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術-7] 主觀選擇,打破「我需要」的人生工作整理困局



前陣子在「Google Files Go 開放下載, Android 手機清理與離線檔案傳送」一文中,我再次提到「我一向很懷疑手機記憶體加速與垃圾清理的效果(懷疑的意思,不是他們完全無用,而是有必要嗎?會不會是白做工?)」,而有位願意深入討論的讀者,在回應裡提到一點:「您對於此類 App 寫作常隱含一定主觀意識,但請瞭解一項產品所以會推出,都有其功能性和市場,還請撇開這些隱含主觀意識撰寫文章。」

確實,我在自己選擇「不使用加速與清理 App 」的立場上,是一種「主觀選擇」。

在「客觀上」,清理軟體當然要有清理效果,要不然就是詐騙軟體了!我的測試也說他們確實有清理掉一些垃圾。而在「我需要」的層級上,也確實需要讓手機多一點空間。

但我的「主觀選擇」是:我不要使用清理軟體與加速 App ,因為那讓我對加速這件事情更焦慮,而事實上我的手機不一定需要加速,只要我能養成把照片影片雲端化、用優質 App 的習慣,我的手機也能保持良好運作。

這背後還有做出這樣選擇的「想像(期待)」:近幾年推出的 Android 中階以上手機應該都夠好用,而不是買了還要自己持續做最佳化的手機,是可以像 iPhone 一樣進行享受使用而不需最佳化的手機,因為她本身應該已經會最佳化,我希望我能享受這樣的工作流程,也示範這樣的工作流程。

2023/12/3 更新,我對「生產力成癮」的更完整看法擺脫生產力成癮,別再為效率而筋疲力盡,我的5個真實案例分享




這就是「我的主觀選擇」,而且最有趣的是,在「一模一樣的客觀立場上」,你也可以有跟我完全不一樣的主觀選擇。

「主觀選擇」不是負面的意思,反而應該是一個工作者所能做的最好決定
有了「主觀選擇」,表示我對自己或這件事有一個具體的期待,我想要變成一個怎麼樣的人,我想要擁有什麼樣的工作方式,於是我做出「主觀的選擇」。
尤其在工作方法與時間管理上,如果缺乏主觀選擇,反而會陷入忙東忙西,完成所有客觀上要做的事情,達成外在客觀的條件,但卻沒有感受到成就感、沒辦法體驗到幸福滿足。

例如前陣子有讀者詢問我:他很想晚上有空檔時看書、寫文章、運動,也想像我一樣可以玩想玩的遊戲,但時間就是不夠。

客觀條件上,看書、寫文章、運動、玩遊戲都是我需要的行動,全部都滿足似乎是客觀上最完美的狀態,但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就算是時間充足到可以讓我全部完成看書、寫文章、運動與玩遊戲,我也不一定會感到滿意。因為我可能只是在填滿時間而已!

問題的本質不在於時間多寡,也不在於我需要什麼,而在於我有沒有「主觀選擇」我想變成什麼樣子的人。所謂的成就感與幸福,不只在於外在客觀條件的算計,更在於「我成為我自己選擇的那樣的人」,所以如果一開始沒有主觀選擇,最後也無法滿足。(進一步心得可以參考:新手爸媽3個月時間管理心得:你有足夠時間完成更多想做的事




我最近就在思考這個「如何選擇」的問題,我將選擇分成了五種情況,並畫成了下面這樣一張金字塔圖。

「沒做選擇,就被別人選擇」:大多數時候,我們感覺有做選擇,但其實沒有做選擇,而是被別人選擇。例如上臉書看新聞,被臉書的挑選機制決定我要看什麼,看似有選擇,卻大多時候被選擇。例如別人叫我做事情我就去做,跟著郵件做決定,看似有做選擇,其實是被別人主導選擇。(進一步心得請閱讀:停止殺時間:用「優質時間」取代「虛無時間」


「不期不待,隨便選擇」:如果一開始沒有設定期待,最後當然怎麼樣都無法滿足「沒出現的」期待,而在選擇上就會什麼都想選,或是隨便亂選。

「考慮外在功能來選擇」:當然外在的事物都有其功能,但如果只考慮功能,也是無法找到完美選擇,因為任何功能都有優缺點,而且功能不一定都適合自己。

「考慮自己需求來選擇」:能夠依據需求來選擇已經很好,但可能還不夠,你有沒有發現常常需求很多,於是煩惱更多,感覺每個都需要,最後怎麼選擇都還是無法滿意?

