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利用防彈筆記法完成《防彈筆記法》新書?流程實戰篇



過去這一個月持續進行了 10 場《防彈筆記法》的新書導讀會,跟將近 1000 位讀者線上互動與討論,收穫了很多回饋與問題,雖然限時限量的導讀會活動即將結束,不過因應活動參與者的要求,希望未來還能夠回放觀看。所以我決定將其中一場我自己最喜歡的活動剪輯成影片,放入《防彈筆記法》書籍的「延伸學習內容網頁」中。

這樣一來,不僅之前參加過導讀會的朋友可以回放,之後購買《防彈筆記法》書籍的朋友也可以打開「延伸學習內容網頁」線上觀看導讀會內容,不用覺得可惜了!(不過剪輯與整理影片需要一點時間,我處理完成後會跟大家公告,並更新到「延伸學習內容網頁」中。

而在這一系列的線上導讀會中,我也發現大家最想問的問題,大概不脫幾個類型:

  • 很多朋友寫筆記的起心動念是為了學習,為了完成研究論文報告,這時候「龐大知識的整理」如何在「以任務、專案為導向」的架構下應用呢?
  • 當要推進很多個專案、任務時,如何在筆記中快速的寫下任務筆記的重點,並且有效整理,而且讓事後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內容呢?
  • 面對工作上一定還是有很多雜亂的電話、郵件、臨時交辦,這時候筆記要如何寫,才能讓事情變得更清楚呢?
  • Esor 通常是多久修改、檢視一次任務筆記呢?

如果想跟著我手把手一起練習,利用數位工具打造出自己的防彈筆記系統,完整了解任務筆記的拆解與寫法,怎麼設定任務筆記,以及多個專案處理時的整理技巧和功能,可以報名接下來有 10 個小時以上的線上課程:「個人數位生產力





除此之外,上述這些問題的回答,我也想在這篇文章中用我自己如何利用「防彈筆記法」完成《防彈筆記法》這本書做為具體例子,看看方法如何操作,實際套用在某個工具上會變成的樣子。

本文內容可搭配由 Heptabase 所製作的網頁流程圖,互相對照參考。

如果先簡單的回答,上述問題的答案是:

  • 大多數時候資料整理通常不是我們的目的,即使為了學習,也是為了學會並創造某種產品或成果。而為了寫論文,也是為了完成某個研究計畫、發現某個實驗結果,或順利畢業。所以,背後真實的目的本來就是以任務、專案為導向。
  • 我們不是要抄下資料的重點,而是要轉化成我需要的執行、使用結構,一旦轉化成這樣的結構,就不需要太多事後的整理。所謂找到需要的內容,更好的說法是看到我需要執行的下一步行動與其所需資料,而非真的需要自己去找(因為需要自己去找,就表示我需要花更多時間整理)。
  • 再雜亂的電話、郵件、臨時交辦,也是為了完成某個專案、任務的目的,所以筆記只要照著專案、任務的結構寫,而非只是雜亂的記下這些雜事,事情自然就會清楚。
  • 當開始執行任務時,從專案、任務筆記中確認我記不住的下一步行動與細節。打開著專案、任務筆記執行,一邊執行一邊記下新的問題、新的行動。所以反而不會有之後多久要修改與檢視的問題,因為本來就是當下從任務筆記出發、當下在任務筆記執行,然後就留下之後可以繼續的最佳流程。但仔細想想,這才是最節省時間也最精確的覆盤流程。




一則專案、任務筆記的動態演變過程

核心任務筆記不需要一開始就寫好,而是透過「逐步累積」(但不是累積資料喔!),在一則任務筆記中調整自己對目標的設定、加入新的思考、調整更好的行動流程、設定流程中需要的參考資料。透過先聚焦出自己想要完成的方向,然後讓那些接下來零散出現的各種雜訊不再是分散的雜訊,而可以轉變成這個目標的實際執行細節,在「動態修正」中逐步的建立起真正可以執行的目標筆記。

今年我撰寫這本《防彈筆記法》新書,當然也有一則統整這本書籍專案的專案筆記,但你認為我是為了執行這個專案,於是新增一則筆記並直接規劃出專案的流程嗎?如果我不能在筆記中「第一時間」規劃好專案流程,就代表這則筆記有問題嗎?當然不是如此!

