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解決問題、拆解任務思考力,我從練習寫作教學文章開始


我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公開課程、企業內訓邀約,常常上課時,秀出自己拆解任務、解決問題的筆記,學員看到我拆解出來的待辦清單、筆記的邏輯結構,往往驚嘆,但接著就會有人問我:「好像更難的是,如何寫出這樣的內容?這樣的思考力要如何培養出來?」

這是個好問題,應該如何練習這樣的思考力呢?

我覺得其中一個很大原因,和我多年來一直在撰寫教學類型的文章有關。因為一篇好的教學文章,有四個關鍵要素:

  • 設計出一個絕妙的問題切入點。
  • 在反覆測試與失敗中,研究出更佳的解法。
  • 一開始的結論就要能吸引人。
  • 操作的流程必須要清楚有秩序。

這四個關鍵要素,往往也是一個問題解決、任務執行的關鍵要素。

我在自己多年來撰寫的五千多篇文章中,就算不是每篇文章都這樣想,但也起碼反覆練習了上千次。而這也印證到我在面對任務難題時所需要的思考力:「如何找到問題切入點?如何研究解法?如何創造有意義的結論?如何讓流程清楚有秩序?」

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分析自己多年寫作教學文章時的思考流程,希望讓讀者也可以把這樣一個「教學文章式的思考流程」,用在你的問題解決、任務執行上。

2024/1/8 更新,累積 17 年的寫作心法分享四階段寫作法,如何幫我維持長達 17 年輸出動力與克服寫作障礙



不是一般的寫作輸出,而是教學式寫作:


我在電腦玩物上寫「教學文章」,已經有 12 年的時間了,從早期軟體工具的教學,到後來管理方法的教學,主題跟著我的人生經驗改變,但「教學」這個本質沒有變。

教學,意思是通常我不只是希望你知道某個東西,還希望能夠影響某些改變、行動,與解決某些真正的問題。

當然,我也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寫成很棒的教學文章,自己的能力真的有所侷限。但確實在寫每一篇文章時,「教學」都是我背後的核心思考,我希望他能變成一篇好的教學文章。

而光是這樣的反覆練習,背後的思考鍛鍊,卻真正幫助我培養了「自己日常生活、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

為什麼呢?

常常會聽到人說,閱讀不是真正學會,能夠說出來、寫出來才是真正學會。

但我覺得這樣還不夠!關鍵可能不只是可以寫出來而已。一般整理式的寫,跟寫出一篇可以影響別人的教學文章,兩者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整理式的寫,也沒有不好。但如果練習寫出一篇可以影響別人的教學文章時,其實我在練習的就是拆解問題、執行任務需要的技巧:

  • 「因為一篇好的教學文章,關注的不只是我們知道了,還會關注要解決什麼真正的問題?怎麼應用?怎麼在成果創造價值?」
  • 「一個好的任務執行,關注的不只是我做完了,還會關注要解決什麼真正問題?怎麼執行最有效率?怎麼為成果附加更多價值?」

可能教學文章講的是工具,或是介紹某個方法技巧,但其實就跟有效執行任務、拆解問題並解決的流程,是一樣的思考流程。下面,就為大家來分析,我寫教學文章時的四個關鍵思考流程。




一,如何設計一個教學題目?設定更好的問題切入點


在發表文章的時候,題目決定了讀者是否有興趣來看。

當然,我不是要做行銷,也不是以寫爆紅文章為目的。所以我對一篇教學文章題目的思考點是:「能不能具體扼要的點出有需求的問題點?

