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社交圈圈人生的九個真相

google  circles-01

如果說Facebook是找到老朋友的服務,那麼Google+則是找到新網友的工具。

Google+並非重現實體社交,而是在預言一種網路社交的樣貌。上網,其實就是進入一個大社群,透過網路人與網路人之間的傳播交流,新內容在這裡誕生、好情報在這裡被遞送。

從傳統意義上我並不真的認識你,但你仍然是我社交圈中的一份子,這不代表我真的要跟你建立起什麼關係,只代表我想與你有某種資訊上的連結而已。

這就是Google+的網路社交圈人生。

 

 

 

  • 1.網路上每個人首先都只是一個觀眾

真相一:將某人加到你的社交圈中,「只代表」了你可以看到他的公開訊息,如此而已。

我將A君和B小姐加入了我名之為好友的社交圈,但事實上A君和B小姐並沒有(也不需要)將我也加入他/她的社交圈中,於是結果我只能看到A君與B小姐對整個網路公開的訊息,而無法看到他們的私密訊息,我分享給他們的訊息他們也不一定能夠看到。

事實上我在A君和B小姐的眼中只是一個沒有預留座位的觀眾。

不管我怎麼命名自己的社交圈:知己、夥伴、結拜,不管我把誰加入到我的社交圈中,但本質上都只是我的一廂情願,這並非是互相結交為朋友,只是代表我願意成為A君與B小姐的觀眾。

起碼我在網路上擁有這樣的權力:我可以主動成為任何網路人的觀眾。

 

 

  • 2所謂的圈圈只是一種照面,還看不出內心

真相二:某人把你加入到他的社交圈中,「只代表」了他想要(也只會)看到你的公開訊息,如此而已。

收到了甲君把我加入到他的社交圈的訊息,但是我不知道自己被加入到甲君的哪個社交圈中。或許只是一個中性的圈圈名稱,或許是把我加入了知己好友?也或許把我加入了要設法避免的討厭的人的圈圈中?

結果,我並不知道應該把甲君加入到我的哪個圈圈中?我還不確定是不是想接收來自甲君的訊息?於是我只好選擇先不加入甲君,但起碼我知道,以後當我發表公開訊息時,甲君就會看到。

每個人心中建立的圈圈,永遠都是每個人最私藏的祕密。

我開始學會,當別人將我加入圈圈時不感到驚嚇,當我想把誰加入圈圈時也不會因為期待回應而失落;網路上的一切只是一個照面,加圈圈的遊戲,還不到交換內心與靈魂的地步。

 

 

  • 3.留言互動形成更加自然穩固的圈圈

真相三:你在一則公開訊息底下的所有留言,當然也是完全公開的,而你也可以在任何對你公開的訊息下留言。

我再也不想在網路上當個隱形人,於是我開始把網路上我感興趣的人加入圈圈中,他們沒有回加我也無所謂,因為我已經可以享受當一個好觀眾的權力;但更進一步的,我準備好要透過公開的交流與更多人建立起關係。

情報、愛好、思想,網路交流的是一種虛擬但實質上更無價的東西。

真正的關係,是建立在有意義的互動交流之上,每一則訊息和底下的討論串就是一個短暫的小圈圈,不管是炒熱氣氛的鼓譟、義正嚴詞的辯論、補充說明的分享、感同身受的安慰,我透過參與,獲得更多知識也獲得更多關注。

 

 

  • 4.圈圈之外,就是通常觀眾立足之地

真相四:你指定發給某個社交圈的訊息,社交圈內的人不一定全部都會看到,因為有些人並沒有將你加入他們的社交圈,這時你的訊息就會出現在那些人的圈外訊息中。

每個人都只是其他人的觀眾,我願意單方面當A君與B小姐的觀眾,但在台下的我所講出來的話,站在舞台上的A君與B小姐無法聽到。

於是有了圈外訊息這樣神奇的設計,當我特別指定分享對象時,可以是指定某個社交圈,或是指定延伸社交圈,那麼萬能的Google大神,就會幫我把訊息推送到對方的圈外訊息中。

是的!那些舞台上的表演者還是無法在檯面上看到我這個觀眾所傳達的呼求,但我的誠心也並非船過水無痕,如果哪一天表演者查看了一下圈外訊息,或許就能捕捉到我的呼喚。

 

 

  • 5.圈圈之內給自己留下一方空白

真相五:限定發給某個圈圈的訊息,就只有圈圈內的人「有權」看到,那麼如果圈圈內沒有人時就會變成樹洞。

有時候,我的訊息不想要任何其他的觀眾,只想要一位最忠誠的傾聽者,就是我自己。

我可以建立無數的圈圈,我會建立幾個專門用來看他人表演的圈圈,我也會建立幾個想要主動表演給他人看的圈圈。

但無論如何我一定需要一個空白圈圈。

空白圈圈,就是裡面沒有包含任何使用者,但我還是可以對著這個社交圈喊話,我的每一段訊息都會留下記錄,但沒有人知道,只有我、空氣和大神知道,我把自己那最隱微的心事與想法丟進樹洞中隨著時間流逝掉。

