸一下,但什麼都沒完成!這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提醒,不是沒時間的問題,是我沒有創造「專注時間」,所以我去年談了很多次「優質時間」,就是從這個時間數據化的練習發現而來。

於是我開始調整,照顧小孩時專心照顧,孩子睡了,就不要東摸西摸,趕快開始一件有價值的是,然後專注做好。讓我可以在每一個時間段很明確地按下這段時間專注完成的事情。

下圖就是一個優化過的例子,也不用放棄休閒娛樂,也還是能專注照顧孩子,但也還是能完成自己的事情,只要有更多專注的優質時段。





  • 了解自己需要的現實時間,停止瞎忙

最後,這樣的「時間數據化」練習,重新提醒了我,尤其在沒時間時,更要認知到:

「要完成有價值的事情,就是要投入對這件事情來說:足夠的時間。」

我沒辦法把時間拿去看很多新資訊、測試很多新工具、回很多信,然後還希望自己有時間寫出一篇優質的文章。因為一篇有論點的方法文章,起碼需要加起來四個小時的寫作時間。我怎麼知道?就是「時間數據化」告訴我的。

我們可以利用「時間數據化」,逐漸了解自己完成一些重要工作時,「真正需要花費」的時間。這會讓我們感覺到時間的重量與有限,於是,排除那些次要事情,投注在關鍵的事情,就會變得簡單。

因為我們開始懂得「花時間」了。

我會知道怎麼安排每天真正的行動清單,盡可能不排超過我現實所能負荷的,並且能看到足夠的空檔,去完成某一件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三種時間數據化工具,推薦給三種需求的人


所謂的「時間數據化」,指的就是利用「時間塊」、「番茄土豆」或「 Toggl 」這類工具來量化時間。

這三種工具,都可以達成上述的效果,而且剛好各有偏重。




這類工具的優點在於快速統計出你在每一個現實時間區段裡的「選擇」,並且看到那些你會被佔用的「現實區段」。可以幫助你了解現實中的「空檔時間」,並且提醒你做出專注有價值的「時間選擇」。

因為真正的問題不是沒時間(因為時間跟你想做的事情相比,其實永遠不夠),而是除了無法改變的現實情況外,剩下的空檔時間我是不是能創造價值。

對於一開始還無法接受自己時間現實,還是會排太多任務而做不到,或是不知道自己空檔時段的人,我都推薦利用「時間塊」類型工具來將時間先數據化,讓自己看到現實。




當了解現實時間區段,但是難以在一個一個空檔時段,讓自己專注投入去完成一件事情

這時候,就是「番茄鐘工作法」派上用場的時刻。你不一定要相信每 25 分鐘做一個專注衝刺到底有沒有道理,重點是自己能不能真的起碼專注這麼長的時間,然後讓某件事情有所進展。

你可以試試看用這樣的工具,統計自己一天可以吃多少顆番茄,也就是可以創造多少專注時間,用這樣的數據來讓自己持續進步。






最後,了解自己時間現實了,開始會投入專注時間了,這時候,可以轉換到第三種工具,類似「 Toggl 」這種紀錄每一種工作花了多少時間的工具。

這類工具的意義是,讓自己了解寫一篇文章需要多久?回覆郵件需要多久?完成某個行政流程需要多久?做一份會議報告需要多久?讓自己對每一個常做的任務有「真正的、現
實的時間數量概念」

這樣當安排待辦清單時,才知道可以安排多少任務,才不會排下不可能做到的行動。





小結:


時間管理的第一步,其實不是去做時間管理,甚至也不是排清單、規劃任務,而是「了解自己,了解現實」。

如果沒有從這裡開始,怎麼排清單也沒用,因為不可能做得到。於是我們就會陷入「沒時間」的惡性循環。

所以新的一年,說不定你可以在農曆春節前開始練習,拯救沒時間,第一步不是去找出時間,也不是開始排任務,而是先「認識自己的時間」,把時間數據化,讓自己了解

  • 我的現實時間如何分配,有哪些真正必要佔用?
  • 我真的有在每個時間區段專注去創造價值嗎?
  • 我完成一些重要任務真正要花費的時間有多少?