有時候是寫一篇工具功能教學,但我會先去設想,這個工具可以用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呢?這個問題是否對大家來說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近期這篇「用 Google 地球做簡報!新 3D 我的地圖說故事、旅行回憶教學」,工具原始名稱是 Google 地球新專案工具,但我在題目上設想的是,這是一個可以用來解決老師做歷史地理簡報問題的工具。)

有時候是寫方法論、讀書心得,但從教學角度來看,我一樣會去設想,這套方法要用在什麼具體問題上呢?(例如近期這篇「把 OKR 用在生活與家庭目標管理,學會設定要事」的讀書心得,我設想的是如何把這套方法論,用來解決我們個人生活、家庭管理的問題)

鍛鍊自己找出、設定出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其實也就是在執行任務時最重要的思考流程:

  • 找出問題:有時候問題隱藏在表面的工具、任務,甚至隱藏在看似問題的問題背後,必須要先找出核心的問題。(類似前面的 Google 地球新工具)
  • 設定問題:有時候一個工具本身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一個任務乍看之下不一定有問題,但如果能設定問題,成果將會更好。(類似前面的 OKR 書籍心得)

一個任務被交付給我,背後這個任務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會不會跟任務原本的描述不完全一樣呢?遇到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是真正的核心問題嗎?還是有更好的問題切入點?

設計一篇教學文章的好題目,就是在不斷練習找到問題最好的切入點。規劃一個任務,就是思考這個任務背後最有效的問題切入點。關鍵是深入去思考最好的提問方式。




二,習慣測試就會失敗的實驗態度,練習找到更佳解的技巧


一篇教學文章,無論是工具的、生活的、工作上的,設定好問題後,核心內容當然就是提出一套「可以被實際操作」、「相對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流程。

而要能提出這樣一套操作流程,背後反覆測試、反覆失敗的實驗過程,往往是只看到文章結果的讀者所看不到的。

怎麼樣的操作可以解決問題?有沒有更有效率的解決辦法?哪些解決方式可能是無效的?這些無法憑空想像,而是想像後,透過實踐反覆失敗,反覆調整,最終找到更好的流程。

因為一開始就聚焦在「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工具或方法也不再只是侷限在她們是什麼,更要研究出可以怎麼做更好?在這個過程中,幫助我去練習下面這樣的思考與測試流程:

  • 學會分析可能性:拆解一個任務時,也會去思考各種可能作法。
  • 習慣推翻可能性:在測試的過程,隨時把不可能、沒效率的可能性推翻。
  • 搜尋可能解法:知道自己會有知識的侷限,懂得用搜尋去找到更多可能性。
  • 繼續實驗測試:找到更好或更適合的方法。

有時候一個工具測試下來,試了 10 種辦法,只有 1 種有用。或是一個方法測試過後,發現根本行不通,解答原來在反面。

但通常也就是這種「失敗」時刻過後,最終一篇更有力量的教學文章才會誕生。

在撰寫教學文章的過程中,我不知不覺把這個思考流程養成習慣,於是在生活中的任務、工作中的專案,我也會很自然地想要做各種測試:測試怎麼樣的工作流程可以節省步驟?測試怎麼樣的結果更有效?

但更重要的是,「測試失敗」對我來說已經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在軟體工具、方法技巧上是如此,在面對工作、生活難題時也是如此。

任務做不到,只是需要推展其他可能性的測試?問題不知道如何解,那就把各種可能性先試試看?如果失敗了,就是繼續做其他測試調整,反而是可以找到其他更佳解法的機會。




三,如何寫開場白?如何設定出最有力量的結論?


一篇好的教學文章,應該是在開場就直接點出問題,並且立刻提供有吸引力的最終解答、最終成果。於是讀者才會想要繼續看接下來的一步一步解決辦法。

我在撰寫一個軟體工具介紹,甚至以前常寫遊戲評論時,或是後來寫方法論時,也會一直問自己一個問題:「最有力量的結論是什麼?」或許是先秀出我用這個工具會創造出來的成果,或是論述這款遊戲最核心的遊戲性。

練習創造一個統整的、有特點的結論,這是我自己在寫文章時會一直思考的問題。

而「結論到底是什麼?結論有價值嗎?」的問題意識,其實也應該是在一個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反問自己的問題。

這樣去做,這個任務最終會導向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成果嗎?如果不是,我如何透過行動去調整出更有價值的成果?我現在的行動和這樣的成果相關嗎?

就跟一篇教學文章的開場白,往往就是這篇教學文章的結論一樣。一個目標、任務的設定,應該就是從設計出有力量的成果開始。




四,如何寫大綱?如何把方法整理出秩序流程?


