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量化的目標如何變得具體可行?從自信、溝通到職涯案例拆解



時間管理的課程中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的目標感覺是很難以量化的,例如是某種感覺、態度的改變,或是某種長遠的理想,這時候,常常會覺得無從下手計畫,或是怎麼規劃好像都不對,找不到具體可行的方案,於是也就很容易變得拖延。

雖然我們知道應該把目標拆解到現在具體可行的方案,但是那些形而上的目標真的可以這樣理性拆解嗎?那些遠大夢想我先看到這個當下就足夠了嗎?

去年有一本好書《BCG問題解決力》裡面提到了一個「假說思考法」,當我們要解決一個重大問題時,是一直大量閱讀資料期待找到最好方案然後一口氣衝刺完成呢?還是先從目前可解決的問題建立假設來著手推進呢?前者很容易讓我們耗費時間研究,卻只用一點點時間執行,於是再好方案下獲得的成果也往往減半(更有可能在長時間研究後還是找不到最佳解決方案)。前者就像大海撈針,或者太完美主義而無法開始。後者卻可以讓我們更短時間獲得一點成果,然後逐步累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面對形而上的、質化的、概念性的目標,或是面對一個長遠卻目前還有點模糊的大目標,我覺得也可以應用看看前述第二種邏輯:「先從目前可解決的問題建立假設」來著手推進。

並且,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在放棄?或者是在退而求其次?但正好相反,這樣的思維反而是更積極的先解決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避免因為自己的心態或外在的環境所侷限,而在保持進化改變中要求自己逐步獲得更好的成果。

下面我就從自己實際接觸過的三種案例,來分析如何透過上述技巧,把難以量化的目標變得具體可行。




想要達成某種職涯目標,卻猶豫著現在自己應該怎麼做?

有一次在時間管理課程中有位朋友問我,他想定一個五年職涯目標,期許自己五年後無論在正職、斜槓中都找到自己有興趣、有熱情,也能創造價值的工作。但是他提到因為這個目標很長遠(而且其實也有點模糊,因為興趣、熱情等等概念都不太明確),所以一直在猶豫著不知道現在自己做的選擇到底對不對?也不能確定自己現在應該如何分配目前工作、斜槓的時間安排?

我們其實也很常陷入這種目標類型的猶豫中,想要找到現在最好選擇的想法,會導致我們反而難以開始任何事情。為什麼呢?其實這不是我們會不會計畫的問題,而是「一個五年前的選擇」真的有可能導致「一個五年後的成功」嗎?我覺得這樣的連結是不存在的,有幾個原因:
  • 在五年前世界做出的選擇,在五年後已經改變的世界中還是好選擇嗎?就算自己不變,世界也一定會改變。
  • 真的有可能因為一種步驟、一個策略、一個決定,然後成功就確定了嗎?就算我的行動是正確的,難道他人的行動、外在的變化不會影響我的成功嗎?
  • 有可能因為現在某個成功,就確保五年後、十年後依然成功嗎?沒有其他競爭者嗎?一個成功的持續效應有那麼長嗎?

所以想要找出一種現在正確的選擇導致多年後的成功,這樣的想法反而很危險,一方面是導致我們猶豫不決,因為很怕自己選擇錯了。另一方面是導致我們太理想化,缺乏變化。

那麼怎麼辦呢?其實未來自己理想中的職涯目標,是透過從現在開始一個一個階段的成果累積出來的,但不是有一種固定的ABCD流程,非得做出成功的A,才有後面成功的D。而是更像CBAD這樣,只要C是有價值的、B是有價值的、A是有價值的,累積下來,就有成功的D。

這些選擇應該會不斷改變,每個成果都會不斷修正,但也會持續為自己累積價值,才有未來那個想像中的職涯目標。

那是很多種策略、很多種選擇、很多種成果,但每一個階段都有創造價值才累積出來的。所以我們能做的最好方式,就是為現在自己的問題,設計一個策略來測試看看,在解決過程產生現在可以創造的有價值成果。那麼,我們就累積出第一個成果,而這就是往下一個累積成果邁進最好的方式。

那時候我是這樣建議那位朋友的:或許可以思考看看,先放下到底我現在應該怎麼做出選擇才能實現五年後的職涯目標。而是先想想看,目前自己實際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斜槓領域,遇到什麼具體的問題,而我如何設計一個解決現在問題的策略,來為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創造出價值。能夠做到這一步,其實就是未來職涯目標最好的累積。

而這也就是把一種長遠而模糊的目標變得具體可行的方法,一開始的、興趣看起來很概念性,但轉換成「如何為我現在遇到的真實問題先創造出可行價值」,那就從概念進入到具體做法了。




覺得自己不善人際溝通,導致工作不受重視,如何改善職場成就?

人際溝通問題看起來也是一個很難量化的目標,好像也很難找到具體可行的計畫,因為這似乎跟心態、個性等等有關。而當一個目標設定成跟心態、個性有關時,除了看起來很難量化也就很難計畫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問題,就是很容易因為把自己貼上標籤而陷入某種自我批評的循環。(延伸參考:如何減少自我批評?三個小步驟與工作人生案例

例如這時候很容易發生這樣的情況:我想改善自己拖延的問題,但是因為我很愛拖延所以列了待辦清單也無效、看到行事曆更想拖延、覺得事情很重要就有完美心態而想拖延,等等。或者我感覺自己不善人際溝通而工作缺乏成果,但我很難學習溝通技巧因為很怕交流,我很難團隊合作因為不想跟人在一起,等等。

這裡的問題在於,我們的某種模糊概念的目標設定,基本上否定了自己採取更多策略的可能性。

這時候可能很多朋友會認為,可是心態真的就是這樣很難量化、只能質化描述的目標呀?人際溝通、自信不夠、容易拖延就是一種概念不是嗎?這要如何設定具體成果來計畫這樣的概念?