 

 

  • 6.打破內心無形的圈圈,你可以強制呼叫任何人

真相六:在訊息內利用「+」或「@」指名道姓呼叫一個人,那麼不管那人有沒有將你加入社交圈,他都會在通知裡收到你的來訊。

指定整則訊息的分享對象,只是一種很溫和的呼告,所以那些沒有將我加入社交圈的人只會在圈外訊息聽到我的呼告。

但是我今天真的很想把一件事情告訴A君,我今天也很想要和B小姐說說話,那麼我必須勇敢的,厚著臉皮的,直接在訊息中對他們指名道姓,只有這樣,那些距離我最遙遠的星星,才會必定聽見我微弱的聲音。

對於網路社交,我所需要的永遠只是鼓起勇氣而已。

 

 

  • 7.除非,對方把你丟入一個黑洞圈圈中

真相七:對方再也不想看到你的訊息了?那麼他可以將你丟入「已封鎖」這個圈圈中,被封鎖的你還是可以看到他們的公開訊息,但無法留言;他們則不會再看到你的任何訊息。

我似乎被B小姐所討厭了,我可以看到B小姐一定要公開的姓名、大頭照,或者她選擇公開給所有人的資料和訊息,但是我完全無法在她的訊息底下留言了!

這時候,多半我可以確認自己成為了被封鎖的對象。

在網路上被封鎖,只能夠透過實體中求得原諒,沒有任何數位工具可以幫我解決:關於我被一個人討厭的問題。

 

 

  • 8.開放與私密都是一種美德

真相八:慎選訊息的發表對象、範圍,不只是為了自己的隱私,也是為了不要給他人造成困擾與干擾。

然而網路就是一個公開表演的舞台,最終我們無法控制自己所要面對的觀眾;不管我發表一則公開、延伸或限定訊息,如果我沒有限制這則訊息可不可以被轉貼,那麼當訊息不斷被分享後,我已經赤裸裸的在網路大街上遊街示眾了。

於是我們或許就學會帶上面具,開始享受網路舞台上的自由表演。

不過這還不夠,除了我自己的隱私外,我也應該思考一下分享轉貼一則訊息時會不會傷害到他人的隱私?或者當我分享一些個人日常瑣事時,先限定分享對象,是不是比較不會干擾到他人?

 

 

  • 9.你和你的圈圈決定網路的樣子

真相九:加入誰到你的社交圈中?怎麼分類自己的社交圈?最後決定了你在Google+中看到的內容是不是有趣、有用。

我的圈圈與其說是我的人際關係,不如說是在決定我可以看到哪些內容,是在表達我成為哪些圈圈的聽眾,這不只是交友,或者說這不像是交友。

在Google+中大家都首先是觀眾,大家也互相成為彼此的觀眾,觀眾的權力在於選台,如果這是一場音樂嘉年華,那麼身為觀眾我可以選擇要站到哪一個台子前聽哪個樂團的演奏。

而這才是圈圈(Circles)最原本的意義。

那麼,你願意成為我的聽眾嗎?歡迎將我加入你的圈圈當中。

留言

  1. esor的文章總是會往本質去思考,這篇很棒!

    回覆刪除
  2. 最後一句話才是重點吧!!!!XD

    雖然這篇真的不錯就是了:P

    回覆刪除
  3. 在第七點有這麼一句:“我可以看到B小姐一定要公開的姓名、相片”
    Google沒有強制要求公開相片啊,只要求了“姓名”和“性別”

    回覆刪除
  4. 這邊我想說的是大頭照啦~XD 沒有講精準,呵呵

    回覆刪除
  5. B小姐不要討厭我>< 哭哭

    回覆刪除
  6. 說得真是太貼切了.....

    回覆刪除
  7. 看完之後懂了~ 雖然還沒拿到使用權~
    不過這樣的模式讓我覺的跟Plurk有點像 @@"

    回覆刪除
  8. 我覺得封鎖太容易被發現,功能只是不能在公開的訊息留言,感覺意義不大(或許封鎖還可以擋住延伸社交圈的訊息,只是G+下次更新就增加排除的功能了),不如給想封鎖的人丟進特定社交圈,平常不去看就好了,且g+的隱私權用的很好,只要權限設好,不想看到的人基本上是看不到的(註1),等到G+有排除功能,就更不需要了。所以,封鎖感覺只是讓你無法在公開訊息留言以及表明我就是要封鎖你的功能吧。

    註1:用+和@可以將別人加入閱讀權限,這應該是一個BUG,應該是會被解決吧,只是沒測試過,封鎖可不可以擋住這樣。

    回覆刪除
  9. 真相永遠只有一個,不是這樣嗎?xD
    其實我認為有點結合F、T、P的功能
    試用結果,G+算是有多樣式的玩法,
    所以G+成功的關鍵應該就是這個玩法~

    回覆刪除
  10. 我剛發的留言不見,是沒發成功,還是被刪了阿

    回覆刪除
  11. 為什我進去還是測試阿

    回覆刪除
  12. 老實說,光是解釋朋友圈的概念,就看得我頭好暈呀!!!!

