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累積的效應,2024 開始撰寫我們的第一則 10 年筆記



你的筆記系統中,有多少筆記已經累積、修改超過 10 年的時間?並且有些最近還會拿出來使用?我的系統中,有很多這樣的筆記。

我們太過看重新工具、新功能帶來的效益,總以為要找到最厲害的工具、最厲害的方法,才能開始提升自己的生產力,但卻輕忽了微小改變、長期累積可以創造的成果。這篇文章中,我想要分享:

  • 累積的微小改變,比追求新工具的短期效益更為重要。
  • 不要過於重視設計和結構,而忽略了內容、行動和修正
  • 通過長期累積可以產生出驚人的系統和引發行動。
  • 提供一個建議實踐流程,幫助我們開始撰寫要累積 10 年的筆記

2024/3/8 新增這篇文章的影片解說版本












2024/2/5 更新,拍攝了一段影片,介紹 PAA 方法,歡迎參考:





我們往往比較容易看到新工具、新功能帶來的改變,但卻忽略了微小累積產生的力量。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新工具、新功能或者新方法帶來的可能只是一種新鮮感。這種新鮮感會讓我們誤以為好像產生出了很大的正向效益,但是往往新的難題會接踵而來。或者當新鮮感消退的時候,就發現那些效益似乎消失了。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當我們使用一個新工具的時候,因為裡面還沒有那些累贅的資料,因為新功能帶來的一瞬間看似厲害的速度。讓我們誤以為長期的生產力問題似乎解決了,但是相信你我也常常有這樣的經驗,那就是新工具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還是有許多卡卡的地方。而且當那些累贅的資料慢慢放進去的時候,發現新工具似乎不是那麼好用了。

這時當初使用新工具的新鮮感,會讓我們誤以為是要找到另外一款更厲害的新工具、新功能來提升我們的生產力。但事實上,真正會對生產力產生改變的,是長期微小的累積。(延伸閱讀:擺脫生產力成癮,別再為效率而筋疲力盡,我的5個真實案例分享

如果從「筆記」這樣一個生產力方法來看,「累積」,絕對比功能更重要。

所以,我想提出一個呼籲,讓我們一起開始撰寫屬於自己的「10 年筆記」,重視累積的效應,而這只需要一個簡單的開始。





累積,比整理更重要,累積就會產出讓人驚豔的系統。

每一次上課時,總會有學員對我展示出來的真實筆記感到「驚訝」,甚至有時候有點「驚嚇」,他們會發出一個疑惑是:「這些筆記也太鉅細靡遺,但這要花多少時間整理啊?」而我的答案往往讓大家更驚訝,我說:「我不花時間整理筆記,我只是寫筆記而已!」(延伸閱讀:如何在繁忙中打造高執行力、長持久性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我們看到一個看似完美的系統,以為要花很多心力去架構與整理,卻忽略了一個關鍵:

說不定,那只是累積了幾年之後的結果。但關鍵也正在於,我們是否持續地累積?

這時候我喜歡拿出一則筆記範例來說明,那是我寫下的孩子成長專案筆記,每次一打開,學員都會對裡面的內容感到驚嘆,橫跨快七年的日誌連結、各種小孩長大經歷的重要階段,從醫療紀錄到遊戲玩具,更有許多我對溝通、陪伴、引導學習的反思與任務。




然後我總說,別怕,這其實沒什麼,如果你持續累積 7 年,你會有跟我一樣的結果!

接著我總會開啟筆記的歷史紀錄功能(Evernote 中的歷史紀錄),給大家看「 7 年前」我開始這則筆記的第一時間,這則筆記長成什麼樣子?




是的,就這樣而已,一個標題,一則新筆記,代表我開始一個全新的人生專案。

那是我小孩出生後幾天,忙完生產照護事宜後,我在婦產科醫院中新增的,我也沒做什麼複雜設計,更不會一開始就拚命地寫什麼大目標,我只是告訴自己:「開始累積吧!

