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older 當個好人很難,傳承《1984》反烏托邦模擬遊戲心得


多年前看過一部德國電影叫做「竊聽風暴」(不是港片竊聽風雲),描述的是 1984 年東德一位負責監聽人民私生活的祕密探員,在他手下許多人因私下違反各種政府法令而鋃鐺入獄,人們沒有自己的隱私,而這位探員也認為這就是一份為了生活的工作,並不自責,但是後來在某次監聽的過程中他對竊聽對象產生了同情,於是在保有工作、不被政府發現的情況下,他想要幫助他們躲過最後一次的政府追緝。

而後東德解體,柏林圍牆倒塌,當年這位探員並沒有因為那次拯救成為英雄,事實上被他所害的人更多,但也沒有受到懲罰,他就是默默的成為新的德國的一份子,融入在市民的日常生活當中。

那部電影後來得到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電影中沒有批判,也沒有頌揚,而是呈現出在一個被「老大哥」監控的極權國家中,人性價值的扭曲與疏離,為了生存某些道德被捨棄,而人們習以為常。這時候,看電影的我們或許可以從旁觀者角度去批判,但如果身歷其境的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這不會是一個簡單的答案,而現在我們可以透過這款 2017 年目前為止最精彩的遊戲之一:「 Beholder 」,重新模擬一次 1984 那可怕的人性選擇,因為你會發現,要當一個我們道德上認可的好人,在那樣的情境竟會如此艱難。




經典小說《1984》 真正意義上的遊戲版本:


「 Beholder 」是 2016 年年底推出的一款獨立遊戲,在 2017 年 5 月推出了 Android 與 iOS App 版,遊戲內有完整的繁體中文翻譯(但品質普通),甚至有中文的語音(出現在像是政府的宣傳車上)。

「 Beholder 」描述的場景都在一棟裝滿監視器的公寓中,主角是一位公寓管理員,也就是你,你的祕密任務是政府的「抓耙子」(又讓我想到國產遊戲「返校」),專門收集入住公寓的人的生活隱私,並且抓出他們違反政府法令的證據,有時候,這個極權政府會要你作一些陷害的勾當,但就跟「竊聽風暴」電影中一樣,你可能發現你要舉發的其實是日常生活中的老好人。



兼顧模擬、策略與 RPG 的遊戲模式很像是我之前推薦過的「 戰爭遊戲不需英雄 This war of mine 戰禍版模擬市民 」,「 This war of mine 」模擬的是戰爭下人如何生存,而「 Beholder 」模擬的則是老大哥監視下如何生存,他們都是「更寫實」的模擬市民遊戲,並且具備了許多劇情成份與角色扮演成份,以及獨特的美術風格。

並且這同樣是一款充滿寓意的遊戲,例如在「 Beholder 」中每一個人都只是一個失去臉龐的黑影,遊戲裡的政府法令都可笑但又覺得可能存在(例如禁止聽懷舊老歌、禁止在公共場合哭泣),而遊戲的開始日期 1984 ,正是知名反烏托邦小說《1984》的開始年份,在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的《1984》中,主角同樣的在「老大哥」的監控下慢慢失去了自己的人性。

但是你以為「 Beholder 」 會是一款讓你反省自己的選擇,做出反抗暴政、善良助人的行動的遊戲嗎?你以為這會是一款幫你用極權虛擬想像打造美好革命現實的遊戲嗎?錯了,你會發現真相並沒有這麼簡單,就如同《1984》小說主角最後的結局一般。





好人悲慘,壞人得利:


我重玩了「 Beholder 」好幾遍。

第一次,我單純想當一個好人,不去舉發我認為不合理的政府法令,放那些善良的公寓居民一馬。但很快的,我發現我無法維持自己家庭的生活,女兒生病因為無錢醫治而病死、兒子投入革命被殺,而老婆在出門購物時被革命遊行誤傷而死。



第二次,我想掌控一切,讓這個公寓小世界順著我認為合理的正確方向前進。但漸漸的發現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都有陰謀,我以為善良的居民,其實可能懷著傷害他人的動機,於是最後公寓失控,所有人都死於爆炸。

第三次,我成了比政府的祕密探員還要冷血的公寓管理員,我努力監視每一個居民的日常隱私來換取工作酬勞,我盡力去找每一個人違反政府法令的證據,如果找不到就偷偷把假證據藏在他的公寓,然後我發現比起跟政府舉報他們,反而用找到的違法證據威脅他們要能賺取更多酬勞!於是我反覆陷害、威脅,跟政府與革命軍兩面討好,結果我發現我賺取到足夠的金錢與聲望,我可以幫助自己家人渡過疾病與生活難關,我甚至可以幫助更多的住民潛逃出境或完成他們的願望,最後我還讓全家在政府垮台前移民國外,成為自由世界的一份子。