    回覆刪除
  13. 加你只是純粹看某廣告狂人不順眼

    回覆刪除
  14. 我會認為你把網上的社群看得太認真....亦太複雜..想得亦太多...

    Google+只是一個Web App而已,而且好友圈,只是虛擬的世界,真正相熟的朋友,根本有沒有FB,google+都可以維持關係.
    想一想,朋友圈子其實還是現實生活中結交好

    回覆刪除
  15. > 在網路上被封鎖,只能夠透過實體中求得原諒,沒有任何數位工具可以幫我解決:關於我被一個人討厭的問題。

    no,至少可以以另一個新身份去看到她的「公開」訊息。純技術層面討論,不談道德與對錯。

    回覆刪除
  16. 就功能來說,其實這是一個跟FACEBOOK完全不同的東西,感覺比較像是整合到極致的BLOG

    回覆刪除
  17. 看了之後很確認我並不需要孤狗加
    雖然我已經有帳號了。

    回覆刪除
  18. @kent
    封鎖的話無法+@對方

    @看某人不順眼的匿名
    這是你的自由意志,何必勉強自己?

    @匿名
    本文開頭第一句話就説這不是真實朋友圈了

    回覆刪除
  19. @樹:G+目前還沒整合Blogger進來,所以根本還沒到極致BLOG的帝步,反而較像比較乾淨潔白的FB塗鴉牆 :P

    回覆刪除
  20. 樹洞,這讓我想到"花樣年華"這部電影,不錯的譬喻XD

    很想知道BUZZ的地位變成如何?
    我是覺得只跟自己分享的東西,也許BUZZ可以分擔一些,這樣就不會太亂!!!

    回覆刪除
  21. 看完本文的第一個感覺:人格分析寫作風格……(星座、塔羅牌、九型人格……

    回覆刪除
  22. Google Plus RSS Feeds
    http://www.ghacks.net/2011/07/13/google-plus-rss-feeds/

    回覆刪除
  23. 寫得真好,充分表達行者本身看待Circle的態度,也提供他人參考

    回覆刪除
  24. 這讓我知道怎麼用google+了 謝啦

    回覆刪除
  25. 老實說...我覺得google+找到的不是新網友...而是更多的偷窺狂~

    回覆刪除
  26. 偷窺狂?不是可以選擇要發表的圈圈嗎?
    只有特定圈圈裡的人才看得到吧

    回覆刪除
  27. 將某人加到你的社交圈中,「只代表」了你可以看到他的公開訊息,如此而已。加入B小姐於社交圈中 只有如此而已嗎? 我不相信XD

    回覆刪除
  28. 作者你應該更仔細去使用Google+,你寫出來的真相,比較像是沒仔細使用過的用戶所寫的。

    回覆刪除
  29. 你覺得哪裡有寫錯嗎?歡迎跟我分享^^

    回覆刪除
  30. 公開訊息就算不加社交圈也看得到
    加某人只代表你可以分享自己的訊息給他

    回覆刪除
  31. 這....你搞錯了啦^^

    公開訊息確實「有網址」大家都看得到
    但是不加社交圈的話,別人的公開訊息也不會跑到你的Google+訊息串啊~
    要不然Google+有一千萬用戶,大多數人都是發公開訊息,每個人不是看到眼睛脫窗XD

    所以原則是:
    我把A加入我的社交圈,我就能在訊息串看到A的公開訊息,否則看不到~

    而我把A加入我的社交圈,但如果A沒有把我加入他的社交圈呢?
    這時候我即使把訊息分享給有A在的那個社交圈,A也不會在訊息串看到,只會在「圈外訊息」看到,

    這就是我這篇文章也有提到的說明了~~

    回覆刪除
  32. 用+和@可以將別人加入閱讀權限,這應該是一個BUG

    這個BUG,好像已經解決了,
    可看
    https://plus.google.com/110926614765027941018/posts/hWb956ALFLF

    回覆刪除
  33. 這個只是說「禁止分享」的訊息中,也不能在留言裡mention別人~

    我這邊講的則是在主訊息中就mention別人~

    回覆刪除
  34. 只是很怪 我測試好像還是有這個BUG

    回覆刪除
  35. 我沒有說你文章裡的mention別人,我是指這個BUG而已,只是試了一下,還是存在的感覺

    回覆刪除
  36. "真相六:在訊息內利用「+」或「@」指名道姓呼叫一個人,那麼不管那人有沒有將你加入社交圈,他都會在通知裡收到你的來訊。"

    看到上面好像有人在討論這個部份....
    這個部份是我唯一九項裡覺得不OK的部份.....