最後在課堂中,我會利用歷史紀錄的時間軸,快速切換不同日期,就看到筆記逐步的「長大」,慢慢出現更多的內容,慢慢從內容中深化出一些目標,慢慢從實踐中修正出一些內容,然後跟我的孩子一起長大了七年,就變成這則現在讓人驚艷,對我來說則是非常實用的成長目標筆記。

你可以發現,我「甚至」不是每天都寫這則成長筆記!有時一個月可能也就更新這則筆記一兩次而已。但也就「只需要」像這樣持續地累積,不僅不用刻意花時間整理、設計,也不需要多頻繁撰寫,但每一次撰寫都添加新的經驗、修正新的想法、調整新的目標,這樣,我們的「積累型筆記」就會變成一則能夠控管龐大目標的筆記。(延伸閱讀:解決規劃任務還是停滯不前的防彈筆記新策略:記錄驅動目標法則

我們把事情想得太困難,一開始就在整理、設計、架構上花工夫,卻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種時間浪費。但如果我們反過來做:

先去執行、先去體驗、先去發現,然後就累積我們的紀錄就好。

這樣,你的積累型筆記,也會成為你最重要的筆記。




累積,比設計更重要,累積就會引發需要時刻的行動。

這樣寫下來的積累型筆記,也常常在我真實的工作、生活中,發揮讓我感動的力量,就像你埋下的種子,不知不覺他長成一顆可以保護自己的大樹。




今年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在年中的時候,我的 Evernote 彈出一則筆記通知,這則通知來自「10年前」。(是的,雖然很多朋友從 Evernote 轉移到其他工具,但我依然在上面「持續累績」。

在結婚前老婆跟我去東京旅行,老婆那時候說:「如果結婚10週年,可以回來重溫這次旅行的回憶。」聽到這段話, 10 年前的我就在那個當下建立了一則筆記,我只寫下來簡單兩句話,設定了 10 年後的提醒(利用了那時候 Evernote就有的簡單筆記提醒功能)。




10年後,生活與工作已經有很大的改變,我們的家庭也多了小孩這個成員,世界甚至經歷過了一次疫情,而這則筆記早就埋藏在我一萬多則筆記中的深處。

但在年中,這則筆記彈出通知時,回憶瞬間湧起,我開始把這則當時還很簡單的記錄筆記,改寫成一則結婚紀念與親子同遊筆記。

10 年來雖然又旅行了很多地方,但都沒有再去過東京,可是也有累積很多跟東京相關的景點餐廳筆記,像是看到新聞介紹一個親子新地點,我就存下來,所以我也只是大概花「 10 分鐘」的時間,搜尋一下這「 10 年」來東京相關的筆記,然後連結到這則 10 年前等待到現在的旅行計畫筆記即可。




一則等待了 10 年的筆記,他的開始只是一個 10 年前埋下的種子,但伴隨著 10 年來陸續新增的相關筆記,等到需要他們的那一刻,只要一個簡單的「搜尋」呼喚,那麼許多跟東京相關的筆記,就會在這一刻因為這個種子而「連結」在一起,組成我們可以快速開始新專案目標的力量。




比起再多複雜的設計,其實筆記想要達到的效果是什麼呢?

無非是「記住,然後在需要時使用」,如此而已。

有時候真的不用想得太複雜,先隨手記下來是最重要的。但也可以多花一分鐘,想一想自己最想要如何使用這則筆記,然後設定一個最簡單的提醒即可。

有時候這些記下來的種子(筆記),確實會埋藏許久的時間,甚至在一大段時間中也沒有任何累積,但只要曾經設想過如何行動,那麼有一天需要時,他們就有很大的機會重新出現。

而這些種子再次出現時,其他累積的筆記會成為養分,當他們互相連結,一個或許 10 年前想不到的計畫,就會很快速的成形,而且這樣的完成,根基在屬於自己的記憶、喜好、想法中。




2024 年,一起開始寫積累型筆記,具體的執行步驟

讓我們盡量把筆記寫得簡單,但是透過積累,讓一個有價值的目標逐步成形,讓一個行動在未來發揮效用。下面是我為積累型筆記設定的幾個主張,而這也貫徹在我自己的筆記撰寫方法中:

