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無邊際的資訊、 工具與大腦想法 ,練習為自己設定邊界



最近讀到一個概念:「無邊際」,覺得很有警世意味。什麼是無邊際呢?像是好像永遠有讀不完訊息的 Facebook ,永遠有看不完影片的各式各樣影音工具。或者說,整個世界本身(不只是網路,真實世界也是如此),我們要研究的任何主題都有無邊際的資訊量可以查看。

無邊際,是一個現實狀態,這本身也是好事,代表我們永遠可以不斷有所進步,永遠可以更新。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小心注意,警覺到世界本身是無邊際的,甚至警覺到很多工具刻意設計成沒有邊際,想要跟著走,最後就會發現永遠走不到終點,而且還離目標愈來愈遠。




最近上「時間管理課程」時, 同一節課,接連出現了幾個問題,都也很接近這個「無邊際」的問題:

  • 「Esor ,雖然我知道應該要採取行動,再來修正。但是常常要研究有哪些行動可以做的時候,就在網路上看不完、找不完的資訊海中迷思了,別人分享的方法實在太多了,難道我要每一個都試試看嗎?而且常常光是研究資訊,就沒有時間實際嘗試了。」
  • 「 Esor ,我常常在很多時間管理、專案管理、筆記工具中猶豫選擇,要花很多時間學會使用一個軟體,又怕自己不知道有沒有選到最好用的軟體,總覺得這反而讓自己時間變得更少,也覺得很焦慮。」
  • 「 Esor ,雖然實際練習了你的目標拆解系統,可是我還有很多想法,難道都先放在收集箱不理他,不用花時間慢慢每一個都拆解嗎?不會漏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嗎?」

或許這個世界其實是有邊際的,只是一個人通常永遠無法觸及那個邊際。

所以各式各樣的工具選擇,沒有一個邊際。無窮無盡的建議與方法,沒有一個邊際。大腦中想做的事情一大堆,對個人來說看起來也好像沒有邊際。

課程當下,我分別回答了這幾位朋友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也是這個時代很重要的問題,所以把自己課堂上的回答,以及這幾年我如何警覺並解決「無邊際」問題的經驗,整理成文章分享給大家。




面對無邊際的問題,我們要練習為自己設定邊界。

在浩瀚的網路(或真實世界)資訊上,就是先根據自己的問題,設定好需求,來界定出面對資訊的那條邊界。

例如我自己在寫文章的時候:
  • 我總會優先列出自己腦中目前擁有的大綱。
  • 然後才根據大綱裡的不足之處去找資料。
  • 這時候就有一條「邊界」。
  • 就算要找資料來突破思考的邊界,也還是要先有一條邊界,要不然就變成漫無目的地找資料。

例如我自己在研究一些新東西時,像是研究烘焙:
  • 一開始全無經驗,我的「邊界」就是先找到可以產生行動的資料即可。
  • 我會找一篇看起來很多點閱、好評的食譜試試看(是不是最好的食譜,我不知道,但也不需在意)。
  • 實際行動一次後,我開始了解基本的烘焙過程,也發現一些問題。
  • 這時候我再針對問題點(例如溫度控制、例如蛋白霜打發方法)去「擴展邊界」。
  • 分別去找資料研究,但也把邊界設定在解決我的問題上。

像是 Facebook、 YouTube 之類的服務或工具,我也會為自己設定「有邊界的使用方式」:
  • 例如 YouTube 的「邊界」,就是要解決問題時,才上去找相關解決問題的影片,並且常常只看解決問題的部分。 
  • Facebook 這幾年來我除了大幅減少使用頻率外,我還用時間來限制出「邊界」,每天只在晚上一小段20分鐘左右的時間,快速瀏覽今天的朋友、追蹤者的資訊。

資訊是永遠看不完的,追逐他的邊際容易迷失。如果說,我們找到的資訊已經能夠解決問題、推進行動,價值已經創造了。就算漏掉邊界之外的資訊,又怎麼樣呢?




在無數的工具選擇上,我同樣根據自己的目標規劃、工作流程,來界定出一條邊界。

例如我分享過許多 Evernote 的時間管理方法,也分享過 Notion 的專案管理方法,也常常研究 Trello 的專案管理邏輯,很多人問我到底哪個工具好用,其實對我來說很難有這樣的區別,如果仔細看這些工具搭配方法的文章,就會發現其實我介紹他們的系統都是一致的,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因為我都只是把自己的目標規劃、工作流程,套用到這些工具上:

「讓工具變成滿足我的需求,而不是找到剛好滿足我所有需求的工具。」

因為如此, Evernote 也能實踐卡片盒筆記法,而不一定要為此更換工具到 Obsidian。也就相對不會在很多很多的工具選擇中,覺得好像找不到 100% 滿意的選擇,然後不斷更換工具,或是導致工作流程分散在很多工具上。

