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從斷捨離開始整理,先建立以自己為主角的高效生活流程



最近在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中,和趙胤丞老師一起聊了「年底如何做斷捨離」這樣的議題,一開始我們從怎麼捨棄、如何丟掉不需要的東西、如何放下過去的焦慮開始談起,不過最後我們都有一個共通的結論:那就是最有效的斷捨離,不是一直糾結著要丟掉什麼東西、任務、心情,而是拿回自己的主導權,建立自己決定的使用、處理流程,這時候,自然就會放下那些干擾自己的雜物。

例如我自己多年來有一個購物的習慣,當看到想買的東西時我會先存入筆記,但我會先想辦法把購物筆記任務化,也就是「確定自己未來會如何使用」買到的東西,如果無法先建立這樣的流程,往往就代表這是一個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也就不應該買他。(延伸閱讀:我的 Evernote 欲望清單,用筆記節制衝動購物念頭




手機上的斷捨離

我自己多年來一直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更換手機的時候,我不使用那些很簡單方便的「把舊手機資料同步到新手機」的工具,有一個原因當然是我使用的工具都是可以雲端同步的(影音相片、聯絡人、文件檔案、筆記等),而那些無法雲端同步的(簡訊等)通常我也不需要保留。

但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剛好是一個我可以幫助自己斷捨離的機會。一台手機用了好幾年,難免因為一些原因多裝了一些 App、多開啟了一些通知、多了一些雜亂與干擾,這時候,剛好可以讓自己重新建立一個更精簡的工作流程。

所以我會這樣做:

開啟新的手機,用我大腦記憶回想一天中自己的工作流程,在大腦中列出真正需要的 App ,然後重新安裝回來即可

我不會刻意拍下上一台手機的 App 清單,也不會自動匯入上一台手機的 App ,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去重新整理新手機,讓他變成上一台手機的狀態。基本上大概只需要 20~30 分鐘不到的時間,新的一台手機安裝了幾個必要的、我可以想到的 App 後,就能開始正常使用了。

而這樣的過程裡,關鍵在於:

  • 我並非是去思考自己要捨棄哪些 App ,因為這樣的斷捨離思考常常要花掉很多時間,也可能捨不得丟掉很多東西。
  • 我只去思考自己一天當中真正需要的 App ,如果大腦當下無法想起來,就代表並非真正的需要。

我思考的不再是要丟掉什麼 App ,而是聚焦在我一天中想要掌控的工作、生活流程。

後來因為這樣的流程其實很快速就能完成,所以我甚至會每隔一年左右,把手機「恢復成原廠設定」,跑一遍上述的流程,重新建立自己最需要、可掌控的行動流程。(延伸閱讀:我的手機斷捨離計畫,找回生活九步驟




跟孩子一起做斷捨離

最近在幫孩子一起打造他的房間,同時養成孩子自己睡覺、管理生活的習慣。不過這幾年來房間原本是孩子的遊戲室,裡面有很多累積下來的玩具、書籍和相關雜物,當要放入一張新床與家具時,難免需要斷捨離掉不少東西,但是裡面的東西都是孩子的寶貝,這時候要怎麼辦呢?

我先跟孩子討論想要打造一個什麼樣的房間,甚至有一天我們一起討論後,讓孩子畫出一張他自己想像的房間設計圖,然後想像房間中間空出的區域以後要拿來玩桌遊、玩遊戲,也想像房間四週的書櫃要擺上哪些他喜愛的東西,布置成他一進去就會開心的房間。


到了他的床與家具要進住的那一天,我們先把房間的東西都搬出來,讓新的床與家具入住後,接著我們一起討論要怎麼把需要的東西重新放回房間。

但是這時候開始遇到有些東西擺不下的問題,於是我們採取了下面這樣的流程:

  • 孩子先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擺到可以看到的架子上。
  • 接著把需要的書籍、東西、玩具,收納到櫃子裡。
  • 慢慢發現有些東西放不下了,就討論要為了留下來,調整目前設計好的空間嗎?這樣會不會破壞原本留下來的遊戲空間?