我們就用一個古人的老智慧來切入這裡的問題核心,孔子的論語中特別提倡「仁」這類概念性道德,但是孔子是怎麼驗證一個人是有道德的呢?難道是從心態、概念上去驗證的嗎?論語中是這樣說的:「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我們是看那個人「做了什麼事情」,他的實際行為、他的理由、他創造的影響與成果,才能判斷這個人的心態

個意思就是,任何概念一定有其具體事情上的驗證。但更進一步的說,其實是我們做了什麼行為、產生什麼影響,才決定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所以,或許我們可以試試看把心態、個性改變的目標,轉換成「目前我遇到的某件具體事情的問題解決」,這就是一種把看似不可量化目標,轉換成具體可行的作法。雖然你可能會想說解決這件事情難道我的個性就改變了嗎?但從前面的說明中我們會發現,我的個性改變不就是從我的行為體現的嗎?也是從我一件一件事情上的改變而累積出來的嗎?

例如我想改善人際溝通的問題,這時候我可能覺得學習人際溝通技巧對自己來說沒興趣又難如登天,要變成敢於社交與發言的人好像很難?但如果聚焦在「我在上次會議中因為沒有即時表達困難處,導致後續自己工作成果被責難」這件具體事情上,或許我需要改變的行為不一定是會議上勇於發言,或是勇於衝突,而是先練習看看在會議中被交付預期外的任務時,先回應「可否讓我回去立刻研究看看,然後把我的評估結果mail給您。」這並非是什麼心態或個性的轉變,而是調整一兩個具體行動,幫助自己工作可以減少意外,但卻會達到兩個效果:一個是工作成果會更好,這不就是我想要的價值。另一個是在別人眼中,其實我的那個行動就是一種有效溝通(只是並非我原本想像的長袖善舞的溝通)。

而且,說不定在這樣的過程中,一個一個具體事件與問題的解決,我們可以慢慢累積出更多適合自己的有效溝通的具體作法。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來目標不是要變成一個很會人際溝通的人,而只是找出可以為我自己創造價值、又適合我自己的具體有效溝通方式而已。




想要變得更有自信,這怎麼設計具體量化計畫?

有句話說:「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會有什麼樣的作為」,但我更認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會產生什麼樣的信念。」我並非否定前一段話,只是想更重視這兩句話的前後循環。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如果想要建立某種強大的信念,就不可能只是在信念上去建立,而一定是許多符合信念的小行為才能累積出來

例如有位朋友說他的目標是希望自己做事情更有自信,常常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因為各種擔心害怕,反而更容易去拖延更多的任務,而當拖延了更多任務後,就更沒有自信把這些事情處理完成。這樣的目標,是很難貼個布條提醒自己說「不要再拖延」、「對自己有自信」就去改變的。

那麼可以怎麼把這樣難以量化的信念,變成具體可行呢?

同樣的還是「先從目前可解決的問題建立假設」來著手,也就是解決目前最能解決的問題就好。

例如我先試試看「每週會議報告可以順利完成」這個小問題就好,練習看看怎麼拆解行動,讓自己能夠找到一些空檔去準備報告,測試一些行動讓自己會議中報告得更好,最後會議中的報告自己滿意,甚至獲得一點點稱讚。那麼這樣的一個小問題,有可能就是讓自己覺得:「我有自信安排時間做好一個工作任務」的開始。




小結:

「難以量化的目標如何變得具體可行?」問這樣問題的朋友,其實一開始可能有一種預設是有些概念性、心態上、個性上的目標是難以量化的,因為只能在內在上改變,或是無法確認現在可以導致最終成功的最佳選擇。

但是,心態取決於我現在做了什麼行為,未來目標取決於當下我創造的成果的累積。或許可以從「現在我到底遇到什麼真實問題?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並嘗試創造價值?」開始,那麼我們就找到了難以量化目標的具體可行做法了。

延伸閱讀: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或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

最近我也開設了新的 podcast 節目,歡迎追蹤: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歡迎訂閱追蹤。

也跟大家介紹我開設的一系列時間管理、筆記術、數位工具課程,歡迎報名:「課程介紹連結」。或參考我的最新書籍著作:《防彈筆記法》。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難以量化的目標如何變得具體可行?從自信、溝通到職涯案例拆解

留言

  1. 非常谢谢分享。您的文章也让我联想到科技领域里的Agile方法 -- 先做出一个有实用价值的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解决当前的问题。然后渐渐观察和理解不足的地方,接着渐渐为MVP提升和改造。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Facebook Groups新版社團功能,和一小群朋友建立臉書秘密空間

Acer Chromebook 台灣開箱 Google Chrome OS 心得

Fences 1.0 正式版推出!管理桌面圖示從此井然有序,美化優化桌面的收納盒

如何在 Rainlendar 2.6 桌面行事曆添加RSS、天氣預報、倒數計時面板?

LINE App PC電腦版下載設定教學,手機電腦彈性即時通

Comodo Internet Security 4.0 免費防毒防駭防火牆新版心得

Rainlendar 2.2 桌面行事曆基本安裝設定完全攻略

Comodo Firewall + AntiVirus:全中文免費防火牆+防毒軟體上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