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bookLM 語音摘要支援生成台灣中文對話 Podcast!口音節奏都很逼真
Google 2024 年年底在 NotebookLM 中推出了「語音摘要」(Audio Overviews)功能,可以解讀所有資料庫中的內容,生成一段「兩人對談」的 Podcast 節目,不過之前只能支援英文,但今天開始(2025/4/30),這個功能支援超過 50 種語言,包含繁體、簡體中文,現在更多使用者可用自己偏好的語言來聆聽內容。
雖然 Google 說還是早期版本(可以生成的對話時間也比較短,只有 8~9 分鐘左右),但口音與節奏已經很正確,內容摘要的水準也很高。
而且「語音摘要」(Audio Overviews)還可以解讀多語言的資料,全部轉換成我們需要的中文語音導覽。例如我上傳英文、日文等不同語言的影片、文件、網頁,按下「語音摘要」(Audio Overviews),就可以轉出以繁體中文對談的 Podcast 節目,介紹這些資料的重點摘要。(搭配:Google NotebookLM 影音升級:用 AI 學習英文 YouTube 影片、 整理大量錄音檔最佳工具)
下面分享我的幾個測試實例。
首先,我有一個 NorebookLM 資料庫是針對「電腦玩物相關課程」,我把幾個最完整的防彈筆記法、時間管理系統的簡報、講義文件都上傳上去,幫助我在規劃課程時有一個快速的問答資料庫。
延伸閱讀,你可以使用「Google NotebookLM 自動搜尋匯入影片文章!幫老師、學生無痛建立研究資料庫」這個功能,快速建立有大量學習資料的資料庫。
於是我在這個資料庫中,用台灣中文語氣生成一段語音摘要(雙人對談 Podcast)。
大概幾分鐘內,生成了一段 8 分鐘左右的雙人對談語音,裡面有一男一女進行對話(後來陸續生成了不同資料庫的 Podcast ,發現台灣繁體中文的一男一女口音是固定的兩個角色)。
在對話的過程中,兩個人對透過問題,先點出要整理這些課程的重點給大家,然後懂得從痛點出發,接著帶出我的一些關鍵技巧,還會舉出一個實際案例來說明。
除了內容摘要得不錯外,兩個虛擬角色的口音我覺得很道地,很像真人,口齒清晰外,也不會有太多機器感,而且來回對話的邏輯都很順暢。
還可以搭配心智圖一起學習:「Google NotebookLM 幫你書籍、錄音、影片一鍵畫出心智圖,快速記住學習地圖」。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支援中文」,這對更多台灣使用者來說有更大的實用性。
下面就是他根據我的大量課程簡報、文件,生成的語音摘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聽聽看:「電腦玩物課程介紹 Podcast 」。(需要用 Google 帳號登入才能聆聽)
(先聲明:裡面有一兩個技巧,其實對我的方法有些誤解,這是因為看簡報與文件,沒有聽我講就看不出來的地方,也無法怪罪 AI。)
NotebookLM 預設會用我們的系統語言當作生成對話的語言,如果你想調整,可以在右上方的「設定」中單獨切換 NotebookLM 要輸出的語言。
更進一步的,要生成對話語音摘要前,可以在右方 Studio 中的「深入探索對話」下選擇「自訂」,這時候可以透過下指令的方式,指定、聚焦這一次語音摘要要生成的內容。
如果這次語音摘要聽完了,可以利用語音摘要右方選單「刪除」,就能再生成不同方向的語音摘要(結合前面的自訂功能)。
另外也可以按下「分享」按鈕,將自己的語音摘要公開分享。
下面是我在自己的著作資料庫中,透過自訂,指定以「防彈筆記法」為主題生成的語音摘要,可進入公開分享頁面查看,我覺得摘要得也很好,具體解釋了「一個任務,一則筆記」的概念。
Google NotebookLM 支援中文的對談語音摘要後,大家可以試試看在各種工作、學習資料庫中,利用語音摘要做「重點複習」,或是自創的學習 Podcast ,很值得嘗試。
大家好,我是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歡迎參考我的系列課程與書籍:
- 2024/6 最新著作上市,歡迎支持:《高效人生工作法圖解》
- 「個人數位生產力」線上課程(可使用電腦玩物老讀者折扣碼 ESOR500 ,獲得 500 元折價喔!)。
- 時間管理、筆記系統、AI 工具相關課程:「課程介紹連結」
- 著作:《防彈筆記法》
- 訂閱追蹤 podcast 節目:「高效人生商學院」(Apple podcast 訂閱、 Google Podcast 訂閱)
- 訂閱「電腦玩物電子報」,不定期出刊。
我的電子郵件是 esorhjy@gmail.com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筆記術、時間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的問題,歡迎寫信跟我討論。
(歡迎社群分享。但全文轉載請來信詢問,禁止修改上述內文,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 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NotebookLM 語音摘要支援生成台灣中文對話 Podcast!口音節奏都很逼真)
留言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