我讓大家看看自己真實系統中《防彈筆記法》新書專案筆記的原始版本,這個原始版本是從 2020 年開始建立的。那時候其實想法還很單純,就只是覺得之前寫過的書籍裡,似乎還沒有針對如何建構經驗系統的方法與工具來深入分析,也覺得如何才能有效的建構覆盤流程應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於是我開始建立一個下一本想寫的書籍的任務筆記。




接著來到了 2021 年,我開始有了一些方法與工具累積,並且打算開始實驗一些課程、文章,來看看到底應該如何寫出對讀者有幫助的內容。那時候還覺得應該會在 2021 年推出,也還沒有正式確定現在的書名。但是在問題解決中,已經隱約浮現出「防彈筆記」這樣的核心思維。




不過這樣的版本後來在 2021 年沒有正式成為專案,可是在 2022 年初,重新深入的分析像是卡片盒筆記法PARA 知識管理系統等方法論後,我有了更確定的想法。於是我把書名主要關鍵字正式設定為「防彈筆記法」,並且把目標從單純的覆盤,調整為以解決專案、任務等行動目的為導向的筆記系統。然後還設定了這次一定要建立一個互動的學習流程(例如後來的導讀會、社團問答等等)的目標。




於是 2022 年的上半年,這則醞釀累積了兩年時間的筆記才開始真正進行專案的規劃與排程。

不過這正是「防彈筆記法」希望建構的筆記流程,先從核心任務筆記開始的意思,並非是一開始就要拆解出完整的專案、任務規劃,剛好相反,是因為先有簡單的任務設定,之後如果有什麼延伸的想法、新的資料、不同的觸發,才能知道要更新累積回哪一則任務筆記

於是一則任務才會透過逐漸的修改與累積變得愈來愈好,最終真正成為有規劃的目標。





如何兼顧專案時程、任務流程、資料整理?

我認為真正的資料整理需求其實比我們想像得更少,尤其在這個網路數位化的時代,一方面外部就有很多已經整理好的資料服務,另一方面是通常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完成專案」,而非完成資料整理

如果以《防彈筆記法》這本書為例,我真正聚焦的不是這本書需要的參考資料怎麼整理,而是「書的大綱、每一個方法的論述如何寫出來」。此外就算是一個研究計畫、論文報告,也一定包含了許多在單純寫出內容之外的「行政任務」。所以,基本上就算是一個知識研究主題,也應該可以用專案任務的角度來整理筆記。

例如當前面那一則真正的專案筆記《防彈筆記法》的專案筆記慢慢發展成真正開始執行的任務後,就會發現除了前述的書名、目標、問題解決等思考企劃內容外,還要完成文稿寫作任務、封面任務、行銷任務、行政任務,並且過程中會有許多跟寫作無關的文件資料(例如書籍的申報文件、封面的文案文件)一樣需要處理。這些事情我都必須兼顧,最後這個目標才會完成,決不會只是需要專心寫文章就好。

又因為我本身在出版社的工作中已經幫無數的作者完成過大量書籍,所以我有一個完成書籍類專案的基本流程範本,我會把這個專案基本流程範本複製到前述的《防彈筆記法》專案筆記中,開始兼顧這個計畫需要的所有思考任務與雜事任務。




接著我把《防彈筆記法》這個專案本身特殊的階段性成果,例如正式文稿撰寫、封面企劃設計、流程圖牌卡製作、線上導讀會活動、讀者社團建立、各階段行銷任務等等,開始拆解到這則專案筆記中(還是在前述的同一則專案筆記裡),每個子任務切割出新的任務筆記,但是在專案筆記中連結並控管整體的進度流程




前面講的這些內容,本質上都還在一開始的同一則《防彈筆記法》專案筆記中,所以當我打開這則專案筆記,我將會立刻看到專案目前最新的目標規格設定,看到自己完成了哪些專案進度與產生的資料,也明確的看到下一步還沒打勾,或是有時間提醒的待辦事項。並且這個待辦事項後面已經有相關的任務、資料連結,讓我可以直接開始處理

我就是利用這樣一個簡單的專案流程筆記的邏輯,幫我聚焦在這個專案到底要怎麼完成、需要執行什麼的行動中,跳脫單純的資料收集與整理的侷限。




如何聚焦在寫作任務上,持續修改寫作大綱與草稿?