因為考量需求雖然很好,但只是考量了「要解決的問題」,卻沒有考量「我想變成什麼樣的想像」。

當然,我們免不了在上面幾種選擇中徘徊,因為我們是人,有時候就是懶得選擇,或是做一些簡單的選擇。

但是,卻不要忘記還有最後一個選擇的層次:「主觀選擇」,這個選擇從前面的客觀功能、需求出發,但不只問自己需要什麼,更問自己想要變成什麼樣。




我最近也剛好經歷了另外一個從「需要的選擇」到「主觀的選擇」的過程。

就是我改用 iPhone 後,開始重裝我使用的 App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把 Facebook、 Feedly 等新聞類、社群類的 App 裝到手機上。

從「需要」的角度來看,我當然需要 Facebook 和 Feedly ,因為我平常就是從這兩個來源獲得新資訊。以需要來選擇,我可以安裝的 App 還有非常多。

但是從「主觀選擇」的角度來看,我希望自己減少看新資訊的時間,增加自己創作的時間,我想要「變成一個在零碎時間更能深化思考、創造知識的人」。所以我決定,只在用電腦時,在固定時間查看 Facebook 與 Feedly 。而在使用手機時,就專心在有生產力的事情上,像是做筆記、寫草稿。

這是在說 Facebook 或 Feedly 不好嗎?當然不是,但也並非好的我都要用,甚至也不是我需要的我都要,而是我要做出自己真正的「主觀選擇」。

另一個我如何規劃「手機上的通知」的方法也是一樣的想法(iPhone 通知規劃心得:不是關閉就好,建立更高效率提醒流程),我當然都需要這些通知,但我可以主觀的選擇想要什麼時候看到什麼通知,想要變成一個如何不受次要訊息干擾的人。




我為什麼將這篇文章歸納在「整理術」,因為這就是我這系列文章一開始講到的整理術的精神之一:「整理就是幫事物決定行動」。

不只是從事物的外在功能、外在需求去決定,而是從我想採取什麼行動來決定,做出你的主觀選擇,不一定要跟別人一樣,而是要讓你變成自己真正想要成為的那樣的人


當我希望自己在行動與零碎時間時,也可以是一個很專注的人,可以是一個為了完成事情而開心的人,那麼我自然就知道自己要怎麼去做選擇了。

 (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整理術-7] 主觀選擇,打破「我需要」的人生與工作整理困局

留言

  1. 這篇文章寫得十分好。很多人都把「主觀」「意識形態」當作負面的詞,但真正構成一個人的特質,正式這些「主觀」、「意識形態」。這個部落格正是因為esor對數位工具的主觀使用經歷和對工作的意識形態,才這麼吸引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您的鼓勵,主觀沒錯,只要我們能理解有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主觀,而且他們也都可能有道理。

      刪除
  2. 感謝這篇文章讓我重新用主觀的角度來思考真正要的是什麼,Feedly那段寫到心坎裡,有時候只是一種已瀏覽的滿足感但沒太多時間沉澱與反思。
    每次閱讀esor的整理術都很有收穫,感謝你一直持續創作這些優質的文章。

    回覆刪除
  3. 主客觀本來就是一種見仁見智的看法,在你看來是主觀、在別人眼裡可能就是客觀,更何況對於對的事主觀也不是一件壞事,網路文章應該都存在某些主觀,但對於主客觀判別的那把尺都存在每位讀者的心中。我也是電腦玩物的長期讀者,感謝ESOR!

    回覆刪除
  4. 謝謝Esor,你的文章真的很棒,特別喜歡你討論內心想法的部分。

    (我是個大一新生,一直以來想嘗試的事很多,總覺得時間不夠,所以看了好多您關於時間管理、整理術、Hifehack系列的文章。最近漸漸有了不該追隨那些看起來很好、很有意義的"別人"的成就的想法,應該要建構出自己的樣子,剛好看到這篇,發覺我開始猶豫的部分,同時也是我現在做的很多事,正是"考慮自己的需求來選擇",而非"主觀選擇",只有理性的判斷,卻忘了問內心的聲音)

    回覆刪除
    回覆
    1. 能夠問自己的需求已經很好,我也曾經覺得到這個階段就夠了。但後來漸漸有了這篇文章的感悟。

      刪除
  5. 很多人把主觀當作一個負面的詞彙,客觀當作一個正面的詞彙。總是認為我們不應該侷限在自己的框框內,而必須在一個可以俯視眾人的高度,這樣子說話才稱得上客觀。不過事實上我們是沒有辦法跳脫主觀的框框描述所有的事情,因為我們總是帶著我們的想法、判斷、情感去描述所有的事情,就算是認為公正客觀的數據,也會因為我們選擇解釋數據的方式,而有了主觀的解釋。

    因此每個人在做事、表達主張的時候,其實都是向身邊的人推薦自己的一種方式,透過身體力行告訴他人這樣的做法是可行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身為一個接收者,面對他人源源不斷向你介紹可行的方式,我們必須養成足夠的判斷力去選擇自己該接受哪些訊息,哪些適合自己、哪些又該打上問號值得存疑,而不是全盤接受,不應該將自己的選擇推到他人,使得自己好像沒有自由、沒有選擇,這樣是不負責的。

    知道自己要什麼、需要選擇什麼,這個真的很重要!

    回覆刪除
  6. 自從看過勝間和代的[時間管理術],發覺與您的大方向概論而言不約而同,很認同您這這篇的觀點!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少記筆記,減少整理,高效輸出:6 原則打造任務驅動型第二大腦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