雖然我在電腦玩物上喜歡測試一些有意思的生產力工具,但對我來說這些測試都是很快速就能完成,因為我的那條「個人工作流程的邊界」已經設定出來,所以本質上我不是在測試有沒有更厲害的新功能,而是用我的邏輯與方法論去挑戰這個工具,看看有沒有機會擴展我的邊界,然後回頭在自己原本慣用的工具或工作流程中修正。

或許還是有我們不知道的新工具、新功能,更新自己當然有意義,但真正要更新的是,工作流程可以持續改進,新問題可以持續解決,那麼就算是繼續使用我們目前最順手的工具,也是有價值的,這就是我的邊界。




在自己許許多多想做的事情上,或許也需要畫出一條邊界,這條邊界就是幫助我聚焦的目標整理系統。

我自己的時間管理系統中,有一個「目標拆解系統」跟一個「雜事收集箱」的區分概念。一開始腦袋中雜七雜八的想法,也就是那些想做的事情,我都先丟入「雜事收集箱」,放著醞釀,放著等待拆解。

接著在時間的累積中,有些事情拆解出了具體而有價值的目標願景,拆解出了具體可行的階段任務,這時候,我才把這些事情放入「目標拆解系統」。

而這就是我的時間管理「邊界」:
  • 平常生活、工作上,只會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在「目標拆解系統」中要做的事情上。
  • 並且放心的把其他的東西丟入「雜事收集箱」。
  • 有些事情要丟在我的邊界之外,這些事情之後有空再說。

或許真的有些可能變得不錯的事情,因此漏掉了。或許這樣我沒辦法完成所有的事情。但是別忘了,沒有被充分完成的事情,隨便完成的事情,永遠不會創造價值,也就不會是重要的事情。

我為自己畫出來的邊界就是,不是要去做所有的事,而是在時間之流中,先充分完成自己拆解出來的目標系統,只要這些事情被充分完成,他們就能創造價值,也就可以相對安心的放下那些想做而尚未完成的事情。




當然,我們需要進步,需要更新,擴展邊界也是很重要的,並且是持續性的行動。

但這篇文章談到「無邊際」,要提醒的是,如果沒有先把自己的邊界設定出來,那麼也很有可能迷思在無邊際的資訊、工具、想法中,最後不僅無法擴展邊界,甚至連邊界之內自己原本可以創造價值的東西也失去了。

如果你也常常在讀不完的資訊,找不到好用工具,好多想法無法實現中,感受到困境,希望這篇文章的提醒,對你有所幫助。

時間管理專家大衛艾倫曾說過:「資訊爆炸是一個假議題,我們之所以覺得資訊爆炸,並不是資訊太多的壓力,而是沒有思考與決策累積的壓力。」誠如斯言,練習為自己設定邊界,在這個什麼都太多太爆炸的時代,找到讓自己的專注之道。

有興趣的朋友還可延伸參考: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小心無邊際的資訊、 工具與大腦想法 ,練習為自己設定邊界

留言

  1. 請問你說讀到這個概念是在哪裡讀到的呢 ? 確實我也覺得不管什麼東西都要設立邊界,好比一杯水在桌上是杯子給了水邊界,沒有了杯子水只會散得到處、一團混亂。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的印象是一篇談論 Facebook 等 App 的文章,提到他們把自己設計成「endless」的操作模式,但接著那篇文章就在講一些其他問題了。

      所以我也沒有把那篇文章收集下來,就只是單純筆記下這個概念而已。

      刪除
  2. 其實 就像 面臨到一個任務 需要在有限時間內提出方案,你可能會跟上面抱怨需要再多一點時間,要蒐集的資料太多,時間不夠,時間不夠。
    然而,時間不夠其實是偽議題,時間不會有夠的時候,你也不會有所謂真正準備好的時候。作任何事之前,帶著目標意識去執行,知道現在需要滿足特定時間裡完成什麼事情,或者預先條件是什麼,在條件底下去發揮,而不是無止盡地被「眼前手段」迷惑。

    這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重要,還是做到一百分完成任務重要

    所謂的創意,不是資源不設限地去發揮;恰恰相反,創意都是在有限的條件中發揮出來,正因為有限才能更專注。

    題外話:
    無限的人生代表著漫長時間,因為無限,所以不需要專注,不需要效率,因為不急啊,就慢~慢~來。人類壽命因為有限而偉大。

    回覆刪除
  3. 無限的時間觀是絕對的認知,容易造成拖延,變成一個拖延者,需要時間管理的技巧來改善!

    回覆刪除
  4. 忘掉 自己現在做不到的事
    活用 自己現在能做的事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少記筆記,減少整理,高效輸出:6 原則打造任務驅動型第二大腦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