但是,即使認同我們會有需要處理的行政任務、專案流程,如果回到「文稿寫作」上,難道不就是需要資料整理嗎?還是說,知識創作也可以用任務邏輯來整理,並且會更有效?是的,「防彈筆記法」確實這樣認為。

例如同樣是《防彈筆記法》的寫作任務筆記,我在筆記最開始寫的內容,也是我花最多時間寫的內容,不是我看了哪些資料的整理,而是「我如何寫出來」的行動流程。

下面就是我的「防彈筆記法文稿寫作」任務筆記的開頭內容,我利用各種行動流程的設計,來幫助自己找到一些可以逐步產出草稿的工作流程(其中有些成功了被勾選,有些失敗或放棄被刪除,並且有很多經驗筆記)。這個意思是,即使是一個知識任務,我們其實也可以花更多時間在「如何產出」上,而非如何整理資料上




那麼,難道我要寫出東西不用整理資料嗎?還是需要,但我會先建立一個基本大綱架構,然後開始我的外部知識學習研究,但我要整理的不是外部資料,而是「外部資料如何改變我的大綱與草稿結構」。這裡的關鍵不同是什麼呢?

  • 如果只是整理外部資料,可能我們建立的是各種書籍、各個文章論文、各個片段想法與資料的資料庫。最後獲得的就是很多資料的資料庫。
  • 但如果是以寫作任務為整理邏輯,我是把那些外部資料改寫成我的大綱需要的樣子,或是依據外部資料改寫我的大綱草稿。最後獲得的是一個不斷調整進化的最終版書籍大綱!!!



這時候我要做的並不是收集並整理一個資料庫,而是「不斷改寫我的大綱草稿」

每一次遇到一份新資料、有一個新的學習經驗,我會思考他應該放在(連結到)這個寫作任務大綱的哪一個單元段落中,並且如何改寫成適合我的大綱的樣子。於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的寫作大綱也是不斷進化修改,就像一個任務不斷推進的過程,最終逐步成為現在這本書的正式大綱。

我們要整理的是自己目標的大綱草稿,每一次的資料收集,本質上是我的寫作任務的改寫與推進,而非整理別人的資料。





如何進行單篇草稿撰寫?而非只是資料整理

接著開始進行每一個單元單篇草稿的撰寫呢?

但是因為上一段那種以「寫作任務」為目的的資料改寫、大綱草稿修改方式,所以基本上當我真正要進入最後寫作階段時,並不需要重新到一個資料庫中去把需要的資料找出來,因為之前這樣持續修改累積的大綱草稿,到了這個階段應該已經變成我可以直接寫出成正式文章的樣子了

這時候我的每一個寫作單元,應該已經有基本的內容架構,已經累積了一些把資料改寫後的草稿,並且也連結了需要放入的資料,我只是「剩下把完整文章寫出來的工夫」而已。

這樣一來,其實我們的寫作任務也會更加輕鬆,因為我們不是想要從「收集很多別人的資料」直接跳到「寫出自己的文章」,這個跨度其實是過大的,也是為什麼收集很多資料不一定會有產出的原因。

而我的實際流程其實是:
  1. 「先建立自己初步的寫作架構」
  2. 「查看外部資料做為寫作架構的調整」
  3. 「把每一次的可用資料改寫成外為草稿可能需要的樣子」
  4. 「每一次的資料新增都應該是寫作架構與草稿的改寫」
於是,我們其實就是在「逐步完成寫作架構與草稿」,最後當架構與草稿有了六七成內容後,花最後心力寫成最後文章而已。




可是難道真正在寫作時,不會忽然需要什麼臨時的、更多的資料,之前可能沒有改寫到自己的大綱草稿筆記中嗎?可能會有,但也可能不會有,但即使會有,我也只需要在筆記系統中「搜尋一下知識主題關鍵字」,找到一些有共通主題的筆記,然後看看能否刺激一些額外靈感即可

我的意思是,這並非是一個需要事先花太多心力另外整理的需求,在數位筆記系統中搜尋就能解決問題。





如何處理雜事多、臨時變動多的新任務筆記?

當然,《防彈筆記法》對於那些臨時的、雜亂的任務管理又更能幫助你得心應手。

尤其當我們要聚焦在最重要的知識型、企劃型任務時(例如我的寫作任務、封面企劃任務),都希望能把自己最大的腦力、專注力放在這些思考任務上,可是,真實的工作流程一定還有很多其他雜事需要管理,所以只有建構起清楚的防彈筆記系統,才能不花腦力去管理這些雜事。

例如這次《防彈筆記法》有很多延伸的雜事任務,例如獨家限量的流程圖牌卡、一系列線上導讀會等等,這些事情在專案過程中常常會有很多臨時變動與零散資料,例如通路忽然想要改期、廠商忽然需要一份新表單、老闆希望導讀會簡報放入什麼內容、業務提醒牌卡製作要注意什麼包裝細節、行銷希望我要印刷時可以多加上一個什麼資料申請等等。

如果當你要專心寫作,卻又要面對這麼多雜七雜八的事情,而且還常常變來變去,你是否會心煩意亂呢?