教學文章的好壞,除了前面所說的問題切入點、測試更佳解法、開場結論有力量之外,當然也關乎「教得是否清楚」。

一個工具的操作步驟很多,一套方法的理論龐雜,但是我如何自己把它寫成別人看得懂、更容易上手操作的教學流程呢?

  • 歸納:我可能要把各種測試過的做法,進行刪減,去掉跟解決問題無關的部分,並且把剩下的部分做出分類。
  • 演繹:我可能要仔細研究每一個步驟的最佳執行順序,以及如何解釋,別人才聽得懂,同時我自己也真的理解。

一篇文章要教會別人一件事情時,內容要能去蕪存菁,思路要能前後呼應。把原本混亂的各種功能、做法,整理出一個有秩序的流程。

「整理出秩序」,這個練習其實對於拆解任務、解決問題來說也很重要,任務不只是要知道怎麼做,如果作法有秩序,那麼做起來會更加容易。

最好能在拆解一個任務時,就算是自己的筆記,但不要隨手亂寫,而是設想如果有一天同事看到我的任務筆記,也會看得懂怎麼做。這樣的任務筆記,才是最有秩序的拆解。




你不一定要強迫自己開始寫作,那還可以怎麼做?


當然,我也不是鼓勵大家都要培養寫作能力,更不是要大家都去寫教學文章。

任何能力都有好處,不過要獲得好處不一定在外顯的能力上(例如寫作),而是在這個能力背後所採取的行動與思考方式,這些行動套用在不同能力時也一樣會有好處。

例如,在日常寫筆記時,用寫教學文章的方法去練習,你可以把「自己」當作那個教學對象。

  • 寫讀書心得,不要寫心得整理,而是教「自己」把一套書中的方法論,去應用在某個實際的解決問題上
    • 我現在面臨哪些問題,要從哪個問題點切入,去應用書中方法?
    • 實際測試各種做法,把可行、不可行(對自己來說即可)的作法整理出來。
    • 設計一個最有力量的結論,讓自己可以更容易記得,並貫通這本書中的核心方法。
    • 把實際測試過後的最佳流程,歸納、演繹成一個自己解決某種問題的操作流程。

例如,工作上練習用教學文章的格式,撰寫任務筆記、工作日誌。如果這篇任務筆記,給同事看的話,他能立刻理解這個任務的問題切入點?可行、不可行方法?最終要達到的成果?並且跟著最佳行動流程去做嗎?

把任務拆解,轉換成像是教學筆記,不僅任務拆解得更好,還有一個延伸的好處。那就是時移境遷,等到之後我有機會再次做到這個任務時,我也將會清楚記得(或者看得懂)應該如何去做。




小結:


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真的另外去練習寫「教學文章」,不過,每個人應該都會寫筆記、規劃任務。這時候,如果嘗試這樣的練習:

  • 我的筆記,可以讓未來遇到同樣問題的人(或自己)也能解決問題。
  • 規劃任務,可以讓未來遇到類似任務的人(或自己)做到最佳流程。

想像你是要「教未來的自己」,未來能從現在所做的筆記、任務中,學會已經遺忘的解決辦法。

說不定,在這樣的反覆練習中(當然也不是一蹴可幾的),我們解決問題、拆解任務的能力也會逐步提升。

有興趣進一步研究的朋友,還可參考這些相關文章:[改掉畫重點與抄筆記習慣,寫與說的筆記更有效學習]、[我從寫部落格經驗裡,學會自我實現日記的寫作關鍵]、[上班族如何養成閱讀習慣?我會這樣挑書、讀書與做學習筆記]。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鍛鍊解決問題、拆解任務思考力,我從練習寫作教學文章開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會議記錄不麻煩!我常用兩個 Evernote AI 功能整理錄音、手寫筆記

Excalidraw 免費 AI 生成流程圖,一鍵畫出知識圖表、專案流程、寫作大綱

微軟 Bing AI 繪圖工具 Image Creator 免費開放,30秒輕鬆生成圖片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