  • 為即將開始的某個任務建立一則空白筆記,就算只有任務標題也很好。
  • 當想到一個跟某任務有關的想法時,寫下一句話,放入該任務筆記中。
  • 當想到、看到、聽到另外跟某任務有關的內容,寫下第二句話,放入該任務筆記中。
  • 當任務開始執行,就會出現一些碎片:文件、想法、行動、其他資料,也都放入或連結到任務筆記中。
  • 要執行任務時,打開任務筆記確認資料、行動、想法,並且一邊執行一邊把新的細節寫入任務筆記中。
  • 當任務一直執行下去,該任務筆記就持續累積。
  • 當任務暫時中斷,該任務筆記留在第二大腦備用,如果真的需要,再設定提醒。
  • 當出現類似任務,當想起某一個任務,只要搜尋相關任務筆記,把上一次的經驗做為參考,繼續延伸累積。
  • 只要關乎於某一個重要任務,就持續在同一個任務筆記中累積,持續在同一個任務筆記中修改,持續往同一個任務筆記中連結。(延伸閱讀:每天新增30則筆記?還是更新30則筆記?兩步驟建立穩定筆記系統




積累型的筆記,結合防彈筆記法「以任務為主導」的步驟,讓筆記成為真正解決我們工作與生活問題,完成人生中各種不同領域專案的系統。

這時候,我們累積的不只是「他人知識的重點整理」,而會包含自己的經驗、行動、記憶、故事,和未來的想法與計畫。

一則以持續累積、更新 10 年為目標的筆記,會是最有力量的筆記,他是我們過去如何做好一件事情的經驗紀錄,也是我們犯過錯誤的覆盤提醒,更是我們當下繼續做好任務的指導手冊,也會是未來如何設計新目標最有保障的成長基礎。

所以, 2024 年開始,鼓勵你我,一起來以撰寫 10 年筆記為原則,無論我們用什麼工具、功能,更重要的是願意持續累積、長期修改,讓我們的筆記在這樣的過程中,過去、現在、未來都發揮意想不到的妙用。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筆記,累積的效應,2024 開始撰寫我們的第一則 10 年筆記

留言

  1. 非常喜歡這篇分享,在收看多年的歲末看到這篇,覺得有種集大成的力量。

    回覆刪除
  2. 我是從2020年開始追隨老師寫EVERNOTE,
    也累積了很多筆記
    依循一則任務,一則筆記
    在工作和生活上發揮了極大的幫助

    回覆刪除
  3. 我是從2020年開始追隨老師寫EVERNOTE,
    也累積了很多筆記
    依循一則任務,一則筆記
    在工作和生活上發揮了極大的幫助
    除了工作和生活之外,也想推進自己的夢想
    這幾年感覺一直無法推進和施展,
    突然在最近開花結果~~
    我想真的是累積的力量~~~

    回覆刪除
  4. 站長您好,最近在實踐防彈筆記法時,發現就算我不寫筆記,我要做的行動仍然是一樣的,比如說我要學英文,但是我一開始就知道我要每天花半小時讀英文,以及利用空閒時間聽英文,但在我設定目標、定義問題、拆解階段性成果之後,我得出的結論並沒有變化,於是這開始讓我感到疑惑,我做的筆記的意義在哪裡呢?當然我知道一定有其意義,但我想不出來,希望站長能予以解惑,非常感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可以從幾個層次回答:
      1. 現階段是每天半小時讀英文,但不代表永遠都是這樣學英文,所以記錄這個階段的作法,有助於下個階段的調整。
      2. 持續讀英文,如果留下一些日誌與紀錄,看到自己的持續,或是每天微小的改變與成長,那也會讓自己更有動力。
      3. 讀英文這個行動看起來有點廣泛,要怎麼讀?怎麼讀對我有效?有沒有更有效的讀法?是聽、是看、還是說、還是綜合?每個的比例?各自有什麼可變化的學習方法?

      這些都是有一則防彈筆記後,我們可以去追蹤、調整的,也是幫助自己加速學習、有效成長的關鍵。

      刪除
    2. 原來如此,果然還是要請教站長而不是自己胡思亂想,一下就茅塞頓開了,祝 Esor 新年快樂~~

      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Facebook Groups新版社團功能,和一小群朋友建立臉書秘密空間

Acer Chromebook 台灣開箱 Google Chrome OS 心得

Fences 1.0 正式版推出!管理桌面圖示從此井然有序,美化優化桌面的收納盒

LINE App PC電腦版下載設定教學,手機電腦彈性即時通

如何在 Rainlendar 2.6 桌面行事曆添加RSS、天氣預報、倒數計時面板?

Comodo Internet Security 4.0 免費防毒防駭防火牆新版心得

Rainlendar 2.2 桌面行事曆基本安裝設定完全攻略

Comodo Firewall + AntiVirus:全中文免費防火牆+防毒軟體上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