    衷心的希望他只是個BUG......

    回覆刪除
  37. 這篇文章寫的真棒, 這可以當成我拿來跟朋友解釋G+的說明文.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 因為某些特殊理由, 使用臉書變成一種極具風險的事情, 因為某些交友關係(當然不是那種違法的事)必須完全作出區隔, 這種情況之下, 有些人會選擇多開帳號.

    但是G+的圈圈, 讓我感覺就像是在我的桌上擁有好幾個魔術盒子一樣.

    我可以決定來到這張桌子的人, 分別可以看到何種魔術盒, 最妙的是, 就算是同樣可以看到A魔術盒的人, 我還可以決定對方可以看到A盒裡面的什麼東西?

    盒子裝的東西, 就是我想分享的訊息.

    回覆刪除
  38. 而且圈圈是可以單獨選擇是否公開在首頁, 這功能很有趣, 透過圈圈的細分, 就算同樣是我追蹤的對象, 但我可以精準的控制哪些追縱的對象我想讓人看到, 哪些則否.

    上面有位碳碳講的很貼切, G+將來的成功, 很有可能就在這玩法.

    其實我認為很多網路社群的崛起, 本來就不是完全針對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 而是更多未知數.

    回覆刪除
  39. 確實,網路社群未來要建構的應該是一種全新的人際社交模式

    回覆刪除
  40. 寫得很深入、很好,不得不留言讚一下。
    這比只是分享軟件應用/雲端技術,更人性更受用。

    多謝。
    也由此啟發我要開一個樹洞給自己。

    回覆刪除
  41. 真的是好文章。

    回覆刪除
  42. 老實說,有些是在FB上原本就有的功能,只是很多人沒有去研究或使用而已
    例如第五點,其實FB也是有朋友分類功能的,而且也可以設定你發的每一則訊息要公開給誰or哪個類別的朋友看,所以要在塗鴉牆上留下"只限本人"觀看的心情日記並非辦不到~
    同理,第八點的部分也是一樣,只是多數人在轉貼分享時並不會去考慮這麼多隱私的問題

    不好意思,不是特地來宣揚FB的好,只是當初看到大家在捧G+最大特色是分類圈圈的時候,就覺得很奇怪,這不是(在FB上)早就有的功能了嗎?

    也謝謝您的說明,讓我更了解G+了!(雖然我還沒有帳號 XD)

    回覆刪除
  43. 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事實上我最近才寫過一篇fb好友名單如何分類的心得分享:「Facebook 朋友名單分類方法回顧,與擁有好友列表後的應用教學」
    http://playpcesor.blogspot.com/2011/07/facebook.html

    回覆刪除
  44. 不過G+社交圈的特色在於他的動向設計與便利操作,這個改天有機會我還會好好討論一下^^

    回覆刪除
  45. 寫的很棒~

    可以借我分享給還沒加入的朋友看看嗎?

    我也加你為好友囉^^

    回覆刪除
  46. 有附上原文連結,都歡迎分享

    回覆刪除
  47. 如果我想放心的訴苦,但不想讓圈內朋友看到,只想給路過的陌生人,一個在網路上的nobody...有辦法嗎?
    還是手機app可以用不同帳號登入呢?

    回覆刪除
  48. 想請教一下,若訊息與好友圈分享,我可追蹤到那位好友友閱讀過我的訊息嗎?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為了避免垃圾廣告留言過多,開始測試「留言管理」機制,讓我可以更容易回應讀者留言,並更簡單過濾掉廣告,但只要不是廣告留言都會通過審核。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全家沖印、 7-11 列印照片誰好用?立可得與 ibon教學+比較表

微軟 Bing AI 繪圖工具 Image Creator 免費開放,30秒輕鬆生成圖片

Google Maps 我的地圖完全教學!規劃自助旅行攻略

3個 ChatGPT 輸入到輸出實驗,第二大腦筆記用 AI 生成文章報告

Arc 瀏覽器 windows 版測試心得,用四大介面改造升級專注工作流

如何為筆記命名,建立搜尋規則?我的標題、分類、標籤命名法

Google 表單的 10 個專業問卷調查設計秘密教學

Draw.io 中文線上製作流程圖首選!專業水準完全免費

如何用 ChatGPT 加速生成一份有圖有文的簡報,實戰案例教學

Google 表單自動關閉回覆教學:時間人數到達就過期