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累積的效應,2024 開始撰寫我們的第一則 10 年筆記



你的筆記系統中,有多少筆記已經累積、修改超過 10 年的時間?並且有些最近還會拿出來使用?我的系統中,有很多這樣的筆記。

我們太過看重新工具、新功能帶來的效益,總以為要找到最厲害的工具、最厲害的方法,才能開始提升自己的生產力,但卻輕忽了微小改變、長期累積可以創造的成果。這篇文章中,我想要分享:

  • 累積的微小改變,比追求新工具的短期效益更為重要。
  • 不要過於重視設計和結構,而忽略了內容、行動和修正
  • 通過長期累積可以產生出驚人的系統和引發行動。
  • 提供一個建議實踐流程,幫助我們開始撰寫要累積 10 年的筆記

2024/3/8 新增這篇文章的影片解說版本












2024/2/5 更新,拍攝了一段影片,介紹 PAA 方法,歡迎參考:





我們往往比較容易看到新工具、新功能帶來的改變,但卻忽略了微小累積產生的力量。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新工具、新功能或者新方法帶來的可能只是一種新鮮感。這種新鮮感會讓我們誤以為好像產生出了很大的正向效益,但是往往新的難題會接踵而來。或者當新鮮感消退的時候,就發現那些效益似乎消失了。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當我們使用一個新工具的時候,因為裡面還沒有那些累贅的資料,因為新功能帶來的一瞬間看似厲害的速度。讓我們誤以為長期的生產力問題似乎解決了,但是相信你我也常常有這樣的經驗,那就是新工具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還是有許多卡卡的地方。而且當那些累贅的資料慢慢放進去的時候,發現新工具似乎不是那麼好用了。

這時當初使用新工具的新鮮感,會讓我們誤以為是要找到另外一款更厲害的新工具、新功能來提升我們的生產力。但事實上,真正會對生產力產生改變的,是長期微小的累積。(延伸閱讀:擺脫生產力成癮,別再為效率而筋疲力盡,我的5個真實案例分享

如果從「筆記」這樣一個生產力方法來看,「累積」,絕對比功能更重要。

所以,我想提出一個呼籲,讓我們一起開始撰寫屬於自己的「10 年筆記」,重視累積的效應,而這只需要一個簡單的開始。





累積,比整理更重要,累積就會產出讓人驚豔的系統。

每一次上課時,總會有學員對我展示出來的真實筆記感到「驚訝」,甚至有時候有點「驚嚇」,他們會發出一個疑惑是:「這些筆記也太鉅細靡遺,但這要花多少時間整理啊?」而我的答案往往讓大家更驚訝,我說:「我不花時間整理筆記,我只是寫筆記而已!」(延伸閱讀:如何在繁忙中打造高執行力、長持久性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我們看到一個看似完美的系統,以為要花很多心力去架構與整理,卻忽略了一個關鍵:

說不定,那只是累積了幾年之後的結果。但關鍵也正在於,我們是否持續地累積?

這時候我喜歡拿出一則筆記範例來說明,那是我寫下的孩子成長專案筆記,每次一打開,學員都會對裡面的內容感到驚嘆,橫跨快七年的日誌連結、各種小孩長大經歷的重要階段,從醫療紀錄到遊戲玩具,更有許多我對溝通、陪伴、引導學習的反思與任務。




然後我總說,別怕,這其實沒什麼,如果你持續累積 7 年,你會有跟我一樣的結果!

接著我總會開啟筆記的歷史紀錄功能(Evernote 中的歷史紀錄),給大家看「 7 年前」我開始這則筆記的第一時間,這則筆記長成什麼樣子?




是的,就這樣而已,一個標題,一則新筆記,代表我開始一個全新的人生專案。

那是我小孩出生後幾天,忙完生產照護事宜後,我在婦產科醫院中新增的,我也沒做什麼複雜設計,更不會一開始就拚命地寫什麼大目標,我只是告訴自己:「開始累積吧!