於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最後不僅完成房間的整理,也清掉了好幾箱的玩具、書籍、物品,最後覺得從遊戲室變成臥室的房間,看起來更加清爽舒適,孩子也開心。

在這裡我們也「不是」先從思考哪些玩具東西不要了、要丟掉開始,因為這樣去想的時候,焦點還是在物品上,會有很多捨不得的心情,會覺得總會有未來需要的時候。

如果先從「建立我們想要的房間規劃」開始,把這個空間設計先定下來,接著讓物品以符合這個房間設計目標的方式擺放進來,就忽然發現好像也不是那麼難以捨棄,因為一個有大空間可以玩遊戲的房間更重要。




資訊的斷捨離

真正的斷捨離,要以「自己」為主角,目標是打造出適合現在的自己的工作、生活流程。

如果斷捨離聚焦在這個東西要留要丟,是把思考又侷限在物品本身了。

或許比起「我是否需要這個東西」,斷捨離要思考的更關鍵的部分是:「這個東西如何在我接下來的行動流程中被使用。」而不在這個流程中的東西,都可以放下。

例如當我們看到一篇網路上的好文章、好知識、好方法,內容本身的「好」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在資料到底好不好、有沒有用這個層次判斷,往往就會覺得斷捨離很艱難,每個資料感覺都很好也可能有用,而不知不覺花很多時間在累積資料卻無法好好使用資料。

那麼,如果我們換個問題問自己:「我可以為這篇文章、知識、方法,建立一個我可以使用的流程嗎?」

這時候,我們會發現很多東西無法建立這樣的流程,但這正是我們可以斷捨離的東西。

相反的,當我們思考到資料、知識「如何使用」,並且用這樣的邏輯整理資料,那麼我們建立的就是可以被執行的任務,把他人的內容變成我自己的行動流程,才可以讓這些學習真正對我產生價值。(延伸閱讀:別怕失去什麼,看到好像不錯、好像有用的資料,最好不要收集




先建立以自己為主角的高效流程,就是斷捨離

很多時候我們的斷捨離聚焦的還是「物品」本身,思考的依然是這樣東西好不好、有沒有用?這樣一來,面對一大堆推陳出新的資訊、各種各樣累積的物品,乃至於層出不窮的想法、任務、目標,我們都可能因為「好像都不錯」的想法,而無法取捨,最後卻讓自己的空間、時間、精力都被蠶食殆盡

今年如果也想做一次的歸零清理,那麼我們可以試試看換一個角度來作斷捨離,這個角度只問一個關鍵的問題:「我的使用、處理、下一步流程是什麼?」,而這個資訊、物品、想法、任務有沒有在我自己決定的處理流程中呢?我決定如何使用它們了嗎?

  • 一個 App 或工具,有沒有在我每天生活、工作想要設計的執行流程中呢?我是刻意為了工具要多一個流程?還是我的流程真正需要這個工具來處理?
  • 先決定我想要的生活空間的行動流程,設計我在空間中想要達成的目標,然後看看這些物品有沒有在我設定的空間行動流程中呢?如果沒有,我需要為了這樣的物品多設計空間嗎?
  • 有很多想要學習、收藏、整理的資料,但是他們有沒有在我接下來的目標執行流程中呢?我需要整理不在自己流程中的額外資料嗎?
  • 每天都接收到很多雜亂臨時的任務,判斷他們是在哪一個流程、哪一個步驟要處理的?或者發現哪些事情不在我的重要工作流程中,那麼我決定如何處理他?

上述的思考,把對物品的斷捨離,轉換成對「以自己為主角的高效處理流程」的思考、設計,但正因為先建立了這樣的流程,我們才能更輕鬆、有效地完成對自己的斷捨離整理。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我在年底堆出的「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中,跳脫一大堆工具功能的迷思,一大堆工具選擇的困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一個「如何建立以自己為主角的高效流程」,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考:(2022/12/15 前"限時限量"使用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最低折價優惠)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或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

我也開設了 podcast 節目,歡迎訂閱追蹤: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也跟大家介紹我開設的一系列時間管理、筆記術、數位工具課程,歡迎報名:「課程介紹連結」。或參考我的最新書籍著作:《防彈筆記法》。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今年不從斷捨離開始整理,先建立以自己為主角的高效生活流程

留言

  1. 想起我在obsidian用的breadcrumb plugin, 只要無法利用breadcrumb連結的筆記就很快消失在筆記海裏被斷捨離掉了。思考連結這個過程大概就是我版本的「我的使用、處理、下一步流程是什麼?」吧。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Facebook Groups新版社團功能,和一小群朋友建立臉書秘密空間

Acer Chromebook 台灣開箱 Google Chrome OS 心得

Rainlendar 2.2 桌面行事曆基本安裝設定完全攻略

如何在 Rainlendar 2.6 桌面行事曆添加RSS、天氣預報、倒數計時面板?

Fences 1.0 正式版推出!管理桌面圖示從此井然有序,美化優化桌面的收納盒

LINE App PC電腦版下載設定教學,手機電腦彈性即時通

Comodo Internet Security 4.0 免費防毒防駭防火牆新版心得

Comodo Firewall + AntiVirus:全中文免費防火牆+防毒軟體上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