在「防彈筆記法」的中,就希望幫助大家不再被這些事情搞亂,只要建立起一則「完成防彈筆記法獨家限量牌卡設計」的任務筆記,然後在這個任務筆記中根據「如何完成牌卡製作的流程」,把每一個階段要完成的行動、每一個行動需要的資料放入即可。




這時候,會不會常常有這個任務的臨時變動呢?當然會,例如那時候忽然需要在「牌卡版本的書籍上張貼特殊條碼貼紙」,有需要採取的行政步驟、貼紙相關檔案等等,但我只是打開這則「完成防彈筆記法獨家限量牌卡設計」的任務筆記,看看接下來還未完成的行動流程中,張貼貼紙這個行動應該安排在流程的哪裡,並且把需要的檔案資料插入同一個位置即可

這樣一來,我反而不用擔心現在該做哪一個步驟,也不用去想有沒有漏掉哪一個步驟,而是打開這個「完成防彈筆記法獨家限量牌卡設計」的任務筆記,看看下一步還沒打勾的行動是什麼,而其資料也就在行動後面,去做即可。




實際執行時的效果

我把上述分享的流程,整理成下面這張流程圖。完整版本請看由 Heptabase 所製作的網頁流程圖





透過這樣的「防彈筆記流程」,幫我完成了幾個重要的效果:

  • 透過逐步累積、修正的動態演變過程,讓任務聚焦成目標,讓專案開始成熟。
  • 聚焦在專案的階段性成果、下一步流程,要確認的是完成什麼行動,而非整理什麼資料。
  • 雜亂的資料與交辦,可以根據任務的執行架構整理,於是我們只需確認下一步即可。
  • 避免過度整理,但把資料改寫成任務需要的樣子,讓收集與整理資料不會跟任務執行斷裂。

所以當我要處理「防彈筆記法獨家牌卡任務」時,我會打開該則筆記,確認下一步行動是什麼,如果延伸出一些新資料與新行動,就改寫到同一則筆記中,下次確認這則筆記,便依然是我需要的最佳流程。

當我閱讀學習各種資料時,我會打開「防彈筆記法寫作任務」筆記,把資料改寫成我需要的大綱與草稿,而非單純收集資料,這樣每次我真正要開始寫作時,筆記中已經是可以開始寫作的樣子了!

  • 《防彈筆記法(博客來獨家限量筆記思考牌卡):簡單輸出式筆記架構,保護高產出、高效能心流》立即訂購獨家特別版!(已經完售)
    • 隨書附贈一套20張防彈筆記書卡
    • 透過書腰說明,搶先免費報名限時限量線上導讀會
    • 隨書附贈「筆記摘要」、「流程圖」數位檔案
  • 《防彈筆記法:簡單輸出式筆記架構,保護高產出、高效能心流》一般版本、電子書版本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或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

最近我也開設了新的 podcast 節目,歡迎追蹤: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歡迎訂閱追蹤。

也跟大家介紹我開設的一系列時間管理、筆記術、數位工具課程,歡迎報名:「課程介紹連結」。或參考我的最新書籍著作:《防彈筆記法》。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我如何利用防彈筆記法完成《防彈筆記法》新書?流程實戰篇

留言

  1. 我看到了,暗黑模式。把養生的優先級別移到你人生信念的最前面
    你會走得更遠
    當一個人開始有價值的時候,別讓健康風險掃了你人生的興致。切記~

    我不怕你變得多強大,我只怕你強大的時候,你卻無法在那種狀態享受太久。這才是我關注的重點。養生吧~esor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健康行為始於當下,藏於細節。
    至於我的故事,我照顧過得過絕症的親人十年,我太清楚什麼是重點了!我是過來人,往返醫院照顧家屬的過來人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Facebook Groups新版社團功能,和一小群朋友建立臉書秘密空間

Acer Chromebook 台灣開箱 Google Chrome OS 心得

Fences 1.0 正式版推出!管理桌面圖示從此井然有序,美化優化桌面的收納盒

LINE App PC電腦版下載設定教學,手機電腦彈性即時通

如何在 Rainlendar 2.6 桌面行事曆添加RSS、天氣預報、倒數計時面板?

Comodo Internet Security 4.0 免費防毒防駭防火牆新版心得

Rainlendar 2.2 桌面行事曆基本安裝設定完全攻略

Comodo Firewall + AntiVirus:全中文免費防火牆+防毒軟體上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