了解這三個問題,其實時間排程對你來說,可能就只是小菜一碟了。

你可以參考我去年走出時間黑洞後,寫下的有了孩子後的時間管理心得:「新手爸媽3個月時間管理心得:你有足夠時間完成更多想做的事 」。你也可以連結到為什麼時間管理不要先列清單的相關文章:「Evernote 子彈筆記術-1:關鍵是先放下我的清單 」。你或許還會對我如何進入專注的技巧有興趣:「如何讓自己保持專注力?相對有效和常常無效的3個方法 」。

如果你有什麼時間管理問題,也歡迎到電腦玩物搜尋相關文章,或是來信跟我詢問。

你還可以參考我的「習慣力」系列文章,這是我從 2018 年開始展開的優質時間的練習: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習慣力-4] 新年拯救沒時間的第一個推薦練習:時間數據化

留言

  1. 如果主要是電腦前的工作, 有幾款工具可以幫助釐清時間的使用狀況
    如 ManicTime, 或 RescueTime,
    也是一種把時間數據化的方式

    回覆刪除
    回覆
    1. RescueTime 我在很早期的電腦玩物文章中,也曾經很熱衷,寫了好幾篇文章來介紹呢^^

      刪除
    2. 是的, 我有看到, 最近我又回頭試用它
      現在畫面有改善不少, 而且有 Free Plan可以用
      目前用它的 Free Plan搭配Chrome Extension 的 DropKick來使用
      (DropKick類似 StayFocused, 不過是定義一個時間塊內的網頁限制, 是紅綠燈的概念)

      刪除
    3. 恩恩,看起來目前功能已經很完善,改天我也回頭來試試看

      刪除
  2. 看了esor的文章一段時間了,開始用「時間塊」紀錄、了解自己後,嘗試優化了安排時程的方法,覺得很有收穫。

    不過想問一下esor怎麼看「可優化時段不足」的情形?就是大部分的時間被一些固定而必須的時間佔去。

    比方說睡眠這方面,esor的圖例看起來只需要不到7小時,但我個人測量起來,如果要有足夠好好應付白天工作的精力,大概都要睡8-9小時甚至更多,而且加上假日再補點眠才夠。而如果用運動來訓練自己的精神力,也會變成要再付出運動的時間。(好像沒看到esor有排到運動的時間XD?還是說就用之前提到的一萬步,在通勤時順便完成了運動?)

    還是說就接受自己的體質,去優化能掌握的部分即可?目前我只能想到這樣做XD把可掌握的時間再提高價值,比方說運動時找朋友一起,這樣可以同時達到和親友聯絡感情的效果。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你的回饋。

      關於「必須固定的時間」我有一個想法,就是先試試看把這件固定的事情,變成自己的優化計畫,那這樣固定的時間也是優化時間了。

      以睡眠和運動上,我目前大概平均就是接近 7 小時。這一點每個人生理體質可能都不一樣,足夠的睡眠讓白天有精力,還是非常重點。不過也可以去思考幾個「把這件固定的事情,變成自己的優化計畫」的方式。

      例如,睡眠品質夠好嗎?是不是能夠很快入睡?早上有做一些可以快速提振精神,或是讓自己樂於早一點起床的事情嗎?我並不預設答案,但是我會這樣去做進一步優化,固定時間也是可以優化的。

      而日常運動上,我目前確實就是以中午的新習慣:外出走路30-60分鐘。這也是優化固定時間的結果,也可能還有更好的方式。

      刪除
    2. 優化這些固定的時間!這個方式很棒。的確有發現我如果有抓到對的入睡時間(例如12點前睡覺),好像就會提高準時起床的機會。

      感謝esor的回覆,我在這方面也努力看看,再來分享心得。

      刪除
  3. 如果對時間的感受很強,「時光似金」這個app和版主的建議應該三個都符合。

    回覆刪除
    回覆
    1. 時光似金配合apple watch服用,真正無敵手。

      刪除
  4. 想跟Esor推薦幾個經理人大推的Sorted 這個APP,極具特色的軟體,包含:1.自動排程與調度 2.時間方塊 3.任務+重要性 4.標籤 5.時程共同管理 6.多語系
    作者還特別寫了時間管理使用指南,強調時間管理不應該是工作清單
    期待Esor可以使用看看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微軟 Bing AI 繪圖工具 Image Creator 免費開放,30秒輕鬆生成圖片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3個 ChatGPT 輸入到輸出實驗,第二大腦筆記用 AI 生成文章報告

Arc 瀏覽器 windows 版測試心得,用四大介面改造升級專注工作流

如何為筆記命名,建立搜尋規則?我的標題、分類、標籤命名法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

Draw.io 中文線上製作流程圖首選!專業水準完全免費

如何用 ChatGPT 加速生成一份有圖有文的簡報,實戰案例教學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