最後在課堂中,我會利用歷史紀錄的時間軸,快速切換不同日期,就看到筆記逐步的「長大」,慢慢出現更多的內容,慢慢從內容中深化出一些目標,慢慢從實踐中修正出一些內容,然後跟我的孩子一起長大了七年,就變成這則現在讓人驚艷,對我來說則是非常實用的成長目標筆記。

你可以發現,我「甚至」不是每天都寫這則成長筆記!有時一個月可能也就更新這則筆記一兩次而已。但也就「只需要」像這樣持續地累積,不僅不用刻意花時間整理、設計,也不需要多頻繁撰寫,但每一次撰寫都添加新的經驗、修正新的想法、調整新的目標,這樣,我們的「積累型筆記」就會變成一則能夠控管龐大目標的筆記。(延伸閱讀:解決規劃任務還是停滯不前的防彈筆記新策略:記錄驅動目標法則

我們把事情想得太困難,一開始就在整理、設計、架構上花工夫,卻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種時間浪費。但如果我們反過來做:

先去執行、先去體驗、先去發現,然後就累積我們的紀錄就好。

這樣,你的積累型筆記,也會成為你最重要的筆記。




累積,比設計更重要,累積就會引發需要時刻的行動。

這樣寫下來的積累型筆記,也常常在我真實的工作、生活中,發揮讓我感動的力量,就像你埋下的種子,不知不覺他長成一顆可以保護自己的大樹。




今年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在年中的時候,我的 Evernote 彈出一則筆記通知,這則通知來自「10年前」。(是的,雖然很多朋友從 Evernote 轉移到其他工具,但我依然在上面「持續累績」。

在結婚前老婆跟我去東京旅行,老婆那時候說:「如果結婚10週年,可以回來重溫這次旅行的回憶。」聽到這段話, 10 年前的我就在那個當下建立了一則筆記,我只寫下來簡單兩句話,設定了 10 年後的提醒(利用了那時候 Evernote就有的簡單筆記提醒功能)。




10年後,生活與工作已經有很大的改變,我們的家庭也多了小孩這個成員,世界甚至經歷過了一次疫情,而這則筆記早就埋藏在我一萬多則筆記中的深處。

但在年中,這則筆記彈出通知時,回憶瞬間湧起,我開始把這則當時還很簡單的記錄筆記,改寫成一則結婚紀念與親子同遊筆記。

10 年來雖然又旅行了很多地方,但都沒有再去過東京,可是也有累積很多跟東京相關的景點餐廳筆記,像是看到新聞介紹一個親子新地點,我就存下來,所以我也只是大概花「 10 分鐘」的時間,搜尋一下這「 10 年」來東京相關的筆記,然後連結到這則 10 年前等待到現在的旅行計畫筆記即可。




一則等待了 10 年的筆記,他的開始只是一個 10 年前埋下的種子,但伴隨著 10 年來陸續新增的相關筆記,等到需要他們的那一刻,只要一個簡單的「搜尋」呼喚,那麼許多跟東京相關的筆記,就會在這一刻因為這個種子而「連結」在一起,組成我們可以快速開始新專案目標的力量。




比起再多複雜的設計,其實筆記想要達到的效果是什麼呢?

無非是「記住,然後在需要時使用」,如此而已。

有時候真的不用想得太複雜,先隨手記下來是最重要的。但也可以多花一分鐘,想一想自己最想要如何使用這則筆記,然後設定一個最簡單的提醒即可。

有時候這些記下來的種子(筆記),確實會埋藏許久的時間,甚至在一大段時間中也沒有任何累積,但只要曾經設想過如何行動,那麼有一天需要時,他們就有很大的機會重新出現。

而這些種子再次出現時,其他累積的筆記會成為養分,當他們互相連結,一個或許 10 年前想不到的計畫,就會很快速的成形,而且這樣的完成,根基在屬於自己的記憶、喜好、想法中。




2024 年,一起開始寫積累型筆記,具體的執行步驟

讓我們盡量把筆記寫得簡單,但是透過積累,讓一個有價值的目標逐步成形,讓一個行動在未來發揮效用。下面是我為積累型筆記設定的幾個主張,而這也貫徹在我自己的筆記撰寫方法中:

  • 為即將開始的某個任務建立一則空白筆記,就算只有任務標題也很好。
  • 當想到一個跟某任務有關的想法時,寫下一句話,放入該任務筆記中。
  • 當想到、看到、聽到另外跟某任務有關的內容,寫下第二句話,放入該任務筆記中。
  • 當任務開始執行,就會出現一些碎片:文件、想法、行動、其他資料,也都放入或連結到任務筆記中。
  • 要執行任務時,打開任務筆記確認資料、行動、想法,並且一邊執行一邊把新的細節寫入任務筆記中。
  • 當任務一直執行下去,該任務筆記就持續累積。
  • 當任務暫時中斷,該任務筆記留在第二大腦備用,如果真的需要,再設定提醒。
  • 當出現類似任務,當想起某一個任務,只要搜尋相關任務筆記,把上一次的經驗做為參考,繼續延伸累積。
  • 只要關乎於某一個重要任務,就持續在同一個任務筆記中累積,持續在同一個任務筆記中修改,持續往同一個任務筆記中連結。(延伸閱讀:每天新增30則筆記?還是更新30則筆記?兩步驟建立穩定筆記系統




積累型的筆記,結合防彈筆記法「以任務為主導」的步驟,讓筆記成為真正解決我們工作與生活問題,完成人生中各種不同領域專案的系統。

這時候,我們累積的不只是「他人知識的重點整理」,而會包含自己的經驗、行動、記憶、故事,和未來的想法與計畫。

一則以持續累積、更新 10 年為目標的筆記,會是最有力量的筆記,他是我們過去如何做好一件事情的經驗紀錄,也是我們犯過錯誤的覆盤提醒,更是我們當下繼續做好任務的指導手冊,也會是未來如何設計新目標最有保障的成長基礎。

所以, 2024 年開始,鼓勵你我,一起來以撰寫 10 年筆記為原則,無論我們用什麼工具、功能,更重要的是願意持續累積、長期修改,讓我們的筆記在這樣的過程中,過去、現在、未來都發揮意想不到的妙用。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筆記,累積的效應,2024 開始撰寫我們的第一則 10 年筆記

留言

  1. 非常喜歡這篇分享,在收看多年的歲末看到這篇,覺得有種集大成的力量。

    回覆刪除
  2. 我是從2020年開始追隨老師寫EVERNOTE,
    也累積了很多筆記
    依循一則任務,一則筆記
    在工作和生活上發揮了極大的幫助

    回覆刪除
  3. 我是從2020年開始追隨老師寫EVERNOTE,
    也累積了很多筆記
    依循一則任務,一則筆記
    在工作和生活上發揮了極大的幫助
    除了工作和生活之外,也想推進自己的夢想
    這幾年感覺一直無法推進和施展,
    突然在最近開花結果~~
    我想真的是累積的力量~~~

    回覆刪除
  4. 站長您好,最近在實踐防彈筆記法時,發現就算我不寫筆記,我要做的行動仍然是一樣的,比如說我要學英文,但是我一開始就知道我要每天花半小時讀英文,以及利用空閒時間聽英文,但在我設定目標、定義問題、拆解階段性成果之後,我得出的結論並沒有變化,於是這開始讓我感到疑惑,我做的筆記的意義在哪裡呢?當然我知道一定有其意義,但我想不出來,希望站長能予以解惑,非常感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可以從幾個層次回答:
      1. 現階段是每天半小時讀英文,但不代表永遠都是這樣學英文,所以記錄這個階段的作法,有助於下個階段的調整。
      2. 持續讀英文,如果留下一些日誌與紀錄,看到自己的持續,或是每天微小的改變與成長,那也會讓自己更有動力。
      3. 讀英文這個行動看起來有點廣泛,要怎麼讀?怎麼讀對我有效?有沒有更有效的讀法?是聽、是看、還是說、還是綜合?每個的比例?各自有什麼可變化的學習方法?

      這些都是有一則防彈筆記後,我們可以去追蹤、調整的,也是幫助自己加速學習、有效成長的關鍵。

      刪除
    2. 原來如此,果然還是要請教站長而不是自己胡思亂想,一下就茅塞頓開了,祝 Esor 新年快樂~~

      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ChatGPT o1 會思考的 AI 新舊版實測比較表格:翻譯、摘要、企劃、文案與寫程式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Plurk官方:中國微軟的MSN聚酷疑似剽竊噗浪程式碼(更新:微軟承認抄襲噗浪)

為什麼大家愛用 Trello ?最佳整理教學讓事情井然有序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