這是多麼諷刺的遊戲過程,但正是「 Beholder 」深刻之處,當你深陷 1984 的夢靨中,你還能保持清醒嗎?或者就算理智尚存,但生存的難題,會逼著你一點一點放棄人性,最後卻換來最諷刺但最美好的結局。





可怕的不是老大哥,可怕的是現實和你自己:


「 Beholder 」是一款難度很高的策略遊戲,雖然你有很多選擇去解決同一件事,但你會發現並不是做你想做的就可以,因為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埋藏許多後果,有些後果是你絕對不想承受的。

而且「 Beholder 」給了玩家兩大「現實」壓力,第一是金錢,第二是時間。

你會很快的發現在這個極權國家中金錢萬能,但貧困如你是不可能用正道來賺取足夠的金錢,而當沒有金錢時,很快的你就會遭遇許多不想選擇卻不能不接受的殘酷處境。



你也很快的會知道,這是一款有強大時間壓力的遊戲,無時無刻都有一些重要任務正在倒數,女兒生命垂危、長官任務到期、革命暴動即將發生、某個重要的 NPC 即將離去,我們必需在時限之前完成某些行動,才能達成我們想要達成的結局。



而金錢與時間這兩大現實壓力,就是逼迫你不得不去做一些最骯髒與卑鄙的行動,除非你要犧牲自己、犧牲家人,甚至犧牲整個公寓的人。

最後,其實不是老大哥逼你做一個壞人,事實上政府的官員都很好矇混,給他們一些無關痛癢的證據,就會放你和放住戶一馬。

但真正讓你變成壞人的,是你自己,也是現實。





如電影版精準且精彩的敘事:


「 Beholder 」和「  This war of mine 」很像但又很不像,如果論劇情來說,「 Beholder 」更具有故事性,甚至應該說「 Beholder 」其實本質上是一本探索《1984》內涵的遊戲小說,在於一個人如何改變的過程,更像是一個 RPG 。

不像一般模擬遊戲那樣,可能有自動生成的場景、隨機出現的人物與橋段,讓你每一次玩都面對不一樣的情境,有不一樣的策略,這是「  This war of mine 」的方式。

但「 Beholder 」不是,這款遊戲完全是一個「單線敘事、多重結局」的故事,所有出場的人物、情節、時間、地點、事件都是固定不會改變的,而且都照著順序一一登場,所以每一次重玩,我們都要經歷一模一樣的故事,只是,這一次你有決定好要怎麼選擇,才能走向更好的結局嗎?



每一次女兒都會在固定時間點開始生病,這一次我有想好怎麼為他籌好醫藥費嗎?每一次那位房客都有逃離國境的需要,這一次我決定好幫他或不幫他了嗎?

但也因為整個故事都是固定的,所以當你玩過一兩輪之後,可以慢慢找到許多事件的前因後果,最美好的結局其實有一套固定的選擇模式(當然,不會是道德的模式),當你摸索出這套策略後,你也能演繹出一齣精彩如電影般的「竊聽風暴」。

這一次,你可以用精準的選擇,讓家人與大多數公寓的房客逃過極權國家的迫害,但可能不得不犧牲掉一些人,更多的是犧牲掉你的人性,而這正是「 Beholder 」最精準的遊戲設計之處。

「 Beholder 」如同一面鏡子,與其說他要表現極權國家的可怕與無奈,不如說他讓我們照到自己,當我面對一個那樣的現實時,我還能做出我所以為的選擇嗎?

延伸閱讀相關文章:

「 Beholder 」 Steam 電腦版
「 Beholder 」 Android 版
「 Beholder 」 iOS 版

轉貼本文時禁止修改,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來自電腦玩物原創作者 esor huang(異塵行者),及附上原文連結:Beholder 當個好人很難,傳承《1984》反烏托邦模擬遊戲心得

留言

  1. humble bundle 正在特價, 還有一天 :->

    回覆刪除
  2. 跟返校比不好吧,
    返校的製作團隊會加入自己的政治立場,看還願事件就知道了,
    跟這種真正能呈現那時代的不得已的遊戲差之千里。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Slack 完整教學與上手心得:找到正確的團隊溝通之道

Google NotebookLM 免費中文 AI 筆記實例教學,老師、學生、創作者利器

Miro 遠距工作開視覺會議的免費強大白板,專案圖解實例教學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

畫張圖說得更清楚! Napkin 用 AI 幫你的簡報文章手繪視覺思考圖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

少記筆記,減少整理,高效輸出:6 原則打造任務驅動型第二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